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鑫 張恒瑞
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完善
文|林鑫 張恒瑞
隨著對風險管理的理解和認識不斷深化,風險管理理論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主要經歷了傳統風險管理階段(20 世紀 90年代以前)、現代風險管理階段(20 世紀90 年代)和全面風險管理階段(21 世紀至今),而全面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理論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結果。
在當前全面風險管理的理論研究基礎上,國外已經展開了對企業風險管理實證研究和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研究的探索。Nocco,Stulz指出全面風險管理最大的挑戰就是全面風險管理的實施,企業成功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前提是組織的每個成員了解其如何創造價值,管理人員應當意識到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而非將其看做公司戰略的機械化執行。Abrams,Kanel,Taylor 等站在戰略、整合、全面的角度為IBM 設計了全面風險管理框架,該框架體現了一個由階段風險到連續風險的轉換,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全面的風險事件序列。而在2006年,COSO應美國證券委員會的要求發布較小型公眾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指南,針對小型公眾公司存在的一些獨特問題做出了指引,內容涵蓋信息技術、職責分工、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風險監管等領域,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構建和實施具有重大參考意義,由此,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研究步入了新階段。
國內專門針對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相對較少,在為數不多的文獻中,劉紅珍對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特點和方法進行了研究,其研究發現:中小企業風險管理具有風險意識淡薄、風險后果嚴重、風險管理水平落后的特點,并提出了其在風險識別、評估、預警、處置過程中的應對方法。王竹玲在分析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和成因的基礎上,給出了中小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六條對策。楊志軍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角度,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組織框架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具有組織形式不匹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的特征,并對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時期的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建設進行了論述。
考慮到目前國外對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雖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缺乏適用性,而我國對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較少,且多集中管理方法及單項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層面,缺乏對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現狀及對策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從全面風險管理的視角出發,分析解決我國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建設現狀及問題,以期對其風險管理起到促進與完善的作用。
我國對風險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針對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又十分匱乏,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風險管理的意識,沒有對風險管理產生足夠的重視,因此當前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著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風險和風險管理意識不強。中小企業管理目前最大的特點就是重數量輕質量,在這種落后管理思想的引導下,企業往往會單純追求銷量、利潤和市場份額的上漲,更注重眼前實際利益,而容易忽視風險的存在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普遍缺乏風險意識,企業并沒有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即使有些企業建立了風險管理機制,也是間歇性地進行風險管理活動,意識到時便進行監管,事后又大多忽略,因而對風險不能及時發現,待到發現風險時又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
組織架構不合理。完整的組織架構是建立健全企業風險管理體制的組織保障,對促進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優化治理結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組織架構主要包括治理結構和內部機構設置,但從目前狀況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組織架構建設遠未達到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首先,以董事會為核心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以監事會為核心的內部控制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即使有部分中小企業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等相應機構,但由于人員素質、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也多流于形式。其次,內部機構設置不合理。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為家族式企業,重要管理人員均為家族成員,企業的管理控制權集中于最高領導和家族成員,各部門空有其形,失去了獨立性,且存在一人身兼數職的現象,不相容職務的控制存在嚴重問題。再次,有些企業在內部機構設置方面過于注重縱向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而忽視了橫向間的協調,使得企業內各部門間缺乏必要的交流溝通,各自為政,甚至出現發生問題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
信息溝通在企業風險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業由于高質量資源要素獲取難度大、業務管理不完善等原因,缺乏必要的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硬件設施,外部客觀條件上就很難保證信息傳遞的高效迅捷。同時,大多數中小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不能確保信息的及時捕捉和正確傳遞,使得企業信息系統功能不健全,內容不完整,容易導致企業決策失誤,相關政策措施難以落實,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乃至威脅企業生存。
風險管理專項資金不足。企業風險管理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建立和維系整個風險管理體系的支撐力量,但中小企業卻很難
個方面的指標分別進行分析。
趨勢分析法將不同時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比較,直接觀察其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動幅度,考察其發展趨勢,預測其發展前景。包括環比分析和定比分析,環比分析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數額為基期數額而計算出來的動態比率。其計算公式為:環比動態比率=分析期數額÷前期數額。定比分析以某一時期的數額為固定的基期數額而計算出來的動態比率。其計算公式為:定基動態比率=分析期數額÷固定基期數額。
現金流量分析主要分析與現金流量相關的問題,并分析利潤的質量。企業的現金流量分為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根據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的多少,對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財務報表信息是企業利益相關者進行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多元化和復雜化,財務報表分析中數據海量和信息復雜的特點日益突出,構建實用有效的財務報表分析系統,輔助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已成為企業管理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吉林大學管理學院)
在我國經濟結構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背景下,最具活力和發展空間的中小企業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助推器。2008年,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達388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其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全國GDP的58.5%,上繳的稅金占全國的50.2%,吸納了75%的城鎮就業人口,國有企業下崗人員80%都在中小企業實現了再就業,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也基本由中小企業吸納,其發明專利占全國的66%,研發的新產品占全國的82%。中小企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緩解日益加劇的就業壓力、優化我國經濟結構等諸多方面意義重大。中小企業具有負擔輕、靈活機動、應變能力強等明顯優勢,但正因為在規模、資金等方面的“中小”,導致其極易受到周圍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這使得中小企業在生存和延續過程中往往會面臨極大的風險性,因此加強對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關注,促進其形成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風險管理體系,推動其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促進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進一步完善,本文從其管理意識、組織架構、信息體制、管理資金四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風險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建議。其研究意義有兩點:一是為中小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全面風險管理提供理論指導;二是有助于對我國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現狀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為政府加強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監管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