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敏,曾菲菲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在護生靜脈輸液實訓教學中采用品管圈活動的效果
張紹敏,曾菲菲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對提高護生靜脈輸液實訓教學中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將活動對象分為實驗組(100人)和對照組(100人),實驗組采用品管圈活動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對比兩組學生實訓考核成績和靜脈穿刺成功率,并比較兩組護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評價。結果 實驗組護生靜脈輸液實訓考核成績及靜脈輸液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生對本組教學方法的評價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提高護生靜脈輸液穿刺成功率,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品管圈;靜脈輸液;實訓教學;穿刺成功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的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科學運用品管工具,持續進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等活動的小組[1]。靜脈輸液是護生必須掌握的護理技能之一,熟練掌握此技術,不僅可以減輕護生實訓練習反復穿刺的痛苦,有效保護靜脈,同時也可以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穿刺成就感。在護理實訓中,通常是由于穿刺針未能刺入血管、靜脈穿破、固定不妥等原因導致護生穿刺失敗。2012年9月—2013年1月,我護理教研組實施了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生靜脈輸液的穿刺成功率,效果良好,現將方法介紹如下。
在我校2012級護理專業中隨機選取3班和4班護生為活動對象,共計200人,其中女性195人,男性5人,年齡17~22歲。所有護生均通過統一錄取入學,隨機分班,其年齡、性別和入學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2012級護理3班護生100人,采用品管圈活動教學;對照組:2012級護理4班護生100人,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品管圈活動實施時間為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2.1 成立品管圈小組
護理教研組成立品管圈小組,圈員自愿報名,共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講師1名、高級實驗師2名、助教1名。推選圈長1名,教研室主任參與督導工作。通過召開圈會,投票確定圈名為“真心圈”,并設圈徽。
2.2 主題選定
召開品管圈會議,圈員應用“頭腦風暴”方式征集活動主題[2],針對靜脈輸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定以“提高護生靜脈輸液實訓教學中的穿刺成功率”為活動主題。
2.3 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
2.3.1 現狀調查 按照教學計劃,靜脈輸液實訓教學要在學習相關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后進行。靜脈輸液實訓教學約在11月份進行,此時天氣轉涼,護生大多手腳冰涼,靜脈條件差。而護理專業學生又多為女生,并且大多為獨生女,比較嬌氣任性。為了提高靜脈輸液穿刺成功率、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故組織了這次活動。
2.3.2 原因分析 全體圈員經過討論,通過繪制魚骨圖,從人、物、環境、方法等方面找出影響護生靜脈穿刺成功的因素。結果發現,影響護生靜脈穿刺成功的原因有血管及穿刺部位的選擇、穿刺角度、穿刺對象的血管條件、環境等,具體見圖1。
其一,由護理技術缺陷造成的因素:(1)未能準確合理地評估靜脈、對血管局部解剖不熟悉。(2)扎止血帶的方法不正確(過緊或者過松);松止血帶的方法不正確(拉止血帶頭端時向前或者向后,造成針尖滑出血管外或者刺破血管)。(3)進針點的選擇不準確、進針角度過大、進針深度過深或者過淺。(4)液體靜壓大(輸液瓶的高度過高),造成回血困難。(5)調節器位置過低(過于靠近穿刺針),使血管壓力低于穿刺針液體壓力,造成回血困難。(6)固定方法不妥,使針尖滑出血管外,造成液體外滲,或使針尖緊貼血管壁造成液體不滴。(7)實訓指導教師指導不到位。
其二,心理因素:(1)操作者因素:擔心操作失敗給同學造成痛苦,擔心教師和同學責怪,故而穿刺時緊張。(2)模擬患者因素:對靜脈輸液認識不夠、怕對自己身體造成影響;怕痛、不信任同學、配合不到位。
其三,其他因素:室溫過低、光線不足、患者體位不合適、同學圍觀、穿刺不嫻熟等。
3.1 加強對指導教師的培訓
由于對品管圈管理工具和方法了解甚少,在活動初期,圈員顧慮較多、無從下手,積極性不高。教研室主任和圈長積極參加醫院開展的品管圈活動的各種培訓班及講座,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在自身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兩次開會對圈員進行品管圈培訓,提高圈員對品管圈的認識。在活動過程中,大家根據品管圈的步驟認真收集、整理資料,并在例會上進行討論、分析、反饋,提出下一步改進的措施及方向。如在穿刺過程中,發現調節器位置高低會影響靜脈血回流,護生將因調節器位置高低影響靜脈血的回流誤認為穿刺針(已經進入血管)未進入血管所以未見回血。為此,圈員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對比操作、討論分析后,決定在排氣過程中調整調節器的位置,約在頭皮穿刺針上方約40~50 cm處效果最佳。
3.2 合理準確地評估血管
盡量選擇粗直靜脈進行穿刺,避免在關節處穿刺,盡量選擇手背及肘正中靜脈。如果靜脈血管不夠充盈,可局部涂擦硝酸甘油、熱敷等,禁局部拍打血管。
3.3 觀看視頻和展示靜脈輸液流程圖
向護生展示靜脈輸液流程圖,并且針對各個環節制訂出相應的對策和處理方法,進而通過觀看靜脈輸液教學視頻,在模擬穿刺手臂上進行反復多次練習,找出穿刺失敗的原因。
3.4 加強溝通能力的培養
護生由于實踐經驗少,在穿刺過程中難免會緊張,會出現心跳加速、面紅耳赤、手抖等現象,使得模擬患者對操作者不信任,從而導致穿刺失敗。因此,良好的溝通是穿刺成功的關鍵。
3.5 加強技能培訓,規范操作
將護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10~15人,每兩人一組,分別進行交叉實踐,便于教師對操作者進行一對一指導。要求實踐環境干凈、整潔、寬敞明亮。
4.1 成績比較
分別對兩組護生進行靜脈輸液實訓考核,考核序號和模擬患者均采取抽簽方式確定,通過靜脈輸液實訓考核評分標準評分。結果顯示,實驗組實訓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P<0.05),且穿刺成功率也高于對照組(P<0.05)。
4.2 教學方法評價調查
課后,筆者自制調查問卷,以了解兩組護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評價。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5.1 品管圈活動提高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品管圈活動強調讓圈員自動自發地參與活動,使圈員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3],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暢所欲言,充分感受到滿足感、成就感。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圈員各司其職,分別承擔記錄、檢查、督促工作,不僅解決了護生穿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增加了護生的滿意度,還達到了共同提高、凝聚教學團隊力量的作用,發揮了教師的潛能,培養了教師的管理能力。
5.2 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生的靜脈穿刺成功率
通過品管圈活動,使護生在實訓課中的靜脈穿刺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充分發揮了護生操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護生的語言溝通和表達能力,增強了護生對穿刺對象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5.3 品管圈活動使護理教學質量持續提高
通過品管圈活動,不斷發現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措施并實施,同時進行效果評價,不斷進行檢討和改進,使問題得到解決,使護理教學質量持續提高。

圖1 護生靜脈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示意圖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訓考核成績比較

表2 兩組護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
G526.5
B
1671-1246(2015)04-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