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侃
(揚州市弘瑞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我國自1985年開始實行出口退稅制度,目的在于進入國際市場的外貿企業能以相同的價格與外國產品競爭,避免跨國重復征稅,鼓勵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主要采用出口退稅率的方式來控制出口退稅,多次調整出口退稅率,不斷完善出口退稅政策。當前我國已經正式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與此同時,對稅務機關的出口退稅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稅務部門開始積極地探索集現代化、國際化和信息化的出口退稅管理新模式,來解決好工作量激增,企業需求增長,防范騙稅難度加大等矛盾。
由于我國當前出口退稅政策與管理制度還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偏重案頭審核,對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的管理缺乏力度;如對最能表明貨物真實流向的貨物流信息關注較少,僅僅是流于調查貨物運輸發票的形式;再加上騙稅分子的手段越來越隱蔽、專業,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管理中出口騙稅的風險。
1.利用虛假開具的進貨發票申報退稅
早期的騙稅手段主要利用稅務部門技術上的不完善,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等退稅申報憑證來進行騙稅。但是當前發票的認證和稽核系統已經成熟,這種手段逐漸被虛開進貨發票的形式所取代。
騙稅違法分子開具給外貿企業偽造的發票,制造出多渠道多地域進貨的假象,使稅務部門的稽核難度增加。外貿企業將該發票用作進項抵扣,再開具內容虛假的發票提供給出口供貨企業,外貿企業從供貨公司獲得虛開的發票來騙取出口退稅。為了維持正常的稅負率,不引起相關執法部門的注意,虛開發票的不法單位還會利用征收管理的薄弱環節,通過農產品收購憑證這種自開的進項憑證進行抵頂。
這種手段常常被非法“外貿代理”公司利用。外貿代理公司通常掌握著出口貿易產業鏈的大量信息,一方面勾結生產企業負責做購銷合同、做賬做冊、虛開增值稅發票;另一方面找貨代公司和報關行做外貿合同,通過配票配貨后,經“地下錢莊”完成境外資金入境;最后,再由專業報稅人員拿著增值稅發票抵扣聯、海關報關單等資料前去辦理退稅。在這個出口退稅利益鏈中,作為中游環節的外貿公司為騙稅核心團體,左手通過從上游生產企業購買增值稅發票,右手再從下游的貨代公司和報關行購買真實貨物出口單,最終通過地下錢莊完成資金出入。通過這種配票、配貨、配資金的方式,相互配合,使不法外貿代理公司獲得高額出口退稅,共同來分食退稅款。其操作模式與正規外貿代理公司表面沒有什么差別,給退稅部門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礙。
2.采用虛報出口的方法進行騙稅
出口騙稅大都存在票貨分離,而稅務部門受限于人員數量、技術手段以及法律等因素,只能保證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出口退(免)稅資格認定、海關報關單等書面資料信息的程序性審核,而對于貨物的真實性與貨物流向,實地核查有一定的難度,還需依靠海關等相關部門的配合。
因為海關檢查中的開箱率不足3%,很多騙稅違法分子向外貿公司購買空白報關單,在海關確認離境時,假稱自備貨物,自行收匯,實際租用空集裝箱僥幸過關;或者重復用舊貨充新品過海關,而新品通過走私入境。由于一些小企業不具備申請出口退稅條件,貨代中介便利用這個“可乘之機”在幫小企業報關時,把這些貨物的真實信息,層層轉賣給專門從事騙稅的外貿公司,報關單上寫上外貿公司的抬頭,移花接木后,則成了外貿公司的業務單。除配票配貨是挪用真實的出口貿易外,還包括以少報多,以次充好,貨物空轉等虛報貿易貨值手段,產品又主要以服裝、電子產品和家具為主,但不論何種方式,報關、貨代、物流等角色都會相互配合。企業在出口報關時,也常利用海關監管不嚴,謊報決定貨物退稅率的商品編碼以及提高貨物價值,人為提高貨物的退稅率與出口離岸價,來騙取高額退稅。
這些都給海關部門出口報關的環節帶來漏洞,造成報關單的信息可能不準。由于海關的出口報關單是稅務部門出口退稅的重要法定憑證之一,如果海關部門的信息存在疑點,將給稅務部門的審核工作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在實際的出口退稅管理中,稅務機關往往受限于執法規范與執法環境,不能完全履行出口退稅相關規定中的法定義務,當他們負責的出口退稅業務涉及騙稅時,稅務人員就面臨失職瀆職的風險。
1.未完全履行法定審核義務
《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中規定出口退稅管理人員要根據紙質申報表,對企業提供的每單原始憑證進行人工逐一審核比對,但隨著外貿企業數量的增加,基層審核人員的數量完全不能滿足退稅審核的工作量的需求,因此很難保證審核中不出現錯漏。而且,由于現在偷稅分子的手段更加復雜隱蔽,僅僅依靠對紙質材料的審核很難發現疑點問題。
2.未履行法定函調義務
