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才文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微課程視角下的高職數學的教學改革研究
周才文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高職數學是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不可或缺的知識工具。它能夠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增強對內容的分析能力。但高職數學偏向于實踐教學課程,基礎課程理論教育相對較少。因數學邏輯性強,抽象性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容,增強對數學教育質量,將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引入微課程教學,對于學生利用有限的時間,研究數學問題,抓住重點,學會獨立自主解決數學問題,完成課堂知識傳授的任務,掌握數學專業知識,培養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將推動著高職數學教學的全面發展。
1.1微課程的概念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課程的基礎課程。它的內容嚴謹,邏輯性強,抽象性強。隨著課程教學的發展,微型數學的教學,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同于普通課程,不以“黑板教學”為主,以網絡教學或在線輔導為中心,對于學生培訓自主學習能力將有著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因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應用將更為頻繁。它的教學將關系到學生素質水平的提升。區別于傳統教學,改變教育模式,為課程教育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將進一步推動高職數學的教育。結合現階段學生特征,推進微數學課程教學,對于學生接受新知識,轉變傳統學習方式,拓展思維將是至關重要的。
何謂微課程?它就是基于數學基本體系,應用建構理論,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以最小的時間成本,實現最大的產出,即實現教學目的,讓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對學科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數學教學水平。
“微課”的核心在于運用課堂教學視頻,在視頻內,展開教學工作,設計與數學主題相關的課程內容,實現對學生教育的目的。它有別于傳統數學教學,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繼承與發展的。
1.2微課程的特征
微課程教學,它有著不同的特征。一是短暫的教學時間。目前,微課程教學的時間短,時長控制在20分鐘內。與此同時,因課程設計內容偏向于教學片斷,以數學實證為主,介紹的是關鍵數學知識,如數學原理、數學建模等;二是教學內容少。因時間短暫,教學內容偏向于核心教學,以關鍵知識為重心,突出數學教學體系內的某一個點;三是以主題為主,突出重點。因教學時間短暫,教學內容少。它研究的問題將偏向于教學實踐部分,或難點,或教學方法,或教學梳理等。
對于高職數學教學,實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放于首位。因人是組織載體之一,它是人力管理的核心和組織最重要的資源,在“人本原理”的管理,要將人才作為管理的核心,圍繞如何整合高校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促使其服務于高校教學,將最終實現高校課堂教學的目標。
就現有的教學狀況,為院校人才營造較為寬松的工作環境,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實現高校學生的再發展。在此環節,基于現有教學管理,強化高校人才的教學,制定教學管理制度,尊重高校學生的人格,做到因才施教,并將教育資源加以整合,重視每一位學生,制定適合于他們自身發展的課程,將學生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化。貫徹高校人才教育的政策,尊重每一位高校學生,協助學生自主學習,以增強其自主效能。盡管如此,高職院校數學教育至今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高職院校教學是至關重要的。隨著課堂教學的發展,傳統的課程教學已難以適應現有的教學。不同專業的學生水平不一,因教學基礎較為薄弱,缺乏專業的教學知識。為此,高校課堂的現狀不容樂觀,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如今的發展單一。創新現有的教育模式,將是重要的。基于知識管理的課堂教學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通過視頻教學,以增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基于教育模式的創新,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教育形式,將進一步增強其獨立學習能力。
傳統的高職數學教學是通過課堂傳授和講座報告等形式進行。然而,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獲取僅限于聽講,課堂氣氛比較沉悶,難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不僅如此,網絡時代的發展,不一的信息,多元的價值觀念,在影響著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這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此就要求高職數學教學的內容、觀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加以協調,將應對更為嚴峻的挑戰。
重視微課教學模式,改變學生教育理念,“粉筆+黑板”的教學已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融入不一元素,創新教學形式,將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的自主學習。將高職數學內容細化,劃分不同的教學模塊,讓不同的學生多一個選擇,抓重心,省功夫,實現對數學的自主學習,增強對學科的理解能力。因數學內容較多,以微課程教學為主,劃分不同內容,對于學生接受知識,運用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將最大化地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我們不妨以微積分為例,設計一個視頻,其中關于微積分的重要應用。積分學是微積分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高等數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須知道,關于函數中的導數與微分是微積分學中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兩個概念。一元函數的導數是一類特殊的函數極限,也是一類的型極限。在幾何上函數的導數即曲線的切線斜率,因此導數有著鮮明的幾何意義。在數學運用中,導數概念在幾何上的應用就是求解曲線的切線或法線的斜率。一元函數可微性與可導性是等價的,它是函數增量與自變量增量之間的關系表達式,函數的微分更多的是體現一個函數增量的線性部分。它們兩者是等價的。我們在研究函數方程的時候,需要將其與可微與微分相互結合,因為它更好地描述“以直代曲”-在曲線上運用切線點求近似曲線。微分,特別是一階微分形式的不變性是求導的逆運算的基礎,運用微分近似函數的增量求解函數方程。
在講解微導求解方程,在中間環節,插入數學題,以增強教學效果。如下所示:
設f(x)是以5為周期的連續函數,且在x=0的領域內有
處的切線方程。
F(1)-3f(1)=0→f(1)=0即f(6)=0
式中(1)的兩邊同除以x,然后取x→0時的極限.
所以,4f'(1)=8?f'(1)=2,即f'(6)=2,故曲線y=f(x)在點(6,f (6))處的切線方程為:y-f(6)=f’(6)(x-6),即y=2(x-6)。
以理論為基,以題為輔,分析如何用導數求解微分方程,確定函數方程。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導數與微積分的關系。然后,設計數學題目,讓學生參與到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完善認知結構,拓展思維能力,增強對微積分的理解能力。
作為教師,增強模塊教學意識,形成數學教育體系,將內容加以細分;作為高校教師,須樹立模塊教育的意識,鑒于傳統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此內容的理解能力。按照高職數學教學內容分析,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
除此之外,了解學生對數學教育的熟悉程度,聯系教材內容,構建數學體系,在視頻教學中有所體現。目前,數學內容較多,劃分不明晰,其知識在持續地被認知和建構。將微課程教學引入至課堂教學中,設計視頻教學,結合知識架構,支持協作知識建構,從而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增強對高職數學的應用。
此外,作為學生,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其接受信息的能力在增強著,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拓展自身學習思維,開拓學生的發展空間。以高職數學內容為基,通過教學視頻,了解到教學資訊,如何運用新技術,實現數學學習,增強對數學內容的理解,強化自主效能,對于高職數學的學習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1]謝明文.微積分教程(第四版)[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2]謝惠民編.數學分析習題課講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0-258.
[3]王喜斌.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模式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