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蓮
(黑河學院,黑龍江黑河 164300)
我國中小企業可以從多個渠道進行融資,可以通過由政府支持的財政渠道,可以通過與商業銀行相聯系的銀行信貸渠道,可以直接從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甚至還有一些民間資本可供融通。
在發達國家,運用國家財政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資金支持與幫助是很常見的方式。首先對財政資金和銀行資金進行嚴格劃分,在這個前提下,設立兩類專項基金,這兩類基金都是有各自明確的社會目標和財政資金用途的。一類基金專門用于鼓勵勞動人員的創業以及科技創新;另一類基金是用于幫助降低中小企業的市場風險。而我國在這方面的嘗試始于1999年,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在國務院的批準下正式成立,財政部每年撥款10億元投入該項基金。這項基金的設立是為了改善中小企業籌資環境,支持我國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發展,是一種政府專項基金,其主要目的是支持高科技中小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并不是把營利性作為該項基金的運營目的。
銀行信貸資金在我國銀行信貸是一種主要的融資方式,它的主要內容是銀行與資金需求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企業發展資金的籌集。從計劃經濟時代起,我國國有銀行就按國家的經濟發展計劃,為國有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提供全部貸款。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以及深發展、浦發銀行等地方性商業銀行都參與到了提供銀行信貸資金的行列中來。
公司自留資金主要涉及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以及尚未分配的留存利潤等,是指企業通過內部財務運作而形成的資金,它源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中。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是采用這種融資方式,根據融資生命周期理論,利用自留資金也是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的主要選擇。這種融資方式由于風險小和成本低,是我國中小企業比較現實且比較常用的融資渠道。但這種融資方式的融資規模相當有限,常常難以滿足我國中小企業持續性的發展要求。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主要分為內源融資渠道和外源融資渠道兩大類。其中,內源融資渠道包括內源性權益資本融資渠道和內源性債務資本融資渠道,外源融資渠道包括直接融資渠道、間接融資渠道和政策性融資渠道等。在實際中,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比較狹窄,主要是依賴業主投資、內部集資和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盡管風險投資、發行股票和債券等融資渠道也被使用,但對中小企業的作用仍很有限。
隨著中小企業規模的不斷發展,其資金需求增速迅猛。從資金需求的角度來看,單個企業資金的需求量相對于大企業來說并不大,但大部分中小企業都存在資金短缺問題,整體上存在一個較大的資金需求總量。但由于中小企業難以滿足銀行貸款的抵押擔保條件且貸款風險較大,以及財務管理水平較低等,再加上基層銀行發放貸款的權限相對有限,致使銀行發放貸款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經常以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或缺乏抵押資產等為由而將中小企業拒之門外;而一些中小金融機構通過深入了解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并客觀評估其信貸需求和信貸風險,在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總體上來說,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由于受到信息相對封閉、資產抵押能力弱等方面的局限,中小企業從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面臨較大約束。企業的融資時效性要求迫使中小企業求助于手續簡便的商業信用和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雖然這些渠道的融資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但它們能更好地適應中小企業經營靈活性要求。除商業信用外,民間借貸等各種非正規金融活動也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補充。
要解決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難,必須從多個方面下手,除了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素質的建設之外,金融系統還需要構建相應的融資渠道與之配合,最后政府也應該在法律和政策層面給予一定的支持。
中小企業相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之所以面臨著更嚴峻的融資難問題,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透明。信用度得不到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基于對資金回收風險的考慮,就會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要求嚴格審核。而中小企業應該主動出擊,積極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和維持良好的關系。同時傳達一些關于自身市場潛力以及發展前景方面的真實信息,促進金融機構對企業信息的獲取。當然再具體下來,可以主動把企業目前的經營計劃、中長期的發展規劃以及財務狀況和所融通資金的具體使用目的等信息也一并提供,使得金融機構獲得充分的信息,能夠放心對企業進行放貸。
根據優序融資理論,中小企業在選取融資方式時,首先應該選擇的是內源性融資,而我國的中小企業更是應該如此。如果自身沒有一定的蓄積留存收益的能力,光靠外部融資的支持,企業難以達到長久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所以中小企業應該強化自身內源融資能力。應該在企業內部建立現代、科學的財務制度,保證財務方面的清晰度,防止企業資金不明不白地流失和被侵占。企業折舊提成和折舊基金的使用也要有律可依,我國企業的傳統觀念沒有注意到這部分資金也是企業留存收益的組成部分,使得資金沒有得到合理的使用。還可以通過調整盈余公積金的提取比例等方法,盡可能明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將其轉化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投資。
我國中小企業的制度問題是歷史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財務制度不合理不健全、財務報告不真實不準確幾乎己經成為了我國中小企業的通病。要想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必須要解決財務制度的問題,還有企業所有制不明確問題,國有中小企業應該積極進行改制重組,完善經濟責任的追究制度,使得企業從管理層到基層都能夠有意識有義務地為企業的發展竭盡所能。而對于私營企業,也應該在企業內部建立現代科學的管理機制,使得企業中不同角色不同地位的人員相互制約和相互激勵,只有這樣,企業的發展才具有動力。
中小企業擁有自身規模小,融資能力弱等特點,這更加要求其對融資結構要有一定的把握。首先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融資數量。基本而言,能夠保證正常的生產經營就可以。因為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是比較高的,超過需求進行融資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和風險。資金低效率的運行不僅會影響企業當前的收益,也會影響企業今后的融資能力。所以對于每一筆資金,企業都要慎重對待,綜合分析其獲取成本以及所創造的收益兩部分信息進行決策。此外,資金結構的配比也很重要。基本原則就是固定資產或者永久性流動資產主要使用中長期融資,而流動性資產則主要使用通過短期融資渠道獲取的資金。
[1]史 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瓶頸創新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07.
[2]劉 瑞.中小企業融資探索——基于金融創新角度[J].價值工程,2007(1).
[3]賀銀娟.西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