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鋒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口腔科
牙周疾病的預防措施及護理對策
李劍鋒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口腔科
目的探究針對牙周疾病應采取的科學預防及護理措施。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牙周病病患78例,依照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即常規組與防治組,每組均為39例。對常規組病患采用常規預防護理措施,對防治組病患采用優質預防護理措施。結果防治組病患的整體預防護理效果明顯比常規組要好,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牙周疾病病患采用優質預防護理措施能夠幫助獲取到較好的效果,控制病患口腔菌斑生長,促進口腔健康。
牙周疾病;預防;護理
為了探究針對牙周疾病應采取的科學預防及護理措施,文章選取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牙周病病患78例,對其展開觀察分析,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78例牙周病病患,均為我院2014年1月~ 2015年1月收治。依照隨機方式對78例病患進行分組,即常規組與防治組,每組均為39例。在39例常規組病患中,男19例,女20例,年齡范圍為23~62歲,平均43.3±2.6歲。在39例防治組病患中,男16例,女23例,年齡范圍為25~66歲,平均45.2±2.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兩組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協議書。
1.2方法
1.2.1常規組預防護理措施
對常規組病患采用常規預防護理措施,具體操作為:給予病患常規口腔衛生指導,囑咐其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每日進食后需及時漱口清潔口腔,每日早晚定時刷牙,定期來院復診。
1.2.2防治組預防護理措施
對防治組病患采用科學預防護理措施,具體操作為這么幾點。
(一)預防措施。1.了解病因。牙周病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主要為附著于病患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牙菌斑為附著于病患壓面的柔軟膜狀物,很難通過肉眼看清,只有徹底刷牙,運用牙線等工具方可清除。而牙結石為在牙菌斑基礎上形成的鈣化物,極易造成病患牙齦發炎、出血,可運用專業器械清除。另外,創傷、不良修復體刺激也會造成牙周疾病[1]。2.了解疾病危害。向病患說明牙周病的危害,告知其牙周疾病初期表現為牙齦出血,情況嚴重時會使得牙根、牙齦內的間溝加深,最終形成牙周囊袋,進而致使病患牙齦發炎,牙槽骨受到損傷,出現牙齒松動、排膿等狀況。如果對疾病未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導致牙齒脫落。
(二)護理措施。1.基礎護理。在口腔內科基礎護理之上有機結合病患疾病治療特點,對其實行潔治術、刮治術的常規護理。2.前期護理。對病患口腔做全面消毒清潔處理,指導其口含漱口水不少于1分鐘。對消毒區域運用碘酊做消毒清潔處理,檢查手術器械是否準備妥當。開放診室門窗,確保空氣流通。運用消毒劑對診室做全面清潔處理,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狀況。3.術中護理。在手術治療中實行無菌操作,明確劃分菌區及無菌區,確保手術區域的清晰,不可出現手術器械隨意放置的狀況。對病患手術出做全面清潔處理,所運用鹽水溫度適宜及適量。在壓迫止血處理時,應注意力道的適度,不可過于用力,避免出現創面過大的狀況。在協助縫合時,需運用牙周塞治劑,加強口腔清潔。4.術后護理。對術中運用物品全面清點,并查看病患情況[2]。告知病患術后可能出現的反應及應采取的有效應對措施。術后2h內禁食水,術后1周內可進食一些溫軟食物,不可運用術區咀嚼食物。注意保持口腔內的衛生,運用漱口水清潔口腔,不可刷牙。囑咐病患在1周后復診,如果出現塞治劑脫落、牙齦不適的狀況,則應及時復診。指導病患在痊愈后保持優良的衛生習慣,對口腔做定期檢查,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愉悅。
1.3觀察指標
對病患預防護理干預1周、3個月及6個月的口腔菌斑指數做檢查記錄處理。口腔菌斑指數頰面分值為該牙分值:0為齦緣區未出現菌斑;1為齦緣區牙面處存在薄菌斑,視診無法看見,需運用探針尖;2為齦緣、鄰面存在中等量的菌斑;3為齦緣區、鄰面存在較多的軟垢。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病患預防護理后的口腔菌斑指數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病患預防護理后的口腔菌斑指數對比(x…±s)
通過對表格的對比分析后發現,防治組病患的口腔菌斑指數在預防護理3個月、6個月后均要明顯低于常規組,且兩組存在差異極為明顯化,P<0.05。由此表明,對牙周疾病病患采用優質預防護理措施能夠幫助獲取到較好的效果,改善牙周健康。
牙周病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其患病率極高。此病早期病變在于病患的牙齦處,病患的臨床癥狀為牙齦出血、紅腫、口臭。如果在早期未對疾病進行及時治療,那么則會迅速發展,對牙周組織造成損傷,出現牙齦萎縮、牙齒脫落等狀況。因此,為了杜絕牙周病的發生,加強對病患的預防護理極為重要[3]。
在日常生活中,指導病患加強對口腔衛生的處理,培養優良生活習慣,嚴禁煙酒,并加強對內分泌疾病治療的關注,才能夠幫助盡量減少牙周病的發生率。對于入院治療病患,需加強對刮治術、潔治術的前期準備,并病患創設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在術中依照規范實行治療操作,避免術中感染的發生。在術后加強對病患的健康指導,才能夠幫助有效降低疾病復發率,解除病患病痛。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防治組病患的口腔菌斑指數在預防護理3個月、6個月后均要明顯低于常規組,且兩組存在差異極為明顯化,P<0.05。由此表明,對牙周疾病病患采用優質預防護理措施能夠幫助獲取到較好的效果,控制病患口腔菌斑生長,促進口腔健康。
[1]桂樂.牙周疾病的預防措施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 2013,(29):546-547.
[2]趙敏,夏志卿.牙周疾病一級預防及護理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2,(7):150.
[3]鐘秀芬,李民冬,施春梅等.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為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7):621-622.
李劍鋒(1970-),男,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供職于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