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天津300040)
金融支持天津自貿區的發展研究
王睿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天津300040)
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北方首個自貿區。而金融支持對于天津自貿區的發展必不可少,也發揮著重要的支持和推動作用。在天津著力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自貿區的背景下,加強自貿區的金融支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通過對天津自貿區相關情況的論述,對當前的自貿區金融支持環境的研究,對自貿區未來發展給出了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等建議,為天津自貿區的建設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金融支持;天津自貿區;發展特色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貿區正式掛牌。天津自貿區的建成是我國經濟領域的擴寬和區域多邊合作的大膽嘗試,是我國建設標準化、規范化自貿區的積極探索。同時。它的發展建設也會輻射到整個京津冀地區,乃至環渤海地區的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擴展上海自由貿易區范圍,新設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我國深化改革促發展的重大舉措。天津自貿區是中國政府在學習和復制上海自貿區經驗的基礎上,設立在天津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區園。自貿區成立后,將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投資領域開放、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金融開放創新、推動實施京津冀協同戰略發展等五個方面進行創新探索。作為北方唯一的自貿區,天津自貿區不僅承擔著先試先行的責任,還承擔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任。同時伴隨著國家自貿區政策的落地,天津自貿區也會成為“一帶一路”的外貿載體。中央在天津設立自貿區是歷史賦予天津的光榮職責,更是進一步推進我國自貿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統計數據顯示,自天津自貿區得到批復以來,天津積極推動和爭取設立各類金融機構,2013年以來,先后有12家金融法人機構進入天津,全市執牌金融法人機構已達到56家。政府支持金融法人機構增資擴股和拓展業務,金融機構體系的建設不斷健全完善,支持自貿區發展的金融環境已經形成。
(一)貿易投資,便利快捷
天津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劉恩專教授認為,貿易投資的便利化和金融化的創新將是區域發展的著力點。貿易投資的便利化為自貿區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而貿易投資的便利化則主要表現為審批工作流程的簡化。濱海新區已經推行的行政審批改革就為天津自貿區的運行創造了良好的金融政策基礎,將審批時限提速,大大節省了企業辦事時間,在全國都具備可復制可推廣意義。行政審批的改革,為天津自貿區的設立提供了基礎保障。
(二)金融服務,功能健全
在加強監督管理的基礎下,天津自貿區支持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在自貿區內成立銀行等金融機構,從而推動自貿區金融服務業的全面開放,為自貿區的發展提供便利。同時,自貿區也允許區內的外資和中外合資銀行開辦外幣離岸業務,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動產融資登記平臺發展動產融資業務,支持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自貿區積極支持金融機構對適合商業保險發展的外匯管理模式的探索,支持培育并發展人民幣跨境再保險市場,支持建立專門機構開展巨災保險試點活動。金融服務產品的推陳出新和功能的健全,使它豐富了產品服務,滿足了自貿區內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行業客戶的多種金融需求,極大地方便了自貿區內企業的融資信貸。
(三)融資租賃,蓬勃發展
融資租賃是以租促銷,擴大產品銷路和市場占有率,加速生產企業資金的周轉,促進企業的發展,繁榮自貿區的經濟。東疆保稅區是中國內地規劃面積最大的保稅港區,該區的融資租賃產業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崛起,現在其融資租賃產業規模已占到中國內地融資租賃業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單機、單船等單一項目融資租賃業務占到全國八成以上,成為天津港片區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也成為了天津自貿區建設的重要抓手。天津自貿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區位優勢明顯,還有現有的裝備制造、海洋運輸和石油石化等產業優勢,融資租賃產業更會迅猛發展,為天津自貿區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一)區域金融市場一體化發展
天津自貿區的戰略定位是努力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全世界的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園區。因此,推動自貿區區域金融市場的一體化發展,是實現經濟轉軌的目標之一。自貿區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加強區域之間金融監管協作,來打破地域之間的限制,充分發揮地區不同優勢,促進區域合理分工和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提高整個區域的經濟總體效益。自貿區金融機構要在發展中不斷探索適合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適應的產品,要探索支持京津冀金融市場一體化發展的管理模式,從而優化京津冀地區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天津自貿區成為京津冀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引擎。
