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鈺濤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卅鋪初中
淺談實現農村語文教學高效性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朱鈺濤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卅鋪初中
近些年來,在新課改的教育大環境下,為了突破語文教學中無效和低效的瓶頸,高效課堂成為了構建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農村的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樣是高效課堂的構建。顧名思義,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時間內,最大程度的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使教學目標和任務能夠最大限度、最完美、最有效的完成,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的整合。高效課堂的教學要發揮傳統教學的長處,避免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促進教師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農村語文;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目前,在教育教學新課改的趨勢下,農村高效課堂的構建勢在必行。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之相對應教育體系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這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離開農村中學,到城里接收教育,從而導致生源下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降低了,因此農村的教育教學高效性日益受到了重視。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高效課堂有效的實施,根本還是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要結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綜合素質,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思考,都是要以高效性作為追求的目標。
農村教學高效性的實現,首先對教師提出了要求。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老的思想,確立有效的學科管理思想,促進教師從“有效”到“高效”教學的思維轉變,讓高效滲透到教育的每個環節中。教師在講授一篇課文時,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理特點,從文章的背景、結構、中心到寫作的特點等各個方面充分備課,緊扣教材內容和觀點,層層設防,步步為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教育相關活動都行之有效并且高效。同時讓農村教師參觀學習優秀學校的教學模式,改變自己教學的模式,揚長避短。通過專家講座和本校培訓等手段,促使教師教育教學思想和模式的改變,使教師的高效教學模式得到更好的發揮;通過集體交流、集體探討、課改模范示范等方法,使本校的語文教師水平和教學素質得到提升,為高效課堂的引導做好充分的準備。
農村語文教學的高效性,另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所在是學生這個主體。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高效性才當之不愧。這要求教師在教授課堂時,教學引導作用尤其重要。
尊重學生,利用優勢,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優勢,因材施教,具象化的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育教學的高效性。有人說過“老師的肯定的眼神,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跡;老師不經意的否定,也許會扼殺一個天才。”這說明尊重學生的重要性,學生主體是構建高效課堂之根本,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更有自信,更積極地參與學習和交流之中。學生主體積極有效的學習是高效課堂的主要因素。因材施教是關鍵,尤其是農村豐富的地產和自然現象,因此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優勢,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課文的觀點,因材施教。例如,在教授《大自然的語言》時,針對農村中學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活動中,課文中的白云、螞蟻、蝌蚪、大雁、大樹、魚都是實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生物,從這些生物的特點能夠了解到物候知識如物候來臨的因素、現象、及物候對于農業的重要意義。教師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在平時生活中,從父母談話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識和物候諺語,如:豬銜草,寒潮到、燕子低飛要落雨、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親身體會,這些寶貴的體會,很多是城里孩子沒有接觸的。語文的高效課堂必然要引導學生感悟遷移,聯系生活。接通“地氣”才讓學生感到學語文不是死讀書讀死書。所以語文教育的高效性,因材施教很重要。
課堂教授過程中,精當有效的課前預習,精心仔細的備課,以及適當有效的課堂講授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學高效性的有效的途徑。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顯示了預習的重要性,預習是提高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學生充分的課前預習,就會發現其中的重點難點,帶著疑問來聽講,就會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有效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綜合素質,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精心仔細的備課,有效課堂僅學生做好準備還是不夠的,有效課堂是雙向互動的過程,同時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的備課。精當的備課是高效課堂實施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保證,是能否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比如備課時引進生活“活水”,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有趣的學習現象,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比如在教《大自然的語言》柳毛開花,點豆種瓜,說明種瓜種豆時的自然的語言;“清明前,開秧田”是根據節氣確定“開秧田”的時間,都說明了物候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充分的備課既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挖掘了教師的教學潛能,又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積極地作用。
優化教學,結合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激“趣”提“效”。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圖片、視頻、歌曲等,為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有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習具有可觸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恰如其分的提問,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跨度,給學生積極思考的空間,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肯定的獎勵能夠促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動性,如詩歌朗誦、書法比賽、歌唱比賽等,都是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提高農村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任務,在實際教學中,要積極的探索并且積極地實施,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從而促進農村語文高效課堂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