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之茵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鄭州 450015)
進入21世紀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特點越來越明顯,經濟體制不斷革新,開展企業效益評價受到更多群體的關注,效益審計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審計的中心工作,也是我國政府審計發展的方向。如何使企業順勢乘風而上,使企業效益得到真實有效地反映引起重視。于是在有了財務審計后又提出了新的審計理念:“效益審計”,這使得審計理論逐漸從原有的傳統財務審計階段跨向效益審計階段。
效益審計是獨立的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利用專門的審計方法,依據一定的審計標準,對被審計單位的業務經營和管理活動進行審查、收集和整理有關審計依據,以判斷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評價經營效益的開發和利用途徑及其實現程度。從效益審計概念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效益審計主體是獨立的審計單位或審計人員,審計客體是企業的業務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其中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標準從相應項目的業務或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評價其效益。
企業效益審計的內容廣泛,既審查企業的管理制度,也審查其執行情況;既審查企業的經營業績、目標、結果,也審查其影響因素;既審查經營決策,也審查決策效果。效益審計的目的是提高未來的經濟效益、降低經營風險,審計報告的主要目的是指出被審計單位問題,提出改善、提高的措施,因此,效益審計不僅提高了審計的理論層次,而且擴展了審計的業務和職能范圍。可見,財務審計更多的是事后審計,效益審計則在事前、事中、事后均涉及;財務審計的目的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的合法公允程度的反映,效益審計的目的是對企業有關經營活動的經濟有效程度的反映;財務審計主要從資金流入手,而效益審計則從業務流程入手。從理論意義上講,效益審計是財務審計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從反映企業的不同角度入手進行不同目的的審計。
平衡計分卡的財務維度指標,一方面關注事件履行的過程和結果所出現的財務狀況,來權衡組織的戰略及其執行是否有利于運營結果的改善;另一方面關注預算,對事件的執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從財務狀況方面權衡,從而告訴管理者怎樣才能對組織的效益產生積極作用。
指標應含:凈資產收益率,充分體現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反映投資和報酬的關系,主要用于評價資本投入產出效益。總資產周轉率,綜合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反映企業資產能為企業帶來多少收入的能力,評價企業資產的效益。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企業效益對償付債務利息的保障程度和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企業所獲利潤的經濟性。成本費用利用率,該評價指標表示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建議利潤剔除對外投資、營業外收支,從耗費角度補充評價企業收益狀況。
這些指標值均是越高越好,反映企業對其資本的高使用率,表明企業的經營效益好。
平衡計分卡的客戶維度指標,將企業戰略落實為細分市場和特定客戶的具體指標,思量客戶需要什么,企業是如何完成客戶需求等角度來衡量企業效益,評價指標的設計也應針對怎樣使客戶滿意,如何反映這種客戶滿意度等方面進行思考:指標包含可獲利客戶比,可獲利客戶是指因與企業的發生交易,獲得除所購物品價值本身外還有其他利益的群體,該指標從客戶的角度,以客戶從企業中獲利比來評價企業所做客戶工作的效益的效果性。結合從客戶中獲得的利潤率,可得出企業與客戶間的利潤牢固度,反映雙方在各自中的重要程度,以反映企業所做的客戶工作的效益。另外,還可加上客戶投訴率、老客戶回頭率、新客戶獲得率指標。市場占有率,一個直接以市場的角度衡量企業擁有客戶程度的指標。這些指標均是正面指標,指標值越高表明所評價得到的成績越好。
平衡計分卡的內部業務流程維度指標,內部業務流程從單一的經營流程擴展到創新流程—經營流程—售后流程,兩頭連著股東和客戶。創新流程分原創式開發和遞進式開發,主要評價其開發效率、投入產出比。經營和售后流程從時間、成本、質量三方面衡量其效益,傳統的衡量方法主要靠成本和財務指標,目前的衡量方法主要是全面質量管理和周轉期指標。
是對同一產品進行的,要以產品種類為界線分塊計算。退貨率,主要從經營流程的質量出發評價,同時這樣的指標還有廢品率、一次檢驗合格品率、銷售收入增長率等,另外,從時間出發評價的指標有產品制造周期等,從成本出發評價的指標有采購成本降低率等。新產品貢獻率,從企業的創新流程出發,衡量創新這一動作的投入產出比,同時用研究開發新產品周期指標來評價其開發效率。
平衡計分卡的學習和成長維度指標,效益審計最終能否做到防范企業風險,提高企業經營水平所在的維度。一是指企業本身所有的可以使員工和企業自身學習、成長的企業文化氛圍、制度及信息對流系統,主要考察員工能力,信息系統能力,企業與員工間激勵、授權和協作度三方面;二是指在進行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三維度的衡量后,學習從其指標值結果中所顯現出來的信息能力,改進存在狀況的速度。