(二)離岸金融蓄勢待發
離岸金融,是指我國境內發生但不受我國金融制度約束和管制的一類資金融通活動。隨著天津自貿區貿易投資便利化的要求,這類業務的需求量逐漸增長。離岸金融市場可使非居民在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方面不受所在國的稅收和外匯管制,可進行自由交易的市場,是自貿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天津自貿區的批準建立,區內聚集大量的非居民企業,許多企業、行業都會得益于離岸金融業務,如:國際航空航運企業的國際結算、東疆保稅港區內的倉儲、出口加工和轉口貿易企業等。離岸金融為貿易、物流企業境外業務提供了資金的便利結算,為內資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離岸金融的興起,會實現對金融機構的非現場監管,促進自貿區內的投資自由和金融自由,助力自貿區的建立發展。
(三)深化改革金融創新
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的重點是金融創新,在建設進程中,要以此為著力點,探索尋找金融創新的新項目,力爭在天津特色發展中找到突破點。應結合天津本身在港口經濟、航運中心具有的成熟經驗和巨大優勢;其次,還應該利用好天津正蓬勃發展的融資租賃業、離岸金融等特色金融創新活動,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相關試點實施細則和操作流程,保證業務順利開展,為天津自貿區的發展保駕護航。同時,要始終堅持簡政放權改革方向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擴大人民幣境外結算業務,深化改革外匯管理職能,從而不斷促進市場貨幣等要素的雙向流動。還應不斷探索發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的試點,擴大資本項目限額內的可兌換范圍,實現企業外債規模比例的自律管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方便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
要堅持立足天津實際,充分了解天津自貿區實體經濟的需求,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預防產業空心化。在發展天津自貿區的過程中,要以自貿區為戰略支點,在先進制造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等第二產業,進而帶動銀行業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從而實現天津“接二連三”的發展戰略目標。要讓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就要深化金融改革。一是推動自貿區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二是降低金融金鉤的準入門檻,進一步開放市場。這就需要根據天津自貿區的特色,找準定位,找到與自貿區建設相關聯的先行先試的切入點和試點,構筑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競爭力,堅持服務貿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探索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地方發展實際的金融支持政策。
(二)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融資租賃、離岸金融等金融創新為自貿區的投資者提拱了更多的金融產品,幫助他們實現最滿意的效率收益,對自貿區的發展意義重大。但是金融創新在推動自貿區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的同時,也使得金融風險有增無減,同時金融創新還可能導致市場的過度投機和泡沫膨脹有效防范化解。要有效防范化解這些金融風險,就要加強對金融創新政策的適用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評估和管理,完善金融制度,優化操作流程、重視培訓交流,有效杜絕政策風險和操作風險。同時,要加大對自貿區異常跨境資金的流動監督及管理,特別是應加強對自貿區金融機構、主要行業、企業的現場考察核查和非現場的監督管理,力爭給自貿區金融機構和企業創造一個安全的貿易投資環境,確保在扎實推進自貿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區域內不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三)大力發展科技金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進步,而科技的發展則離不開金融的強力助推。因此,實現科技產業和金融產業的融合,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是天津自貿區打造科技創新區域性平臺的重要措施。自貿區應加強科研機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建立專利導航產業與金融產業的協同發展,加快成立自貿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和科技金融聚集區,形成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投資體,逐步健全科技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市場,增強科技對金融的回報率和經濟的貢獻度。同時,根據京津冀區域發展和需求的特點,針對自貿區科技金融融合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在自貿區成立研究中心開展針對性的政策試點,推動科技金融的全面發展。
[1]天津經濟課題組.建設天津自貿區——經濟增長新極點[J].天津經濟,2014(9):24-31.
[2] 李文增.離岸金融與天津自貿區建設[J].城市經濟,2013(11):50-53.
[3]天津經濟課題組.起航——天津自貿區[J].天津經濟,2015(2):34-41.
[4]盛 斌.天津自貿區:制度創新的綜合試驗田 [J].中國經貿,2015(1):04-10.
[5] 韓 啟.天津自貿區的“金融命題”[J].新金融觀察,2015(3).
[責任編輯:高 瑞]
F74
A
1005-913X(2015)07-0012-02
2015-06-16
王 睿(1979-),男,河北滄州人,經濟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