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彬
(陜西理工學院,陜西漢中723000)
戰略成本管理模式在中小連鎖超市的應用
冀彬
(陜西理工學院,陜西漢中723000)
戰略成本管理作為成本管理與戰略管理相結合的產物,是傳統成本管理對競爭環境變化做出的一種適應性變革。與傳統成本管理相比,戰略成本管理更具有前瞻性,更加注重價值鏈聯系的觀點,更能夠適應競爭經濟的要求,它從戰略高度對企業成本行為及結果進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運用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幫助企業制定戰略,從而努力尋求并創造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彌補了傳統成本管理在新環境下不能滿足企業戰略管理以及企業發展需要的弊端。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模式;戰略成本管理
連鎖超市屬于零售行業,市場價格已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的價格,各家企業在定價方面只能嚴格跟隨市場行情的走勢,而超市的成本包括管理成本、采購成本、運輸成本、退貨、損耗成本以及人工內部消費成本等,因此,想要提升競爭力,就有必要建立健全戰略成本管理模式。
(一)成本管理現狀
1.采購成本控制現狀
目前,中小連鎖超市采用了集中供貨與靈活采購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日常采購。在集中供貨中,管理者在幾個供貨商之間進行篩選甄別,選定供貨商,通過定期的貨物清點,決定進貨數量。靈活采購主要針對季節性、短期內的貨物需求,對市場內的貨物進行調研及采購。這兩種采購方式,主要以自身的貨物變化及市場的普遍變化為標準,來進行采購的判斷,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使得采購過程中,在某些貨物上,未能建立起長期的合作伙伴,造成了采購環節的不夠規范化,使得采購成本較高,采購環節隨意性較強。在調研后發現,中小連鎖在進貨的實際操作中有些程序,如詢價、報價不是每次都進行的,進貨員為了節約時間,往往將進貨過程簡化,就此可以看出超市對制度執行不夠強制性。而且超市的庫存管理、進貨管理由采購部門來完成,缺乏必要的監督和控制機制,亟需規范的工作制度。
2.物流成本控制
超市的運營成本中,物流作業配送占據了重要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配送設備主要有:識別分類、裝卸運輸和條形碼打印等設備。在當前的科技條件下,這些設備都可以用計算機全面操作,他們是物流環節高效率運行的根本保證,如果觀念無法跟進,設備老化,會導致物流效率低下。中小連鎖超市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進行統一配送,但是由于缺乏現代管理意識,固步自封,當前的配送設備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無法達到規模化、規范化經營,使配送環節的正常運行受到一定阻礙,導致成本上升。
中小連鎖超市的食品類供應商多數是當地經銷商,這樣的好處是彼此較為了解,有可能建立長期關系,但與大型超市的全國進貨渠道相比,經濟實力明顯偏弱,尤其在新產品更新上慢半拍;百貨類供應商大多是外地經銷商,這個符合當前的市場形勢,但由于市場維護人員不及時跟進,市場需求量一旦增大,會經常出現缺貨問題;生鮮類供應商一般依賴當地供貨,這方面在傳統的配送方式下,中規中矩,沒有體現出對生鮮產品的差異化經營。
3.庫存管理現狀
理貨員將填寫好的貨架商品信息表提供給倉庫管理員,倉庫管理員根據信息表對庫存進行盤點,一旦發現庫存數小于庫存警報數量時,便向采購員發出存貨警報單,對商品進行補充。
中小連鎖超市對其所有的物品均采用統一的庫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類沒有反映供求中的不確定性。在這種傳統的庫存控制策略中,如果采購員制定的采購計劃不合理,或者在庫存管理中管理不當,就會致使最終入庫的商品在銷售過程中因缺貨而供不應求,導致缺貨損失成本的提高。
當中小連鎖超市庫存不足供應時,超市從再次尋找貨源到運達超市往往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因此,超市一般存有一定的保險儲備量,保險儲備量是指為防止需要量突然增加或交貨誤期等意外事件發生而多儲備的存貨數量。但有時對某一時段的購銷經營活動預測失誤,往往會提高超市的缺貨成本或存儲成本。
(二)存在的問題
1.采購過程不夠規范,購貨渠道不夠多樣化
由于采購主要根據貨物數量及市場信息的變化為依據,使得采購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采購過程中未能與供應商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在供應鏈方面時常發生問題,使得采購成本較高,無法形成規范化規模化采購。同時,中小連鎖超市的大部分商品的供應商為當地經銷商,導致超市的商品品種單一,新品進入超市速度慢。
2.物流配送設備落后
超市缺乏現代管理意識,同時缺乏必要的規模經營決心和實力,導致配送設備較為傳統落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仍然依賴人工備貨、理貨,造成了管理和配送效率的低下,進而影響其商品的進貨成本。
3.庫存控制過于簡單化
