朱治美
(駐馬店市公路管理局,河南駐馬店 463000)
實現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發展項目,能夠有效改善我國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在影響區域經濟建設的眾多因素中,交通建設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公路主要是實現人流、物流等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礎性的設施之一。在構建適合海外投資環境以及進行資源開發等諸多的必要性條件之中,公路作為重要的交通項目,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之一。以下是筆者針對公路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規劃的決策討論。
高速公路建設以及相關的系統方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目前,很多智能化的高速公路已經不斷成為了一些發達國家的新研究的課題,很多發達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專項的研究,主要原因也在于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建設很可能成為未來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高速公路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新的增長點。目前,我國大陸已經有高速公路建設成功的案例,這也從實際上說明了高速公路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信息產業屬于現今公認的新興產業,能夠有效活躍我國的市場經濟。高速公路以及現代化的管理系統包含有通信系統以及監控系統等相關的內容,電子信息技術已經促進了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在一定范圍內實現交通控制等的智能化運輸系統屬于一種跨世紀的發展目標,但是其技術基礎已經較為成熟,目前第一代的智能運輸系統已經逐漸投入市場的運作中,在我國的建設高速公路以及高等級的相關公路網中可能形成一定的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社會資本。例如,目前已經建立在現代高新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物流系統,能夠逐漸作為西部的現代工業生產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的技術方面的支持,還能夠進而提供更好地服務項目支持,為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地相關市場機會。
首先,國內很多工業方面在選址和物流等方面都依托于路網。工業選址主要需要考慮的因素在于構成物流系統的主要因素,方便快捷是工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同時在實現運輸快速的同時可實現原料的價格以及勞動力成本的降低。這些包含的相關因素已經是企業利潤變量的一些自變量,一些同樣成品的價格也會因為消費地的一些運費變化而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當代物流產業的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保持準時性和速達性等,這些成為了物流系統發展和壯大的基本要求,并成為了衡量物流系統是否能夠為制造業提供各種服務的基本標準。
由于公路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綜合考量交通發展的狀況,同樣,在發展交通的時候也要從本地實際出發,系統分析當地經濟發展條件,實現二者協調發展。
公路建設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因為我國東部和西部的相關耕地質量相差極大。東部主要減少的是一些優質的耕地,但是西部很多區域減少的卻是一些貧瘠的土地,甚至于是一些沙漠土地。因此,公路的建設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規劃決策思路從本質上說屬于大系統的一種戰略決策思想。如果把公路建設和國土的利用效率等基本的因素加入到經濟的決策過程之中,那么以公路的建設尤其是高等級的公路的建設的方法,來不斷推動西部區域的經濟發展是改變西部經濟發展狀況、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思路。
1.我國的公路建設主要以地方性為主而國家性為輔,地方的公路建設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一致性。因此,我國的公路建設主要是抓好國道主干線的建設,并且帶動區域的整個公路網的相關配套建設。公路建設需要和相關的物流系統以及人們的生活等密切相關,因而需要作為一個系統的方案進行研究和規劃。有關方面需要構建高效的物流系統。在構建高效的物流系統中,要想能夠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提高物流的效率,進而需要提升公路以及物流設施的相關質量建設。因此,需要不斷發展區域范圍之內的電子信息技術,提升物流企業的相關計算機利用率,這是使得物流企業以及貨主之間成功進行電子數據交換的重要方式以及提升公路的相關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區域性的物流系統使用電子信息技術來作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所支持的相關區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是形成新的交流圈的重要方式,也能夠為工業的選址創造一些新的條件。除此之外,這種高效物流系統的形成過程還能夠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創造出新的發展機會。
2.對于公路建設規劃方案的系統性建設還需要構建較高質量的生活標準。高質量的生活標準主要是指和人們出行密切相關的一些生活質量水準,一些城市化的人口現象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根據我國的國土面積和構成情況,公路網絡的建設能夠促進衛星城市的形成,其能夠形成的前提是需要形成一定范圍之內的交流圈,為城市化的發展創造相關的條件,進而幫助地區實現引進海外資金來建造公路基礎設施條件建設的重要條件。最后,在進行公路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建造高級的公路網絡。在一些特殊地區,公路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為:區域之間和都市經濟和合作通道的建立、區域公路的客貨運輸的相關特性和距離以及公路貨物運輸和鐵路運輸、海上運輸的聯系加強。具有高質量的公路網建設還能夠創造出新的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機遇,逐漸強化國土干線軸中多余的相關結構,并且能夠提高抗擊旱災的相關能力。另外,高質量的公路網還能夠對于改善大都市圈或者是一些區域之間的過度性依賴,有利于逐步促進區域衛星城市不斷形成。
我國很多相關方面的專家在對于公路網的合理密度等問題上加大了研究力度,其主要的目標是集中于建設資金方面以及交通需求和服務水平的問題等。中國的經濟發展呈現著梯度的相關特征,這表明了全國性的經濟發展呈現著不平衡的發展狀態。另外,我國在中西部經濟發展的相關方針的指引之下,經濟的發展重點已經逐漸向西部轉移,然而中西部經濟的發展仍然處于不平衡的發展狀態之下。根據相關的研究發現,我國一些地區可能具備一些跳躍式的發展戰略條件。因此,為了避免投資的過程中過于分散并且促進一些區域的優先發展,需要為某些區域引入海外資本,并且進行工業的選址以及區域之間實現合作的目標,為促進區域的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主要的基礎作用。因此,在區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將一些相鄰的區域來作為實現共同合作目標的重要發展區域,實現區域資源共享以及基礎設施的共用等。
總之,交通設施和條件的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對于我國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戰略有著極重要的影響。我國的公路建設主要涉及到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的問題,對于我國經濟發展都有著重大的建設意義。筆者在本文中主要討論了公路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的決策思路等問題,希望能夠為有效促進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提供建議。
[1]楊 苗.高速公路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評價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4(21).
[2]程 進,於忠祥.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評價[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4(2).
[3]何智明.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2(3).
[4]麻智輝,高 玫.高速公路建設對江西經濟影響的分析與評估[J].老區建設,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