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君芬
信息技術和財會教學課程的整合是一種雙贏的教學模式,在發揮技術優勢的同時促進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提升,整合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學習工具、互動工具、激勵手段,教師在新的教學模式下不再處于中心位置,他們也是設計的學習的探索者和設計者,學生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二者結合能夠實現教師、學生素質的雙重提升,整合的選擇模式可以劃分為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結合、研究性課程三部分,三者之間在順序上具有遞進性,在時間上具有先后性,在邏輯上具有上升性。
首先,信息技術可以構筑超越傳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信息技術環境下,財會專業教學可以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使得教學超越時空限制,進行快速的信息獲取和資源共享,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打破地區和地域的限制,便于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自動自覺性。信息技術和財會專業的教學不應該簡單地理解為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而是將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作為提升教師和學生情感交流的特殊工具,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輔助認知工具,信息技術是提供交互學習、自主研究、多重合作和資源共享的重要平臺,是調動財會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式,讓學生的專業思維和實踐能力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同步鍛煉,給學生大維度思考空間,讓其在利用便利的信息技術手段的時候能夠自動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這是職高財會教學培養人才的一種重要途徑。
其次,職高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于信息素養的培養。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陣地,學生信息素養精神和意識的培育應該和教學過程緊密結合,使其滲透于教學始終,讓學生的信息能力得到強有力培養。財會專業學生在畢業后面臨的一個重要現實問題就是就業,現實社會對他們的能力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信息技術已經覆蓋了各行各業,業務流程設計、檔案管理、文字處理和軟件應用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職業學校教室在進行財會專業教學時要有意識地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尤其是會計電算化教學。教師的信息素養對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和積極性具有重要影響,教師首先要具備操作計算機和相應的會計軟件的能力,才能將之傳授給學生,為學生創設能夠提升信息素養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媒體方式來感受會計原理、會計業務和會計基礎知識。
農業經濟的發展催生了會計的產生,工業經濟的發展則徹底豐富了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發展,會計分支和分化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學科乃至審計學科,職能也從傳統的核算和監督發展為現代經濟中的預測、鑒證和決策。工業革命一直到上世紀末一直是會計獲得輝煌發展的時期。但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會計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讓會計學科原來依賴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現代企業組織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生產經營活動不再局限于原來的時空空間,會計的工作方式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已經突破了會計人員范圍,在使用者需要的情況下,可以隨時在信息化平臺上獲得會計信息,諸如此類的變化讓會計工作方式、會計服務對象都快速轉變。信息技術的發展讓會計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勢在必行。
財會學科的發展在近年來具有如下特色,課程不斷擴展外延和邊界,各個學科之間交叉性越來越高,學科界限不再涇渭分明,各門課程的內涵也隨著時代發展變遷,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四大會計基礎學科差異化依然明顯,職業學校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并循序漸進接受知識,往往按照邏輯遞進的關系進行教學安排,但是在實際學習中不可能完全割裂,各學科的學習是相互影響和促進的,信息技術的出現使得各個學科的融合學習變得便捷起來。
第一,轉變教學理念,奠定扎實的會計學習基礎。職高財會教學變革需要教師變革教學理念,擺脫傳統教學慣性,否則整合將成為無源之水,難以為繼。所以應該首先抓住學習這個根本,確保教師有足夠的認識。論壇和QQ、微信群成為重要的交流平臺,教師可以在其中相互交流、思想碰撞、互相改進,確保整合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礎。
第二,創造數字化硬件教學環境。通過多媒體和網絡的引用,可以滿足教師教學的要求,在創設計算機網絡教室的過程中進行良好的硬件配備,打造校園網內部互動平臺,完善教學環節,實現網絡授遞教學系統的形成,讓教學整合走上正規化和科學化道路。
第三,構筑教學資源數據庫,豐富教學教材。單純依靠學科教學本身是難以實現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整合的,我們需要其他學科的輔助,專題課程活動的安排,學校和周邊信息環境的建設,從而滿足優化課程所需的課本資源以及滿足擴展教學需要的校本資源,職業學校可以利用自身教學軟件,構筑屬于自身的專門班子,吸引那些專業素質強、計算機知識素養高的教師來構筑具有特色的課件庫、數據音像管、數字資源網站和數字化圖書館。
第四,探索教學模式的轉變,讓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優勢得到發揮。教學模式的改革眾所周知是漫長而又艱難的,但是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為其注入新的活力,起到有力的推進作用網絡化教學模式也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去探索教學新模式。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會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假設自己開了一家公司,在準備初期需要做哪些會計工作,其次教師要借助多媒體豐富的內容來創設具有聯想性的問題,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時的特征和處理原則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應總結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特征和處理方法。另外,構筑人機交互的虛擬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五,信息技術和財會教學的整合需要結合財會學習的特點來進行。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會計核算模式依次經歷了會計電算化、網絡會計和會計信息化發展三種模式。電算化會計就是將會計核算流程搬上計算機,早已經成為會計人員必備素質之一。電算化會計教學主要是教授學生使用會計軟件,這樣的教學是教師用黑板教學講解不出來的,開發教學通用軟件成為必須,使財務會計核算流程、材料核算流程、固定資產核算流程、工資核算流程和報表系統都囊括其中,并分別形成相對獨立的課件,這樣電算化教學既滿足了會計教學需要,也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應用型財務軟件的特點。每一個財務核算流程課件都要配有操作向導,并配有相關案例,學生可以輕松掌握,財務軟件有清晰的導航和高度的互動性,學生可以自行填制分錄,并出具報表,感受會計核算流程。
財會教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高度的實踐性,而實踐性又是側重的部分,信息技術可以提供這種需求,以逼真的業務模擬來提升學生直觀感受,化虛為實、化繁為簡,能夠促進職業學校培養應用型財會人才的教學目標的實現。
信息技術和財會教學整合的前提在于教學理念的轉變,只有將信息技術教育轉化為教學的工具,并將信息技術和學科特色聯系在一起,學生才能自主學習,發揮主動性,體會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的樂趣。多媒體教學使得學生之間溝通方便,團隊合作意識增強,感受到研究成果的喜悅,獲得學習的樂趣。
沒有足夠的、能滿足教學與學習過程的多樣化、社會化、主體化要求的教學資源和網絡資源,信息技術和網絡在學校就無法普及和應用,更談不上課程整合。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使會計實踐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順應這種趨勢,傳承、調整、創新財會教育教學是每一位職高財會專業教師思考的課題。
[1徐亞琨.關于信息技術與財會專業課程教學的探討[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
[2]馬和民,吳瑞君.網絡社會與學校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張劍平.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陸曉萍.信息技術與高職財會專業類課程教學整合探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