目前中小連鎖超市對其所有的物品均采用統一的庫存控制策略,采用的信息基本來自超市內部,不能根據不同的供應商制定不同的措施,其庫存控制沒有體現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同時庫管人員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明確的崗位職責,遇到不同問題,難以形成快捷的解決辦法。綜上,這些管理上的疏漏會造成庫存管理中的額外費用。
(一)整體環境對其影響
中小連鎖超市建立時,成本管理的觀念還較為落后,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成本管理水平及理念普遍較低,大多數企業對成本管理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未形成完整的、系統的成本管理經驗,傳統的依靠節約成本增加利潤的管理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加上超市建立時所面對的競爭對手數量不多,沒有面臨激烈的競爭局面,使得大多數企業固步自封。
(二)中小連鎖超市自身原因
中小連鎖超市對自身的認識及定位模糊。在零售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準確的市場定位,特定的消費群體,是中小型超市成長、發展的關鍵。中小連鎖超市與其他大中小型超市并沒有存在明顯的差異,產品大同小異、沒有重點,服務模式和產品的同質化導致其競爭手段只有價格戰。
管理者對成本管理的認識不夠深刻。管理者的經營方式較為傳統,對成本管理的理解比較局限,導致管理者只是注重采購過程中的成本管理,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眼光只局限于超市自身的成本管理,對于競爭對手甚至整個市場沒有進行很好的了解與評估,這就如同閉門造車,未能及時更新市場信息和采取相應的經營方式。
成本管理的思想沒有深入到廣大職工群體中,廣大職工成本意識淡薄,感受不到市場壓力,控制成本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
(一)對采購成本問題的對策
1.建立明確、合理的請購審批流程,優化采購流程。
2.通過建立并更新價格檔案,建立價格評價體系的手段進行采購價格確定控制。
3.建立并完善供應商檔案及供應商準入制度,對供應商選擇進行控制。
4.企業需要對采購各環節的費用使用與控制情況定期進行核查,并建立相應的獎懲措施,根據結果對相關人員實施獎懲。
(二)對物流成本問題的對策
1.應根據運輸貨物的種類、數量、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等合理選擇運輸方式,優化運輸路線,以降低運輸成本。
2.使用GPS技術對車輛進行動態跟蹤,對車輛進行合理配載,提高車輛利用率。
3.加強日常防范,提高物流人員的安全意識與技術水平,保持與保險公司的聯系溝通,盡量避免或者減少因出現運輸事故而導致的損失。
(三)對庫存管理問題的對策
1.減少倉庫內通道數量可以增加倉庫內使用面積,提高倉庫空間利用率。
2.合理地放置貨物,將常用的貨物放在離出口近、方便拿取的地方,同類貨物放置于同一位置,便于庫管人員對于貨物的管理。
3.優化倉庫設計布局,將倉庫劃分為入庫區、倉儲區、出庫區、站臺和辦公室。
4.將科技運用于超市的庫存管理中,包括可以采用光電識別系統,使用電子計算機監控等工具進行庫存管理。
(一)跨越單一企業的成本管理技術
進入市場經濟以來,傳統成本的管理戰略僅局限于自身,因此,仍然沿用此戰略就使得中小連鎖超市眼界較窄,獲得優勢的機會也較低。
在戰略成本管理的要求下,企業需將價值鏈充分運用到管理過程中,以找到比企業、供應商、顧客各自為營更優化的加快周轉速度的方案為目的,將單純的降低成本改為節省外部溝通的成本。這就要求超市所采取的方案不僅要減少成本,而且要提高顧客、供應商的滿意程度,使得中小連鎖超市的戰略地位和當地影響力得到加強。
(二)具有外在性的成本管理體系
在戰略成本管理的管理和控制下,企業對于產品的外在性要予以重視,不能僅關注著產品成本的管理。
外在性存在于任何一種產品的購進過程中,只不過程度不同。在大量數據的分析下,外在性問題逐漸被作為主要因素之一,在成本管理中需要多加考慮。
(三)更有效控制成本的技術方法
成本動因分析其實是這一點的根源。企業要想準確計算和控制成本,就只有真正了解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將成本動因從傳統單一的數量動因擴展到一系列的成本動因十分具有必要性,通過分析各種成本動因和相關成本之間的聯系,將分配從單一標準的分配更改成按成本動因的多標準分配,能夠將各項間接費用正確分配,更準確地計算出成本。
企業面臨的激烈嚴峻的競爭與挑戰促進了戰略成本管理的產生和發展,中小連鎖超市推行戰略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成本領先,取得競爭優勢,最終戰勝競爭對手。
[1]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陳小悅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157-159.
[2]米切爾·馬赫.成本會計:為管理創造價值[M].姚海鑫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218-230.
[3] 李亞東.談企業戰略成本管理[J].商業經濟,2014(1).
[4]孟 彬.戰略成本管理體系的理論研究[D].長春:吉林財經大學,2010(4).
[5] 劉沁芳.淺析戰略成本管理[J].經濟師,2014(3).
[責任編輯:張 偉]
F275.3
A
1005-913X(2015)07-0065-02
2015-05-14
冀 彬(1993-),男,陜西富平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