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弢
(1、武漢商學院商貿物流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562、武漢商學院現代物流研究所 湖北 武漢 430056)
校企合作,顧名思義,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其重要特點是學校與企業雙方的共同參與,實現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并舉,達成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全新教學理念。
依據合作程度的不同,校企合作可分兩大類:一是淺層次的合作,即企業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輔助、配合學校完成實踐教學工作(譬如,企業針對學校的教學需要,單純性地安排學生進行崗位實習實踐、為學生進行實習培訓、講解、指導等),這種方式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合作簡便、易達成,安排、分工容易,在校企合作的初始階段可以采用;二是深層次的合作模式,即企業全面參與高校的人才培養全過程,目前較為多見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屬這一層次,學校與企業簽訂協議,根據企業的用人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工作,在培養過程中充分利用企業的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同時讓企業參與制訂人才規格、課程設置、評估考核標準,使企業了解學生,學生也深切掌握企業需要的知識,畢業之后直接至企業工作。
筆者認為應用型本科應以高層次的校企合作為努力方向,在校企合作中應盡快從淺層次過渡至深層次。因為只有深層次的合作才能使高校深入行業與企業,深切了解行業和企業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與企業行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的目標,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教學計劃、確定課程體系、選擇課程內容以及實施教學。由此校企合作使高等教育建立起更貼合行業和企業需求的培養體系,從而更有針對性、實用性地培養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這種深層次的合作模式無論對行業、企業、學生還是高等院校,都帶來極大好處。
第一,對社會、行業、企業、學生。深層次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使企業直接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按行業和企業需要的方式方法去教授企業需要學生學習的知識,使培養的人才符合行業與企業的需求,從而滿足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需要,促進地方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對學生來說,能夠完滿地符合行業和企業的需求,在就業上會更具優勢,擁有較好的就業前景和發展潛力。
第二,對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在深層次的校企合作中不斷貼近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企業的發展需求,立足“應用型”尋求自己的辦學特色,逐步成長為獨具特色的符合地方發展的應用型高等院校;同時通過這種合作辦學模式,還可以有計劃、多種形式地,通過選派教師到企業一線生產學習等方式,加強對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其實踐和操作能力,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逐步從純理論過渡到“雙師型”,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培養新型人才的要求。
1、思想觀念上的滯后
2014年教育部明確指出“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將有600多所轉向職業教育,轉型的大學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總數的50%”,這不僅是對國務院關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方針的執行,也指明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這一方向逐步得到了廣泛的認知。然而思想認識上的轉變卻還需要一個過程,很多高等院校在認識上仍未擺脫“重理論輕實踐;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觀念,“改革”、“轉型”很多還停留在口頭上、宣傳上,導致相關工作不能落實到位。
2、實踐教學體系的欠缺
本科院校一直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課程為輔,具體表現在實踐課程不僅課時偏少、內容選擇上寄生于理論課程,缺乏真正與理論課程相適應的環節,有的甚至直接用理論課代替,而且實踐課程的安排也往往流于形式,沒有形成合理完善的體系,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差,“理論聯系實踐”難以實現,從而影響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實踐設施設備的缺乏
實踐基地、實訓室、實踐設施設備是實踐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但高等院校在實踐實訓設施設備購建中,從教學出發較多,而考慮實際企業運作較少,表現為一定的盲目性;同時,由于實踐設備購置費用較高,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并且實踐教學內容也會隨著專業建設發展的需要而變更、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需要不斷更新,由此更加劇了經費緊張的問題,導致高校選擇購進低廉不適用的設施設備,或是“將就”使用過期的設施設備,都導致實踐教學的目的難以達成。
4、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不足
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直接設計者和實施者。目前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使得一大批高學歷的年輕教師成為了高校教學的主力軍,他們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也具備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但沒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缺乏實踐操作經驗,專業技術實踐能力偏弱,因此在實踐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上往往難以達到目標。
1、更新觀念,在思想上牢固樹立“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
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傳統思想的影響,無論是學生本人、學生家長,還是本科院校自身,長期以來都存在“重學輕術”的問題,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甚至只是一種噱頭,校企合作也難以達成實效。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不僅需要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實踐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充實到行業、企業的第一線,這些人才的培養主要依賴于應用型大學。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當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辦學對人才培養的特殊作用,積極尋求與企業的合作,把準市場需求的脈搏,緊密結合自己的辦學特色,從專業定位、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確定等各方面與企業對接,積極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模式,服務地方經濟。
2、緊密聯系,與合作的企業方共同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本科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而不是學術研究能力;強調知識的應用,而不是知識的積累;不要求學生具有具體的崗位操作能力(非高職高專),而是要具備一定的應用、開發、管理等實際工作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學習,另一方面又要參與實踐學習,并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體系與實際工作實踐相結合,在教學方法上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簡而言之,就是在教學過程的各階段都要進行校企合作。因此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首推深層次合作,須做好如下幾個方面工作。
(1)校企雙方共同確定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向
校企合作要求高等院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必須面向市場、面向地方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必須以行業與企業的需求為核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各專業都應當對行業、企業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廣泛征求行業、企業專家的意見,并成立由行業企業專家及高校教育教學專家共同組建的各專業的專家委員會,共同探討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的總目標與總方向,作為專業建設的總方針,指導具體的教學計劃制定與教學實施。
(2)校企雙方共同編制審定教學計劃、確定課程設置
教學計劃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手段,其設置合理與否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制定和修改各專業的教學計劃時、在確定各專業的課程設置時、在選擇各門課程的內容時,都應及時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專門會議,只有專業指導委員會審議通過的計劃才能實施。這樣,能使教學計劃在制定的時候就貼近實際,也使教學計劃在制定的時候就理論聯系實際,使理論和實踐能較好的融合。
(3)校企雙方共同開展實踐教學的授課工作
企業方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組織實踐教學工作中,不僅可以依托企業方的資源優勢,提供咨詢、建議,還可以邀請企業方專業人員直接授課。通過校企雙方共同組建合作教學團隊,共同制定授課計劃,選擇授課地點。企業方負責主講時,學校方的教師共同參與,組織教學,并做好配套工作。
3、加快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合理添置實踐設施設備
高校可以一方面依托學校自有資金積極地建設與購進實踐設施設備,另一方面也可以尋求合作企業的支持,通過與企業共建校外實訓實踐基地等形式,直接利用合作企業的現有資源,通過安排學生實習實踐等方式組織實踐教學。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應當積極與合作企業溝通與聯絡,使得構建的設施設備能最大程度地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4、通過校企合作,促進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直接執行和承擔者,任何好的教學思想最終都是通過教師來貫徹執行的,因此提高教師實踐教學的能力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點。合理利用合作的企業方的資源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其一,安排年輕教師通過赴企業掛職、實習、與企業共同完成課題等方式,使教師走進企業,深切了解企業的實際運作情況,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其二,聘請企業的專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通過直接走上講臺、給學生進行實習指導等多種形式,成為高校的“實踐教師”,可以將這種聘用制度化、常態化,并通過“傳幫帶”幫助校內教師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學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合作雙方必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全過程、全方位地投入,采取靈活多樣的合作形式,形成良好的合作體制與機制,才能最終實現人才培養與需求的良性循環。
[1]程紅艷、易操:實踐實訓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企業導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