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杰,李佳欣,朱明仕
(長春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吉林長春130032)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也發生了轉變,消費結構呈現出新的樣態。大學生群體是我國消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是他們思想狀態和行為特點的重要反映。在新的社會環境和消費環境下,大學生消費狀態還存在一些需要重視的問題。加強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引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財富觀念、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比較全面地了解新時期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現狀,分析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課題組對東北地區的有關高校(尤以長春地區高校為主)的大學生作了問卷調查,并對部分學生進行了面訪。
合理的消費規劃是理性消費的前提。大學生消費缺乏規劃的問題比較突出。調查數據顯示,在消費前經常作規劃的大學生占31.06%,偶爾作規劃的占51.94%,沒有作規劃的占17%。消費前是否有規劃與每月消費是否夠用之間的關系見圖1。對自己的生活費有無合理的規劃,會導致學生在月初與月末兩種迥然不同的生活模式。部分大學生消費過度,對生活費缺乏合理規劃,不僅加重了家庭的生活負擔,也不利于自身獨立人格的形成。長期缺乏規劃的消費行為,使得大學生缺少通過自己的努力減少家庭經濟負擔的意識,缺乏家庭責任感。
針對調查問卷中“當想買某樣東西但發現錢不夠時,您會選擇怎樣的方式”這一問題,有30%的同學選擇通過借錢或透支的方式進行消費。部分大學生受西方消費主義的影響,形成一種盲目追求享樂的消費模式,造成一系列道德滑坡現象的出現。[1]
圖1 消費前規劃與每月消費情況之間的關系
數據顯示,95.58%的大學生都有過網購的經歷,60.64%的大學生購買過仿品。大學生購買仿品的原因很多,從眾消費是其中之一。
圖2 網購頻率與購買仿品的交叉分析
大學生用于滿足基本生活的消費比值在逐漸下降,用于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費比值在逐漸增加。此外,大學生用于旅游、情感、娛樂等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多,其中男生和女生呈現不一樣的表現形式。[2]女生購買奢侈品、化妝品的費用比例高于男生。男生在情感、休閑娛樂方面的支出要高于女生。一些不良嗜好也會增加大學生經濟上的壓力。
部分大學生認為理財與自己沒有關系,缺乏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的培養。
部分大學生在消費之前沒有合理規劃,缺乏危機和自立意識,過于依賴父母的經濟支持,導致其成為經濟上和道德上的“雙困生”。[3]
隨著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能力的增強,大學生的總體消費水平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同時,大學生消費差距拉大,呈現兩極化的態勢。[4]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結合現有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影響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圖3 對自己的生活費的處理呈現的不同傾向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還處于不成熟階段,對自身的消費行為缺乏理性判斷,外在的社會環境對其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具有重要影響,社會上不同的消費觀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帶來的影響更為直接。隨著經濟發展和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的消費方式和消費重點發生了較大變化,家庭用于子女的支出不斷提高,掙錢就是給孩子花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消費觀念。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消費觀念。
消費者群體是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若干消費者組成的集合。凡是具有同一特征的消費者都會表現出相同或相近的消費心理行為,從而相互影響。[5]大學生有屬于自己的朋友圈,其消費心理容易受到朋友圈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的進步,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越來越多樣化。
1.從基礎消費轉向精神消費
一方面,大學生用于滿足生存需要的消費比重逐步降低,而用于改善學習條件、提升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大學生開始更加重視文化消費,精神文化消費成為主要的消費內容。
2.娛樂休閑消費的增長
娛樂休閑等服務業的發展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有很重要的影響。在消費方面,大學生群體有著比其他年齡群體更旺盛的需求,進入新時期,大學生對休閑娛樂有強烈的需求,在休閑娛樂方面的消費呈現出增長的態勢。
3.大學生的社會化程度增強,人際交往消費增加
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的社會化程度顯著增強。這種社會化的趨勢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具體表現為人際交往消費的增加,如信息服務、同學交往等方面的消費在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中占有重要比例。
大學生群體具有自身的消費特點,許多企業將大學生作為重要的細分市場對象,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和服務設計,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
1.商品特點和市場營銷策略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大學生是各類商家的重要競爭對象,由此出現了針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的多元化的商品設計。消費者在同等的購物水平下買什么樣的物品,有時取決于經營者如何介紹自己的產品,如品牌效應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隨著大學生消費能力的增強,大學生購買商品時不僅關注商品的實用性,還很看重商品的品牌。在廣告效應和明星效應的推動下,追求品牌成為相當部分大學生消費的重要觀念。這帶來的影響也比較大,一是導致脫離消費能力的過度消費,二是導致仿冒品牌產品的大量出現。
2.購物環境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通常在一定的購物場所或環境中得以實現。購物環境的優劣對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的心理感受具有多方面的影響。[6]隨著市場的發展,大學生消費的條件更為便捷,如各地的大學城里出現了商業街。當前,網絡購物成為大學生消費的重要途徑,網絡購物在帶給大學生消費便利的同時,也使一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購物,催生了一部分非理性消費行為。應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引導和教育。
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改善是一個多主體協同進行的過程。以大學生不同層次需求為基準,利用O-S-U-F模式,從大學生自身思想道德建設(oneself)出發,結合社會(society)、學校(university)及家庭(family),提升大學生思想認知與精神境界,健全大學生的消費觀。[7]同時,彌補家長在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引導上存在的缺失,加強學校、家庭對于大學生的消費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為其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
應以正確的輿論導向規范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堅決抵制享受主義和拜金主義的侵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全社會形成和諧、健康的消費氛圍。
學校應強化學生對消費現狀的了解,及時把握學生消費心理的變化,減少消費主義對大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從大學生活的自由性、開放性出發,安排好他們的課余生活,通過實踐活動提升他們的素養。學校應根據大學生的年齡和消費行為特點采取靈活的教學模式,加快校園文化建設,樹立良好的教學風尚。
適度消費使人的精神愉悅,對生活充滿自信。可以通過加強理財教育,使大學生學會自主消費,培養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消費習慣。[8]應培養大學生的理財觀念,遏制奢侈消費現象,加強大學生理性消費風氣建設。
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有必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讓他們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要強化大學生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意識,降低他們對父母的依賴度,使他們養成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
大學生應通過參與學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提高自身素養,有效地抵制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盲目跟風,避免從眾消費。
大學生的消費問題絕不僅僅是單一、孤立的問題,應該用發展和聯系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通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來約束我們的消費行為。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多方面因素的互相協作,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形成理性消費行為。
[1]牟艷娟.大學生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教論壇,2008(4).
[2]林江,趙靖平.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基于相關研究文獻的視角[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5).
[3]劉曉蕓,高彩云.當代大學生消費觀芻議[J].商場現代化,2007(33).
[4]張文俊.大學生消費觀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12).
[5]楊盛菁.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消費傾向的調查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3).
[6]李一男.我國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3(1).
[7]彭鵬.大眾傳媒對當代大學生消費觀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傳播,2014(6).
[8]張靜.對高等院校大學生消費觀的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