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悅
(長江師范學院a.財經學院;b.武陵山區特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中心,重慶408100)
重慶市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
何悅
(長江師范學院a.財經學院;b.武陵山區特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中心,重慶408100)
重慶市作為我國的第四個直轄市,發展非常迅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旅游作為第三產業的一部分,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重慶市旅游產業現狀的分析和旅游產業戰略的研究,針對重慶旅游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競爭力不強、缺乏旅游精品等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推動重慶市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重慶市;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對策
1997年,重慶正式成為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隨著這十幾年的發展,重慶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成渝經濟區的設立、兩江新區的成立,使重慶吸引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極大的加快了重慶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旅游產業成為推動重慶發展的重要產業,在推動重慶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均衡發展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重慶與發達旅游城市相比,旅游產業差距很大,也說明重慶旅游產業上升空間大,這對重慶市旅游業發展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因此,研究如何加速推動重慶旅游產業的發展,對加快重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旅游產業和相關產業開發現狀
1.旅游產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發展水平
一是旅游景區。2012年末,重慶市共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130個。其中:5A級旅游景區5個,4A級旅游景區46個,3A級旅游景區44個,2A級旅游景區33個,1A級旅游景區2個,分別占全市A級旅游景區總數的3.85%、35.38%、33.85%、25.38%和1.54%。A級旅游景區總數比上年增加21個,增長19.27%,其中:5A級旅游景區增加2個,4A級旅游景區增加8個。另外,有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8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14個,“中國旅游強縣”1個,“中國溫泉之鄉”1個。
二是旅行社。2012年,重慶市共有旅行社478家,比上年增加了21家,增長了4.6%,其中,出境旅行社33家,一般旅行社445家。
三是旅游飯店。2012年,重慶市共有旅游星級飯店266家,比上年增加了3家,增長1.1%,其中五星級飯店19家、四星級飯店55家、三星級飯店133家、一二星級飯店59家,分別占旅游星級飯店總數的7.1%、20.7%、46.2%、50%、22.2%。[1]
2.相關產業發展迅速
重慶擁有人民廣場、名人廣場、朝天門廣場、美心洋人街等標志性休閑項目,以及三峽博物館、重慶美術展覽館、重慶文化藝術中心、自然博物館、重慶大劇院、山城音樂廳、重慶雜技藝術宮、重慶城市規劃館等文化項目。
除此之外,重慶還擁有旅游船、旅游汽車、旅游商品、高爾夫球場、溫泉旅游景區、旅游青年文明號等旅游品牌,所以目前重慶旅游產業及相關產業種類較多且層次較高,為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旅游產業發展的社會經濟現狀
1.旅游收入逐漸增加
2012年,重慶市旅游總收入1 662.15億元,比上年增長31.02%。其中:入境旅游者224.28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11.6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32%和20.69%;國內旅游者2.88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576.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0.82%和31.09%。
假日旅游繼續成為國內旅游最重要的增長點。“春節”、“中秋和十一”兩個黃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四個“小長假”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 022.67萬人次,占全年全市國內旅游總接待人數的26.55%。
國內旅游外地游客在渝平均停留3.2天,人均天花費547.35元,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費217.93元;入境游客在渝平均停留3.4天,人均天花費179.87美元。
2.接待旅游人數逐漸增加
2012年在全國入境游增幅普遍下滑的形勢下,重慶市旅游入境游逆勢而上,全年以東南亞市場為主導,歐美市場為境外營銷重點,其他新興市場為補充,制定促進入境旅游的4個獎勵辦法,實施境外營銷計劃21項,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43家境外旅行社簽訂入境旅游營銷協議,強勢營銷長江三峽。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224.2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32%。其中:港澳臺游客71.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3.2%,占入境旅游者的31.95%(香港游客44.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6.58%;澳門游客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96%;臺灣游客26.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38%);亞洲52.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31%,占入境旅游者的23.23%;歐洲40.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8.83%,占入境旅游者的18. 24%;美洲35.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39%,占入境旅游者的15.97%;大洋洲7.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64%,占入境旅游者的3.48%;非洲2.7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5%,占入境旅游者的1.22%;其他13.2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4.44%,占入境旅游者的5.91%。[2]
(一)旅游發展區域不均衡
1.地理區域不平衡
重慶旅游業在空間布局上向重慶市都市圈、長江三峽旅游區、烏江畫廊、少數民族風情區域集中,在這幾個區域旅游的人數占了全市旅游人數的絕大部分。而其他地區相比之下,旅游產業比較落后,不能起一定的帶動作用,形成輻射效用。