2010年9月1日開始實行的新《出口貨物稅收函調管理辦法》雖然明確規定了發函、復函和函調處理的具體規程,為出口退稅函調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但對一些具體實施中需確定的具體比例和基數口徑并未做明確的規定,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人員對此理解有所不同,沒有統一的標準,為退稅人員的執行工作帶來困難。
3.未完全履行法定單證檢查義務
大部分出口企業的出口金額和數量都不多,而且一般都委托三級或四級貨代代理出口報關與運輸業務,常常是多個企業共用一張裝貨單,因此備齊規定中需要備案的外貿企業購貨合同、出口貨物明細單、出口貨物裝貨單(場站收據)、出口貨物運輸單據這四種單據十分困難,嚴重阻礙了稅務機關履行單證備案檢查義務。
從整個流程來看,出口退稅涉及到稅務、海關、外匯、銀行等多個部門,每個部門職能不同,管理不同的出口退稅環節。各部門僅從本部門法定職責出發,減少自己的行政風險,這就容易導致整個運行機制的脫節中斷。如稅務部門只負責出口退稅,對貨物運輸的實質監管只能依靠海關部門,如果部門間沒有有效的溝通渠道,則很容易為出口騙稅提供機會。
稅務部門內部對于出口退稅的監管也需要貨勞、計征相關科室、基層分局及稽查局之間的有力配合。從企業出口退稅資格的認定,退稅過程中疑點的審核及反饋,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的申報,到出現騙稅案件后的稽查工作,如果各科室部門沒有協調得當,缺乏充分的溝通,信息不對稱,就很容易出現職責不明、監管出現松動的情況,也增加了出口退稅管理的風險。
1.制定相關行政法規,對出口退稅管理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工作的開展進行規范,有效避免部門間的摩擦,形成多方合力打擊出口騙稅違法行為。將現行規章制度中對退稅登記管理、退稅評估管理、退稅審核管理等方面的規定進一步細化完善,使出口退稅管理規范化。
2.梳理出口退稅管理規范,并對有沖突或者出現脫節的管理規范在合理范圍內進行修正明確,并對現行的出口退稅管理規范進行匯編,為稅務部門的出口退稅管理人員在執法時提供完整和系統的依據,同時對下一步的管理辦法的完善修訂打好基礎。騙稅的毒瘤在于有報關行和貨代公司的配合,適當降低出口退稅率,去除騙稅分子所能賺取的利潤空間,騙稅分子將無利可圖。在中國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連續上漲幾年的情況下,價格已經不具備優勢,企業利潤被無限壓縮,若能在原材料環節開始減稅,減少成本,利潤也能相應增加,出口退稅不一定讓企業受惠,反而讓一些空手套白狼的企業從中漁利。現在,可以分行業慢慢降低退稅率,給企業一定的緩沖時間,而國際上對中國政府補貼出口企業爭議也較大,稱中國傾銷,對這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則可適當多降一點。
1.加強海關、銀行、商務等職能部門與稅務機關的協作,明確各部門責任,嚴格履行各自職責,定期溝通交流,對苗頭性現象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將退稅風險控制在初始狀態。同時,實現納稅評估與退稅評估聯動管理機制,兩者相輔相成,對企業內、外銷行為綜合分析,切實提高征、退稅評估工作質效。對外貿企業的“四自三不見”業務加強監管,嚴厲打擊套匯、逃匯行為。
2.在出口退稅崗責體系中,確保審查分離。出口退稅審核、出口退稅質量檢查、出口退稅企業檢查和出口退稅數據分析各個崗位間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從內部防范出口退稅管理風險。
1.及時更新出口退稅各環節的數據,有助于出口退稅管理人員及時準確掌握外貿企業動態信息,避免信息不對稱,減少審核失誤。通過信息平臺中征、退稅信息的比對,加強日常監控管理,降低管理風險。聯合海關、銀行等部門,對出口貨物的真實性、貨物離境相關單證以及企業經營活動進行嚴格審核,圍堵各環節退稅漏洞。
2.合理制定退稅審核指標,提升審核疑點反映問題的準確性。對審核疑點分類管理,降低出現頻率低、對退稅額影響小的疑點對審核人員的干擾。對出現的退稅異常指標綜合分析判斷,找準癥結,有針對性地進行出口退稅審查,提高審核效率與審核水平。
嚴格按照出口退稅執法要求,落實出口貨物資格認定、首筆業務調查、退稅評估及審核審批各個環節,規范管理過程中的文書及表格使用,防范退稅管理人員的執法風險。建立出口退稅培訓長效機制,定期對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出口退稅業務以及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提高人員業務素質。加強對騙稅案件的通報,曝光各類騙稅手段,提高管理人員的警覺性,警示教育各崗位人員,防范出口退稅中的廉政風險。
[1]于鳳霞.中國現行出口退稅制度下的出口騙稅問題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33).
[2]楊金亮李驕龍.完善現行出口退稅管理辦法的建議[J].稅務研究,2010(5).
[3]常秀娟.出口退稅管理實踐中的風險管理[J].稅務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