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臻,魏建紅
(1.山東濰坊職業護理學院,山東濰坊262500;2.山東濰坊醫學院附屬青州醫院,山東青州262500)
茵梔黃口服液產前治療母兒血型不合效果分析
楊淑臻1,魏建紅2
(1.山東濰坊職業護理學院,山東濰坊262500;2.山東濰坊醫學院附屬青州醫院,山東青州262500)
目的觀察茵梔黃口服液預防ABO母兒血型不合的臨床效果。方法將IgG抗A(抗B)抗體效價≥1∶128的孕婦170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3組,1組為茵梔黃口服液組64例,2組為茵陳蒿湯組56例,3組為西藥組50例;茵梔黃口服液組口服茵梔黃口服液,茵陳蒿湯組口服茵陳蒿湯,西藥組給予維生素C+葡萄糖靜滴、維生素E口服;觀察3組降低抗體效價的效率、新生兒溶血指標、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及黃疸開始時間、黃疸程度等。結果總有效率茵梔黃口服液組為89.06%,茵陳蒿湯組為82.14%,西藥組為64.00%,茵梔黃口服液組與西藥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茵梔黃口服液組與茵陳蒿湯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茵梔黃口服液組與茵陳蒿湯組新生兒臍血總膽紅素均低于西藥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結論茵梔黃口服液在預防孕期母兒血型不合方面有著獨特的療效,未發現不良反應。
新生兒溶血病;ABO血型不合;茵梔黃口服液;茵陳蒿湯
母兒血型不合是高危妊娠的一種,多見于ABO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兒溶血病已被理論證實為與血型有關的一種重要病癥,可引起流產、死胎、死產以及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智力低下等病癥,已被列入孕婦圍產期保健的重要內容。對血型不合的妊娠夫婦進行ABO血型測定并檢測孕婦血清抗體效價,以了解效價與新生兒溶血病發生率之間的關系。筆者對我院近兩年母兒血型不合孕婦和胎兒進行研究,并對血清抗體效價較高的孕婦在妊娠中晚期進行藥物干預,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門診檢查及住院的孕婦170例,夫婦健康,孕婦血型為O型,RH(+),配偶血型為A型、B型或AB型,RH(+),抗體效價≥1∶128,排除患妊娠合并癥(如糖尿病、心肝腎腦疾病),精神疾病,遺傳與代謝疾病,血液病及對本研究藥物已知成分過敏的孕婦。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將孕婦按照就診順序隨機分為3組:1組為茵梔黃口服液組64例,年齡23~42歲,平均27.5歲,孕周27~33周,平均28.2周,孕次1~7次,平均2.8次,抗體效價1∶128~1∶2 048,平均1∶256,配偶血型:A型28例、B型24例、AB型12例;2組為茵陳蒿湯組56例,年齡21~41歲,平均25.9歲,孕周28~32周,平均28.8周,孕次1~6次,平均2.3次,抗體效價1∶ 128~1∶2 048,平均1∶256,配偶血型:A型22例、B型20例、AB型14例;3組為西藥組50例,年齡21~40歲,平均25.6歲,孕周29~33周,平均29.8周,孕次1~5次,平均2.2次,抗體效價1∶128~1∶2 048,平均1∶256,配偶血型:A型20例、B型18例、AB型12例。3組年齡、孕次、抗體效價以及配偶血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母兒ABO血型不合診斷標準依據曹澤毅[1]主編的《中華婦產科學》中“母兒血型不合”的診斷標準。產前診斷:(1)孕婦血型為O型,丈夫血型為A型、B型或AB型,RH(+);(2)孕婦抗體效價≥1∶128。新生兒溶血病診斷標準依據邵肖梅等[2]主編的《實用新生兒學》中“母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診斷標準:母兒血型不同,母為O型,新生兒為B或A型,新生兒出現早發性黃疸、重癥黃疸,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黃疸。新生兒早發性黃疸及重癥黃疸的診斷標準依據胡亞美等[3]主編的《實用兒科學》:新生兒生后兩天內,或36小時內出現黃疸,即診為早發性黃疸;若出生3天內目測新生兒面及軀干黃甚者,四肢、手足掌黃或鞏膜黃疸,血清膽紅素>220 umol/L,即診斷為重癥黃疸。
2.1 茵梔黃口服液組
于妊娠26周、30周、34周服茵梔黃口服液[北京雙鶴高科天然藥物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號211020607)WS3-B-2931-98],20 ml/次,3次/日,連續服用10日。
2.2 茵陳蒿湯組
于妊娠26周、30周、34周服茵陳蒿湯10日。處方:茵陳9 g、焦梔子10 g、黃芩9 g、甘草6 g、制大黃4.5 g。中藥均由醫院代為煎煮,每劑水煎兩次,由500 ml水煎至150~200 ml,50~200 ml/次,每日2次。
2.3 西藥組
于妊娠26周、30周、34周以5%葡萄糖500 ml+維生素C 2.0 g靜滴10日,維生素E 100 mg口服,1次/日,共15日。
分娩前復查抗體效價并統計結果,分娩后繼續觀察新生兒有無溶血癥狀,分娩時留取近胎兒端臍血15 ml以檢測新生兒血型。B超、電子胎心監護儀監測胎兒情況:于孕中、晚期每4周B超檢查一次,兩周做一次胎心監護,觀察胎盤有無水腫或其他畸形及宮內情況。非O型血新生兒查血常規、膽紅素。觀察新生兒Apgar評分、體重及黃疸開始時間、黃疸程度。動態觀察血膽紅素變化,統計新生兒發病情況。