2.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
重慶城市與農村旅游業發展極端不平衡。雖然重慶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60.6%(2012年),但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由于資金不足和開發力度不夠,重慶農村旅游產業發展遠遠落后于城市。目前在重慶農村旅游經濟主要以規模較小的農家樂為主,旅游收入有限,規模有限,旅游資源得不到較好的開發和利用,不能形成一條農村特有的旅游產業鏈。
(二)旅游經濟總量不足,產業的規模較小
重慶旅游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普遍存在著規模小、經營分散、實力弱、經營業績差等問題。2012年,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數重慶都排在全國16位,顯出了重慶與旅游發達城市的差距。
重慶缺乏實力雄厚的旅游企業集團,無法應對日益激烈的區域之間的旅游競爭。2012年重慶市旅行社總數雖然有478家,但是絕大多數屬于中小規模的旅行社,經營業績普遍較差;國際旅行社與國內旅行社的比例為1:13.5,該比例不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周邊省份。
(三)旅游發展資金匱乏
重慶地處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經濟落后、基礎設施薄弱,從而使得重慶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重慶市旅游產業發展的資金大部分來自于國家以及地方的財政撥款,投資融資渠道單一。另外,由于發展旅游產業的資金非常有限,更多的資金只能用于國家級、市級重點景區的發展和維護,使得許多較好的旅游資源因為資金的缺乏而得不到有效的開發,浪費了一些較好的資源。除此之外,資金的缺乏也造成了旅游景區的交通和基礎設施的落后,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景區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四)旅游產品缺乏精品,沒有強吸引力
重慶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水平較低,長江三峽等旅游資源未能充分發揮優勢,成為重慶旅游產業的主打產品。重慶旅游產品缺乏精品的局面,制約了旅游產業的發展。陳雪均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主打旅游產品缺乏特色與創新、產品形態單一;缺少在海內外有足夠知名度與美譽度的特色旅游產品,缺乏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旅游產品缺乏文化內涵,僅僅注重形式,而沒有深度挖掘重慶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其產品無法形成特色。[3]
針對旅游產業的優勢和劣勢,重慶市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免自己的劣勢,加快旅游產業的發展。在這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建議。
(一)協調城鄉旅游產業,區域發展平衡
針對當前重慶旅游產業發展存在明顯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重慶應加大對經濟不發達地區、城市郊區和廣大農村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投入,充分利用和開發這些地區的優良資源,促使這些區域的旅游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重視旅游產業的發展,加大旅游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重慶應抓住當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加速重慶旅游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構建成熟的旅游產業體系。加強旅游產業和其他相關的產業的聯系,構建強大的旅游產業鏈。通過這一旅游產業鏈,旅客們得到一條龍服務,同時得到身心上的享受,大大增加了對旅游地的滿意度,同時增加了回頭旅客和邊緣旅客的數量。而旅游產業和相關產業也在一串聯的服務中得到豐厚的回報和快速的發展。通過產生的大量收入,可以進一步增加旅游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完整的配套服務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更大的投資,這將形成一個循環經濟。
(三)改變旅游產業融資投資渠道單一的局面,爭取全方位的投資
重慶市旅游產業的投資主要來自政府的投資,相比之下其他渠道的投資比較薄弱,重慶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就必須引進其他來源的資金,以充分利用和開發旅游資源。不同旅游資源用不同的投資資金,一些公益性旅游項目的投資可以使用政府投資,通過政府的專項投資大力推進公共設施的建設,增強區域旅游的吸引性;對于一些盈利性旅游項目,應該是誰開發誰出錢,就可以引進旅游項目經營者、投資商、開發商的資金。另外,建立和不斷完善旅游項目投資、融資的體制。投資的吸引除了項目本身,投資地的投資環境也是吸引投資的一個要點。
(四)打造重慶市旅游精品,建立重慶旅游品牌
重慶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重慶資源特色優勢,著重打造旅游精品品牌為重點,其他旅游產品組合為補充的旅游產品體系。、只有推出不同特色的旅游產品系列,才能吸引和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游客的需求,才能把重慶旅游做出特色,做大、做強。[4]重慶可以深層次開發長江三峽、烏江畫廊、重慶夜景、重慶飲食文化等重點項目,建立具有更大吸引力的旅游精品,并以這些旅游精品提升整個重慶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中外旅客。同時應充分利用旅游資源的多樣性,開發各種各樣的旅游資源,以一個龐大的旅游體系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加強與其他地區的合作,建立區域合作關系
區域合作成為當前我們旅游發展的一種趨勢,區域性旅游可以進行統一的規劃和開發,在一定程度上能節約資金,而區域旅游合作應以空間組織結構為基礎,以政府協作、產業組織為兩翼來實現雙翼的合作目標。[5]由于重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悠久的歷史,與周邊許多地區都有相關的聯系。重慶可以同湖北一同打造長江三峽旅游帶,可以同貴州打造紅色革命旅游,可以和周邊西部地區共同打造西部地區旅游環線。另外,加強同沿海城市的聯系,通過與這些旅游發達地區的聯系,促銷宣傳以及旅游企業、旅行社的合作,加強對重慶旅游的宣傳,從而讓更多的游客了解西部、了解重慶,進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1]重慶旅游局.2013重慶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2] 重慶市政府網.2012年重慶市旅游業統計公報[R]. http://www.cq.gov.cn/zwgk/zfxx/2013/3/13/461518.shtml.
[3]陳雪均,李 莉.重慶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10).
[4]孫逸民.重慶旅游加快發展的突破口[J].新重慶,2004(9).
[5] 武 光,王清雨,張海龍.重慶與四川旅游合作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
[責任編輯:譚志遠]
F592.7
A
1005-913X(2015)03-0198-02
2014-12-30
何 悅(1988-),女,重慶涪陵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