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陜西省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安710065)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思索
周琳
(陜西省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安710065)
隨著中小企業發展速度的加快,相應的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因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充分的金融擔保服務,現從我國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存在的問題著手,從政府與金融系統兩個方面談一談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的建設。
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建設
中小企業在為我國的全面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時常受到融資難的困境,究其原因,一是企業信用值比較低,貸款成本與潛在風險比較大;二是擔保模式不健全,擔保產品不全面;三是擔保運作機制創新性不強,預警體系不完善。當下,構建行之有效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需要強化政府的引導、監督作用,以政策性扶植為主導,打造融資擔保機構與中小企業相互牽制、相互幫助的融資模式,以多方共贏的視角建立完整的融資擔保管理服務體系,提升信用等級,優化信用環境,全面促進中小企業的穩步發展。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之中,擔保機構良莠不齊,整個行業存在不少問題。打擦邊球、知法犯法者不在少數,除去某些經營業主存在不良動機之外,舉步維艱的經營狀況也是其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集中表現為以下四點。
(一)行業整體盈利點比較低,機構維系困難
擔保行業的擔保費一般為五倍,以擔保費率每年3%為例計算,毛回報率為15%,扣除所得稅、人力成本、管理成本、運營成本,凈回報率不足5%,這還沒有考慮擔保風險所帶來的損失。資本的低回報率,盈利水平的低位徘徊,導致某些擔保機構只具有光鮮的外表,并沒有足夠的經營活力。
(二)擔保風險很大,風險與收益不相稱
一方面是銀行對擔保機構的放大倍數控制的很嚴,尤其是在大幅度地上浮利率的時候,更加限制住了擔保機構的贏利能力。另一方面,擔保項目都是具有漏洞或瑕疵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擔保風險的發生幾率。因此,整個行業風險與收益不相稱的狀況,倒逼擔保機構熱衷于“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
(三)行業獨立性很低,社會形象不佳
擔保機構完全依賴銀行等金融機構而生存,在保證金、放大倍數、責任分擔、寬限期、擔保利率優惠等經營政策方面必須嚴格照章執行,完全是一副被動接受的狀態,沒有體現出經濟活動的特性。
(四)國家政策支持有限,行業整體前景暗淡
雖然國家賦予了擔保機構扶持中小企業的責任,但是,除了營業稅通過申報三年一免之外,管理政策并不明確,行業規范并不完善,不能有效樹立擔保行業的正面形象。在經濟扶持方面,即便有撥付的風險補償金,但對于眾多擔保機構而言,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因此,在前景不看好的情況下,擔保機構的經營者,更多的是利用這塊招牌從事某些灰色的勾當。
重塑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有助于推動該行業風險的科學化管理速度,有助于該行業實現可持續性的健康發展。
(一)政府方面的著力點
1.加快信用再擔保體系建設進度
借鑒發達國家的相關運作模式,以地方政府財政為信用支持,在擔保體系之上設立再擔保體系,通過法律確定再擔保體系的職責,即無條件地將擔保體系視作擔保對象,當擔保體系出現紕漏的時候,再擔保體系將承擔20—30%的損失。通過利益與責任的綁定,督促地方政府正確行使對經濟活動的引導與監督職責,重塑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的運營環境。
2.完善風險激勵與補償機制建設
第一,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擔保機構進行分類,按照風險類別,對不同層次的擔保機構執行不同的激勵與補償政策。第二,設立風險補償基金,以省級政府為單位,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擔保機構的代償損失補助。第三,制定并落實獎勵政策,對于按照法律法規為政府扶持的項目或企業提供服務的擔保機構。
3.完善信用擔保支持體系建設
第一,中小企業資信評級體系的建設。第二,擔保機構資信評級體系的建設。第三,中小企業風險數據庫體系的建設。
(二)金融機構的著力點
1.構建擔保人才的培育機制
當前,擔保機構缺少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作為擔保機構的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應該發揮自身長項,構建擔保人才的培育機制,采取內部培養、校企合作等方式,為擔保行業培養具有專業水準的高素質人才。此舉既有利于強化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又可以有效降低擔保機構的業務風險。
2.強化與擔保機構的合作
金融機構應該利用自身優勢,主動加強與擔保機構彼此間的溝通,就金融政策、職責權限、資金數額、風險防范、責任分擔、評估審查、代償條件等各種內容進行有建設性的溝通交流,以達到增進彼此間的互信與了解,從而提高開展中小企業擔保融資業務的專業性與方便性。
3.開發多品種的擔保產品
金融機構吸收其它行業優點,開發多品種的擔保產品,例如,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P2P借貸業務;擔保債務憑證業務等新興擔保業務。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之下,通過逐步擴大試點的方式,采取邊研發變推行的方式,推動擔保行業的有序發展。
總之,只有加強金融管理體系建設,構建科學的擔保體系,才能建設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才能滿足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才能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有益的貢獻。
[1]李 妮.商業銀行與融資擔保機構合作困境與發展對策[J].當代經濟,2014(4).
[2]黃 瀾.建設復合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08(1).
[3]董裕平.小企業融資擔保服務的商業發展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09(5).
[責任編輯:王 帥]
F832.4
A
1005-913X(2015)07-0213-01
2015-06-04
周 琳(1970-),女,江蘇南通人,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