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新偉,孫 穎,郭士芹,任天一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青島266000)
青島市養老機構現狀的調查與對策建議
裴新偉,孫 穎,郭士芹,任天一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青島266000)
通過了解青島市養老機構的現狀,明確大學生志愿服務老年人中存在的問題,為改善機構養老,發展養老事業及“高校學生輔助養老”模式的探索與發展提供依據。發現青島市養老機構較之前取得了巨大發展,但仍然存在著服務人員短缺、基礎設施落后、床位相對緊張等問題。研究表明應加強對養老機構的資金支持,完善機構的管理模式,發揮大學生在機構養老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養老機構;老年人;大學生
進入21世紀,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截至2013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人口14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8.9%。“十二五”期間,青島市老年人口進入了快速增長期,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更快,老齡化程度更高。同時,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421”家庭不斷增加,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機構養老的功能越來越強,養老機構的發展狀況直接關乎老年人的物質生活質量和精神幸福程度。因此,深入養老機構進行調研,掌握其運行機制及存在的問題,為青島市養老機構的改進與完善提出建設性意見,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具有極強的時代意義。本次調研以青島市養老機構為對象,對機構負責人、服務人員、老年人及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具體情況做了實地調查,基本掌握了青島市養老機構的情況。下面將從所取得的成就與存在的問題兩方面對青島市養老機構的現狀進行分析。
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之下,通過各涉老部門的共同協作和努力,加上社會各界的廣泛幫助,青島市養老機構建設的成就十分顯著。
(一)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青島市各界積極作為,機構養老逐漸成為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
“十二五”末,全市養老機構將發展到230家,城鄉養老床位達到五萬張,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從2012年的23張上升到32張,基本實現全市各個區域養老機構的全覆蓋,并且有的養老機構已具有一定規模。
(二)青島市的養老機構多與醫療衛生機構相鄰
青島市的養老機構多與醫療衛生機構相鄰:如紅宇敬老院、辛安養老院,這為機構的總體衛生和醫療水平以及老人的安全提供了較為良好的保障,使得機構的環境更適合老人居住。
(三)青島市的養老機構多與附近的高校和企業聯系密切
青島市的養老機構多與附近的高校和企業聯系密切。如怡康敬老院是黃海學院德育教育基地,青島北船重工義工服務基地;頤康敬老院是廣播電視大學的社區服務基地。通過合作,高校學生或機構員工不定期到養老機構進行文藝表演或慰問,這一方面豐富了老年人的娛樂生活,另一方面也在實踐中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提高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四)政府補助及社會捐助
經過養老機構自身的發展與良好的宣傳,機構中更多的生活不能自理或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獲得了政府的補助及社會各界的捐助。青島市財政對政府投資建設養老服務機構給予開辦補助,采取公建民營的方式,提高服務質量,降低經營成本,確保收支平衡;對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養老服務機構也給予開辦補助,其建設用地,經依法批準,可采用劃撥方式供地;對經民政部門審批成立的養老服務機構給予運營補助。同時機構的管理也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一)養老機構
1.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之間的差距較大
據了解,青島市的養老機構約80%是民辦的,只有20%左右為公辦。眾所周知,政府對于公辦養老院和民辦養老院的扶持力度大小不一,進而出現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民辦養老院“住不起”,入住率低的現象。
2.養老機構收費標準偏高
在調研的過程中,一位來自青島市福彩鎮江路養老院的老年人告訴筆者他所居住的房間加上餐費每個月2060元,這在養老機構里已經算是費用較低的。青島市的養老機構大多是根據老年人的自理程度收費,完全能自理的老年人收費標準平均為2400元左右,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收費標準大多在3500元以上,而根據統計數據顯示84.5%的養老機構老年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大部分的老年人都需要依靠政府補貼或子女的補助才能住進養老院。
3.養老機構硬件設施有待改善
在調研的多家養老機構中,條件較好的養老機構具有乒乓球室,健身器材室,棋牌室等活動室,甚至有的養老機構,如:青島市福彩南山養老院還帶有自己的花園休閑區。而有的養老院條件可謂“艱苦”,不僅沒有電梯,連供推輪椅用的斜梯也沒有,上下樓是非常陡的樓梯,這對于老年人的出行十分不便;有些養老院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庭院,老年人的活動范圍僅限于單元樓,娛樂方式單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很難豐富起來。
(二)服務人員
1.服務人員數量少,招聘難
在人們的傳統意識中,養老服務多是與屎尿打交道,工作苦累,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到養老機構工作。在調研的七家養老機構中,老年人和服務人員相比差距最懸殊的養老院中老年人的數量為一百二十人左右,服務人員卻只有15人,比例接近于1:8,這就意味著一個服務人員要同時照顧八個老年人,可見服務壓力之大,服務質量一般。從養老機構的角度看,調研的7家養老機構普遍表示在日常支出中占比最大的是服務人員工資,為了維持生計,節省開支,自然會減少服務人員的數量。
2.服務人員學歷偏低,專業知識缺乏
根據調研的七家養老機構的數據顯示,機構服務人員的學歷水平普遍偏低,多數為初中或高中學歷,只有少部分服務人員是具備專業護理知識的大專及以上學歷。缺乏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只會導致服務的質量不高,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對于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乃至對于整個養老機構的發展都十分不利。