治愈:血清抗體效價降至<1∶128,產后未發生新生兒溶血病。有效:血清抗體效價下降但未降至<1∶128,產后未發生新生兒溶血病。無效:血清抗體效價未下降或有上升,產后發生新生兒溶血病。
應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6.1 各組治療效果比較
西藥組有效率為64.00%,低于茵陳蒿湯組的82.14%及茵梔黃口服液組的89.06%,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茵陳蒿湯組有效率略低于茵梔黃口服液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各組療效比較[n(%)]
6.2 各組非O型血新生兒Apgar評分、體重、臍血血紅蛋白及總膽紅素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各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體重、臍血血紅蛋白及總膽紅素情況(±s)

表2 各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體重、臍血血紅蛋白及總膽紅素情況(±s)
組別分娩孕周(周)A p g a r評分(分)體重(k g)臍血血紅蛋白(g / L)總膽紅素(μ m o l / L)1組3 9.5 9.2 3 ± 0.9 1 3.2 1 ± 0.3 9 1 4 8 ± 1 4.2 3 0.9 1 ± 5.0 2 2組3 8.9 9.3 8 ± 0.9 3 3.2 3 ± 0.4 8 1 5 2 ± 1 3.3 3 1.5 4 ± 6.5 2 3組3 9.1 9.2 2 ± 1.0 1 3.2 8 ± 0.4 2 1 4 9 ± 1 4.0 3 4.2 1 ± 4.7 8
茵梔黃口服液組與茵陳蒿湯組新生兒臍血總膽紅素均低于西藥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各組新生兒分娩時孕周、Apgar評分、體重、臍血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所有黃疸患兒轉新生兒科治療,均治愈出院,無一例死亡。
母兒ABO血型不合,是孕婦與胎兒之間因血型不合而導致的同種免疫性疾病,占妊娠總數的20%~25%,是新生兒溶血性疾病的重要病因,但發生溶血病者僅占ABO血型不合的10%,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確。自然界中的植物或動物含有ABO血型抗原,均可使母體產生免疫性抗體,因此,ABO血型不合可發生于第二胎次,也可發生在第一胎次。雖然目前關于新生兒溶血的程度與分娩前母體血清抗體效價是否相關的研究結果尚不統一。但大量研究表明,孕期母體血清抗體效價越高,新生兒發生溶血病的風險越大[4]。ABO血型不合對孕婦多無影響,但可以引起孕期流產、早產、胎兒畸形、胎兒生長受限、死胎、死產和新生兒溶血病,嚴重者可引起新生兒核黃疸或死亡,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5]。臨床上通常以1∶64作為臨界值,如果母體血清中IgG抗A(B)效價大于或等于64時,新生兒就會有受害的機會,需密切觀察,
中醫辨證論治中對母兒血型不合沒有確切的病名,多認為該病的發生是由于母兒氣血失和,或脾腎受損,或郁而化為濕熱,或濕熱瘀阻,損傷沖任,胎元不固,屬“胎黃”“滑胎”“墮胎”“小產”等范疇。母兒血型不合大多離不開濕、熱、瘀。清代張璐《醫通·黃疸說》認為“諸黃雖多濕熱,然經脈久病,不無淤血阻滯也”[6]。濕、熱、瘀是致病的關鍵[7],以脾腎兩虛為本,濕瘀蘊結為標。濕、熱、瘀相搏,損傷沖任,沖任受損可直接影響胞胎。因此,母兒血型不合的中藥治療以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為主。茵梔黃口服液藥物成分為茵陳、梔子、黃芩、金銀花提取物;茵陳蒿湯組方為茵陳、制大黃、黃芩、甘草、焦梔子。這兩種藥物均可利濕退黃、清熱解毒。西藥葡萄糖、維生素C及吸氧可增加胎盤灌注,改善宮內環境,提高胎兒攜氧能力,保護胎兒紅細胞,促進紅細胞增生修復,提高胎兒抵抗力,降低母血抗體含量,同時增強胎盤屏障功能,阻止免疫抗體進入胎兒體內。
本研究結果顯示,茵陳蒿湯組、西藥組與茵梔黃口服液組治療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并且新生兒溶血病發生率低,但西藥用藥時不方便,而茵梔黃口服液用藥方便、口感好,患者依從性較茵陳蒿湯組好。服用茵梔黃口服液時,部分孕婦出現便稀、次數稍多、呈棕褐色,但一般情況尚好,無其他毒副作用,且費用低廉、安全,孕婦較易接受。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等.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3]胡亞美,胡載芳.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4]孫悅玲,施選性,金春子,等.O型流產婦女再孕與IgG抗體效價的關系[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5,13(10):68.
[5]范玲.妊娠期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6(6):475.
[6]張璐.張氏醫通[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6.
[7]陳穎異,蔡珠華,曾玨,等.蓮黃湯對母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抗體效價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8,15(2):144-145.
R722.18
B
1671-1246(2015)05-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