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15年外貿發展迎來重要機遇。總的來看,2015年我國出口形勢略好于2014年。當前,我國外貿發展處于重要的窗口機遇期。越是出口預期回升,越要加快出口轉型升級。雖然2015年世界經濟仍存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但應將穩出口與促轉型升級相結合,牢牢把握好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優勢,充分釋放新一輪改革開放紅利,運用法治化方式和手段,提升出口競爭力。
2014年我國出口形勢呈現逐步改善態勢。根據海關統計,2014年1~3月、1~4月、1~5月、1~6月、1~7月、1~8月、1~9月、1~10月、1~11月我國出口累計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4%、-2.3%、-0.4%、0.9%、3%、3.8%、5.1%、5.8%、5.7%,增強了企業出口預期。
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也與企業對出口預期基本一致。2015年世界經濟仍處于復蘇之中,增速略高于今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的《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顯示,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將分別增長3.1%,略高于2014年。預計美國經濟在2015年將增長2.8%,高于2014年;歐元區2015年的增長幅度較小。東亞地區仍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預計2015年至2016年的增長將維持在6%的水平,東亞將保持強勁的居民消費勢頭,出口也將有所改善。總體來看,2015年世界經濟仍處于復蘇之中,有助于我國出口增長改善。
2014年我國外貿出口呈現逐步回升態勢和2015年外貿出口預期改善,為外貿出口轉型升級提供了空間。短期內發達國家正在實施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只是部分產業回流到歐美發達國家本土,我國仍具有很多發展中國家所不具備的綜合比較優勢,具有比發達國家的綜合要素成本相對較低的比較優勢。與此同時,我國競爭新優勢不斷形成。近年來,我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正在培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的新優勢。綜合以上判斷,我國外貿發展正處于重要的“窗口機遇期”。
為充分利用好外貿發展處于重要的“窗口機遇期”,應盡快推出外貿窗口指導政策,助推出口轉型升級。外貿窗口指導政策是指以指導作為主要方式,鼓勵企業以某幾個領域為主要窗口,主動與世界主要的經濟大國,深化經貿合作,促進世界經貿和諧,為中國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在實施外貿窗口指導政策時,首先要大力宣講外貿窗口指導政策。將外貿窗口指導的內涵、實施方式與領域、實施的意義等,進行系統性解讀,增進企業、社會的理解和接受、認可,發揮外貿窗口指導政策的效果,然后再實施定向指導。選擇與歐美市場經貿合作密切的一些大企業,作為定向指導對象。鼓勵大企業擴大從歐美市場進口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等,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并轉化成先動優勢,獲取主動權。將先動優勢轉化為主動優勢,引導國際分工,使得貿易伙伴國形成專業化分工,主動放棄某些產業,從而為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留出空間,并有助于形成和諧的經貿關系,減少貿易摩擦。
今后,外貿可能長期維持中低速增長,外貿政策要主動適應外貿發展這一新常態,不再為追求外貿高速增長目標而實施的相關政策。主動適應外貿中低速增長,不再追求外貿高速增長,為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空間和潛力。與此同時,加快外貿政策轉型,推動外貿政策戰略調整,外貿政策逐步從出口增長導向轉型到培育國際經濟競爭新優勢、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上來。加快實施中性的貿易政策,為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培育國際經濟新優勢,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為主要內容,全方位推進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一帶一路”的合作涉及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合作領域涉及基礎設施、經貿、科技人文、海洋等多領域,必然會帶來很多貿易投資機會。
加快“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4年最新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列出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與歐洲、亞洲人口密集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有助于減少出口成本,促進出口。另外,基礎設施投資本身也可以帶動貿易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經濟結構互補,貿易發展潛力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資源稟賦、產業結構與我國存在互補性,“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深化經貿合作,有助于我國貿易發展。越南、緬甸等國家,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可以承接我國部分產業轉移,深化產業內分工合作,既有助于承接產業轉移的國家經濟發展,又有助于產業內貿易,帶動貿易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科技人文交流,有助于促進服務貿易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緣相近,人文相近,擴大科技人文交流基礎較好。繼續擴大與沿線國家教育合作、文化交流和科技交流合作、旅游投資合作,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為外貿提質增效升級。
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存在較多壁壘和障礙。如新歐亞大鐵路途經多個國家,軌距不同,換軌操作費時耗力,各國口岸合作機制尚未形成,通行便利化程度不夠,物流成本偏高,一些國家的港口設施落后,增加了相互商品和服務流通的困難程度。此外,地區各國之間的戰略互信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充分發揮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機遇,需要破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中的障礙。