3.護理人員流動性大
由于養老機構營利微薄,護理人員的工資相對較低,再加上工作壓力極大,許多與養老機構簽訂了合約、接受了培訓的護工會憑借已獲得的職業證書選擇工資更高的護理工作,例如,到醫院對病人進行定期的病床護理等。機構中留下來的服務人員以45歲以上的女性為主,遇到緊急情況,或一些臟、重、累工作時無人能夠勝任,服務質量極其受限。
4.服務人員的人本觀念淡薄,管理大于服務
在調研過程中,很少看見服務人員與老人親切的交流,并且大多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在機構運行中最大的困難包括老人的安全問題,因此,很多機構把工作重心放在老人安全上。關注老人安全,這必然是好事,但是有些養老機構卻采取極端的行為,例如,限制老年人的外出,只讓呆在屋子里;減少舉辦文娛活動的頻次等。這種以“不出事”為宗旨的辦院理念,很難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以滿足。
(三)老年人
1.老年人的休閑娛樂活動方式單一,且次數甚少
前面我們提到有些養老院有乒乓球室、棋牌室等,而在我們的實際調研中卻很少發現老年人在里面活動,筆者在福壽星養老院調研時,一位大爺風趣的說:“打牌根本就湊不齊一桌。”這種情況與老年人的實際身體狀況有關,但也與養老機構娛樂設施的配置不合理密不可分,調研中我們看到的老年人娛樂方式更多的僅僅是來回走動或三三兩兩的曬太陽、聊天。
2.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大多得不到滿足,精神孤單
很多老年人走進養老院時身體已不太理想,他們渴望家的溫暖,親人般的照顧,但大多數養老院很難做到這一點。雖然有社會上的公益團體和大學生青年志愿者隊伍來進行慰問服務,但大多數的活動缺乏組織性和規范性,再加上慰問次數少,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
(一)政府應切實加大對養老機構建設的投資,實施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
首先,根據調查統計和分析來看,目前青島市養老機構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亟待提高。據有關數據顯示,政府承諾的很多經濟上的優惠政策很難落到實處,例如,政府會給養老機構每床位4000元的補助,可是這筆資金不可能一次性劃到企業的賬上參與企業的運營,這就要求政府切實加大對養老機構建設的投資。其次,政府要實行分級管理方式,切實加大對公辦養老機構的投資力度,增加低收入者的政府補貼,以此來保證其正常的老年生活;同時對高收入者較多的養老機構進行市場化的操作,依靠市場自行調節,增強機構經營者的競爭和憂患意識,促進養老機構服務的改善和提高,從而更好地保障機構養老。
(二)養老機構應轉變自身觀念,加大對服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力度
養老機構可以通過自覺接受新聞媒體的監督或政府部門的引導等方式進一步明確自身性質,轉變自身觀念,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切實滿足老年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據調查顯示,養老服務人員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較低,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養老機構可以實施在職培訓,通過與醫院或兄弟單位合作等方式定期開展老年服務知識講座來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此外,養老機構要建立一套嚴格的服務人員管理體系,既能夠滿足服務人員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同時又能夠保證服務人員的穩定性。
(三)養老機構應加強自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高校等社會組織的合作與交流
養老基礎設施不完善,配置不合理等嚴重限制了老年人的娛樂方式,從而導致老年人在養老機構的生活單一,曾有人將老年人的生活戲稱為“吃飯、睡覺、洗澡”,深刻的反映了這一問題。因此,在養老機構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加強其自身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可供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和娛樂設施。另外,要想真正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只靠設施是不夠的。養老機構中的老人因兒女不能常伴左右時常會感到孤單,這就要求機構加強與高校等社會組織的合作與交流,通過舉辦文藝表演等活動豐富老年人的娛樂方式,給老年人以歡樂和陪伴。最后,機構應致力于建立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輔助養老模式,與高校等社會組織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利用全社會的力量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人口老齡化形勢不斷嚴峻的當前,青島市的養老機構在有其規范性的情況下也存在諸多問題,如:資金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夠,服務人員專業素質較低且流動性較大,養老機構分工不明確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立足于青島市的基本情況,總結養老機構發展的實踐,借鑒國內外養老機構發展的經驗,加大政府投資,完善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滿足老年人的物質生活需求;調動社會各界尤其是大學生積極投身于服務老年人的行列中去,通過文藝表演等方式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切實滿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青島新聞網-青島晚報.青島超60歲人口占19%新建小區每百戶20平供養老[EB/OL].2014-10-30.
[2]養老院網.青島養老機構現狀[EB/OL].2013-10-15.
[3]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Z].2009-07-30.
[4]學習資源共享網.對青島市圣德老年護理院的調研報告[EB/OL],2013.
[5] 張劍敏,呂京慶.上海市養老機構現狀及發展對策[J].住宅科技,2001(8).
[6]孫建萍,周 雪,楊支蘭,吳曉紅.中國養老機構現狀及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23).
[7]徐冬英,陳珊珊,覃秀英,周 琦,周琪范,陳志英,馬秋平,王思婷.廣西養老機構現狀調查[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4).
[責任編輯:王 帥]
F323
A
1005-913X(2015)07-0082-02
2015-06-02
裴新偉(1993-),男,河南新鄉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