指標包含員工流失率,員工流失率僅反映了員工流失的一個絕對數率,流失的員工中不包括正常退休、因不可避免突發事件必須離開的人員。員工培訓比例,受培訓的內容應該是指那些接受培訓后可提高員工生產效率,加強員工理解企業制度等作用的部分。員工受激勵程度,受激勵內容包括參與決策、自身工作表現得到肯定、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鼓勵、享有工作所需的信息等,指標考察員工擁有這些待遇的概數和頻率。勞動生產率,對于服務性行業來講則是考察服務質量(如:當期被投訴次數)。信息反饋速度,考察企業對察覺存在問題的反應力和作出決策應對的速度。
與其他維度相比,學習和成長維度會缺乏便于操作的“硬指標”。因此,卡普蘭提出了戰略工作勝任率、戰略信息覆蓋率、流程改進的速度比率、員工與平衡計分卡的戰略目標同步比率等“替代指標”,更加直接的便于操作的指標有待于隨后在實踐工作中去挖掘。
問卷調查主體主要是效益審計的使用者,包括審計人員、企業管理層,另外,在情況允許下可以邀請專家參加問卷調查或是直接提出意見,在設置問卷時要設置主體人的信息題。調查的客體是各種由平衡計分卡選擇出來的評價指標;調查的形式有選擇題和問答題,問答題主要是讓被調查人回答其對效益審計的觀點,選擇指標應有的注意點,認為額外應增加的必要指標等內容;調查的內容是各指標的重要度,重要度分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五個等級。
對于第一次測試留下來的指標,需再次開展第二次問卷測試,以保證指標設置的合理性。問卷設置基本與第一次調查相同,但是區別于第一次測試卷的是,為了得到更加具體的數值以及更精確的結果,更是為了對問卷結果進行更好的分類歸納分析,二次調查卷在被調查人員的選擇上更謹慎,在被調查人員的信息設置上要求也更精細具體。
并非對所有需要的指標或是對效益審計時所用的體系均可進行問卷調查的測試,在實際實施中,可根據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水平來確定指標及其權重,這也是出于對問卷調查的成本和有效性進行考慮后所作出的選擇。調查人員效益審計素質良莠不齊,自身對效益審計理論的熟知度也參差不齊。問卷調查方法在我國實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對于問卷上的數據的可靠性要有所考慮。
從表面上就可看到,我國目前開展效益審計遇到了種種問題,但是不妨反過來想想,我國已有會計、審計等專業類研究人員在探討效益審計理論,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也初露成效。在效益審計體系還沒完全成形前,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機遇,前期的效益審計體系可塑性較強,易靈活變化與企業文化和企業戰略相融合。并且出于對我國企業的實際國情考慮,完全照搬照抄他人經驗必定不可行,因此,對于現在出現的種種未必是理論或企業本身的問題。
不能僅在理論上提出企業效益審計,更應將效益審計理念深入企業之中,尤其是和企業管理層的管理理念結合成一體;積極提高企業效益審計理論在企業管理層、審計人員中的普及度,提高相關人員的效益審計綜合素質;企業應靈活運用效益審計,取其和自身企業文化、經營管理特色相適應的部分,盡快使效益審計融入企業實踐之中,并且注重效益審計數據分析后所得結論在企業中的應用;對進行效益審計開展的方法探索,目前應用的平衡計分卡相對較成熟,但社會在發展,企業管理經營難度會提高,平衡計分卡體系也應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自己的內容;測試平衡計分卡下企業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針對問卷調查法的局限性,只適合在初級階段做一種參考方法,隨著效益審計在實踐中到達成熟階段,那時評價指標體系也已得到了一定的錘煉,指標體系的模式也逐漸定型,此時問卷調查法應退而求其次。
[1] Meena Chavan.The balanced scorecard:a new challenge[J].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2009Vol.28(No.5):393-406.
[2] 趙玉榮,董雪艷,崔 紅.效益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師,2008(10):181-183.
[3] 張 瑜,聞 華.戰略衡量—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J].管理學家:實踐版,2010(3):49-56.
[4] 胡 蘇,賈云潔.應用平衡計分卡構建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J].商場現代化,2008(32):310-311.
[5] 許曉穎.企業效益審計評價指標[J].中國內部審計,2006(6):30-31.
[6] 李杰偉.效益審計評價指標及標準如何確定[J].中國統計,2005(57):51.
[7]李凌志.強化經濟效益審計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高[J].會計之友,2008(30):23.
[8] 黃曉文.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的確定原則[J].中國審計,2004(11):50.
[9]齊國生.效益審計內容問題探析[J].中國審計,2004(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