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歡
從文體學角度分析《霧都孤兒》中的人物性格
■周艷歡
文學文體學作為一門連接語言學和文學批評的學科,科學系統地研究文學作品中由主題思想和美學意義推動的語言形式。本文主要將文體學作為一種工具來分析 《霧都孤兒》中的人物性格。本論文主要從語言偏離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第一部分將從語音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第二部分將從形式偏離角度分析人物性格。通過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對話,讀者可以很容易理解人物性格同時意識到文體學分析在文學評論中的重要作用。
語音偏離常常出現在詩歌中。為了營造出韻律和節奏,詩人常常故意漏掉一些音節,改變重音和詞的發音。雖然讀者在閱讀小說時不會讀出聲,但通常會在頭腦中讀出聲來,結果會使一些語音偏離產生出某些特定的效果。《霧都孤兒》中,語音偏離時常出現,尤其是非標準發音的使用來達到塑造人物的目的。
“Nobady?”inquired Fagin,in a tone of surprise:which perhaps might mean that Barney was at liberty to tell the truth.
“Dobody but Biss Dadsy,”replied Barney. (Dickens,1991:92)
在這段對話中,讀者可以注意到一些非標準發音。很明顯,巴尼在發某個特定的音時與標準的發音產生了偏離。在他的話語中,在“Not”中的/n/被發成了在“Dot”中的/d/,同樣的“Nobody”發成了“Dobody”,“Nancy”發成了“Dadsy”;此外還有在“Miss”中的/m/被錯誤的發成了“Biss”中的/b/。本篇小說中巴尼是個小人物,并未進行過多的人物刻畫,而讀者卻很容易的通過其非標準的發音了解到他的人物性格。作為一個住在倫敦郊區的罪犯,他的社會地位也同樣低下。從他的非標準發音我們可以不僅看出人物的地域方言還可以看出該人物的受教育程度和粗魯品質。
形式偏離是字系學中的一個領域,其中篇章形式、印刷形式、標點、空格、拼寫等都屬于其中的范疇。在本篇小說中,破折號和連詞符這兩種標點符號頻繁出現,這在對話中刻畫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And who can wonder if it be so,mother?”rejoined the young man;“or why should I say, if?—It is—it is—you know,mother—you know it!”(Dickens,1991:212)
這是當得知羅絲面臨死亡威脅時,梅里對其母親說的話。當讀到這句話時,讀者可以通過由破折號導致的句子停頓,感受到梅里因緊張焦躁而出現的結巴。破折號的應用可以顯示出梅里因害怕失去羅絲而顯露出他的焦躁情緒,進而這種過于強烈的情緒導致他甚至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表述不出來。通過分析這段話語,讀者可以感受到梅里對羅絲強烈而真誠的愛,通過對破折號使用的分析刻畫出一個真誠專情的梅里。
連詞符作為表明人物性格的一種有效方式,頻繁的使用在這篇小說中。故意使用連詞符是為了引起讀者注意表達某種情感。例如,這是發生在蘇爾伯雷店鋪中的情節,由于諾亞的辱罵導致了奧立弗對夏洛特的暴打。因此夏洛特發出這樣的喊叫:“Oh,you little un-grateful,mur-de-rous,hor-rid vil-lain!”夏洛特每發一個音節都伴隨著奧立弗的回擊。在這段話語中,連詞符的使用不僅引起了讀者注意還生動的讓讀者感受到她的壞脾氣和憤怒。
文體學作為分析小說的一種工具,對讀者理解人物以及主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本文中獲得的啟示及暗含意可以應用到其他的小說中去。當讀這本小說時,讀者不能忽視通過偏離達到的前景化特征,進而讀者才會更好的理解透徹文體學特征和人物的性格特點。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