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興彬
合川市燕窩鎮中心完全小學
對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研究
鐘興彬
合川市燕窩鎮中心完全小學
小學是學生思想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也使小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班級管理是推動素質教育發展的關鍵部分,但是就目前來看小學班級管理模式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阻礙著小學教育的發展。因此,本文深入探析了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的融入,并提出了幾點實施建議。
小學班級管理;人文主義教育;策略
前言人文主義重視的是對人性的尊重和關懷,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適當的肯定和贊賞,使得學生的潛力和價值能夠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揮。而小學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讓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煉。
小學班級管理與其他方面的管理內容不同,要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管理中心,為學生提供一個綜合發展的環境和平臺。首先,它能夠將一切有效的教育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并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為學生傳授積極的教育內容,促進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和發展為管理的主要方向。其次,由于小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其積極的參與到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相關的管理意見和看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管理潛力。最后,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常常采用的是家長式的管理模式,而往往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發展,一味的采用統一的行為規范和管理標準來要求學生,這種管理模式不僅阻礙著學生某些潛力的發掘的體現,也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而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的管理模式,能夠通過家長、教師等方面的溝通,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進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也有利于發掘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潛力和才能,由此可見,小學班級管理中人文主義教育觀念融入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1]。
目前,很多班主任依舊沿用著傳統的管理模式,通過考察學生的出席率、違紀情況、學習成績來完成班級管理工作,過于強調自身在管理中的權威性和主導地位,長期以往,使班主任和班級干部與學生之間逐漸產生對立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班級管理工作對學生來講也難以發揮積極作用[2]。同時,隨著獨生子女的不斷普及,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也逐漸增多,如:不遵守紀律、不愛護公共財物、缺乏愛心、不尊重長輩等。也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家長的教育方法也大不相同,所以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學生的行為習慣也有很大區別,如:有的懂禮貌,但不注重衛生;有的很聰明,但是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如果班主任一味的采用統一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必然會造成學生間的行為差異不斷加大。另外,也有很多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很大偏差,使得學生從小就養成了一些不良行為和思想,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層層阻礙。因此,必須要針對目前的管理現狀,在管理中融入人文主義教育理念,并探索出科學有效的措施,從而推動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是要不斷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質,即使積累了再多的知識技能也難以獲得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可能會給社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將德育教育作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為學生講解做人的道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從而成長為具有良好責任意識和道德品質的高素質人才。
二是要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能夠對學生的一言一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該努力為學生構建出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正能量,自覺的去規范自身的行為習慣,從而使班級管理效果得到不斷的提升。如:可以通過班歌等形式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使班級管理管理內容不斷得到學生的接受和認可,也通過構建和諧、輕松的班級環境,使學生不斷感受到家的溫馨,從而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3]。
三是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由于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愛好、認知能力和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班主任應該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后,配合任課教師利用游戲、觀察等形式,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基本素質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如:學習積極性較強的學生,可以為其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其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對于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教學內容巧妙的融入到游戲中,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潛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掘,也能夠不斷的縮小學生間的認知差異,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升。
四是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學習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也能夠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班主任則要給予適當的指導,為學生留有充足的獨立空間和時間,使其能夠在獨立思考、探究過程中發現和總結出更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不斷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學生構建出和諧、自由的班級環境,促進學生全面自由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該從人文教育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得到正確的指導和評價,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教育和引導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念,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1]烏蘭托亞.試論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人文主義教育觀念[J].品牌,2015,13(2):231-232.
[2]楊朝猛.試論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人文主義教育觀念[J].小作家選刊,2015,23(14):246-247.
[3]馬寶云.試論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0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