一是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加快推進鐵路、公路、管道、港口、通信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充分利用現代交通和信息化技術對落后基礎設施進行改造,降低外貿發展成本。
二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制度建設合作或制度共享。在質量認證認可和技術標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互認。加強國際稅收協定簽署,避免重復征稅,形成有助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稅收環境。以制度建設,增加互信,增強制度的承諾效應,為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形成穩定的預期。
我國開放的實踐經驗表明,大開放會帶來大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外貿快速發展。進出口規模從1978年206.4億美元,增加至2001年的5 096.5億美元;出口規模從1978年的97.5億美元,增加至2001年的2 661億美元。1978年至入世前的20多年時間,進出口規模增加近5千億美元,出口增加近2 500億美元。我國加入WTO,為外貿發展增添了機遇。外貿規模迅速擴大,進出口規模從2002年6 207.7億美元,增加至2013年41 603.3億美元,增加近7倍。出口規模從2002年3 256億美元,增加至2013年22 100.42億美元,增加近7倍。入世以來的近十多年時間進出口規模增加近3.5萬億美元,出口增加近2萬億美元。對比改革開放初期至入世前、入世至今的外貿發展水平不難看出:入世提升了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帶來外貿規模快速提高。可以說大開放會帶來大發展。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策部署,為我國外貿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放寬投資準入,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將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增強我國出口競爭力。改革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有助于我國企業走出去,發揮投資對出口的帶動作用。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中美投資協定談判,積極落實中韓、中澳自貿區談判成果,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打造高水平的自貿區網絡。商簽自貿區,會降低雙邊的關稅稅率,對我國有優勢的產業是機遇,會增加出口。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加強周邊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邊貿發展。增加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促進其發展,也能增強貿易規模。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推進,形成政策、體制合力。增強貿易促進體制與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管理體制之間的協同性,完善有助于企業走出去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對外投資帶動出口的效果。與此同時,增強涉外經濟管理體制與金融、財稅、服務業管理體制之間的協同性。服務業涉及的行業多,且都有相應的行業主管部門和管理制度、體制和法律,在一些領域對內外資企業實行不同的法律法規。擴大服務業開放,涉及到進一步放寬服務業的外商投資市場準入,需要服務業相關行業的管理體制、條例、法律法規等做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增強服務業競爭力。擴大沿邊開放,需要加快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相關的外匯管理、金融服務、貨物進出口、人員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政策完善與改革,形成方便資金、人員、貨物流動的環境。
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不僅釋放了穩定、法治化、透明的預期,還出臺了提升貿易便利化、促進貿易轉型升級等政策措施,促進外貿發展。2013年建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改革工商登記注冊制度,實施注冊資本認繳制,實施了“先進區、后報關”、“即時進出、集中申報”和區內自行運輸措施等貿易便利化措施。目前,海關已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已在上海自貿區落地的創新制度,包括“先進區后報關”等,大幅度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其他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已向和逐步向全國推廣。這些貿易便利化舉措,有力地推動外貿可持續發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中共中央已作出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策部署,關鍵在于落實。今后,應在邊檢、海關、質檢、退稅、金融等領域落實深化改革,運用法治化手段,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細化邊檢、海關、質檢、退稅、金融等領域落實深化改革措施,務實推進,加快政策措施落地。積極實施海關、邊檢、稅務等綜合執法,降低外貿成本。
[1]李偉.堅持互利共贏,攜手共建繁榮、包容、可持續的現代絲綢之路[N].中國經濟時報,2 0 14.
[2]趙晉平“.一帶一路”建設:貿易投資合作是關鍵[N].中國經濟時報,2 0 14.
[3]趙福軍.適應外貿發展新常態[N].經濟日報,2 0 14.
[4]趙福軍.把握好當前“窗口機遇期”加快外貿出口轉型升級[N].中國經濟時報,2 0 14.
[5]趙福軍.把握好外貿發展窗口機遇期[N].中國經濟時報,2 0 14.
[6]趙福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需系統推進[N].中國經濟時報,2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