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燕
(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開發分公司,鄭州 450000)
國家在對發展方式實施轉型,具體來講就是要改變國內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對企業來講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可以提高企業可持續能力,提升企業產品的形象和市場占有率,但是這一轉型必然伴隨著中小企業在財務上的經營困難,如果企業在發展轉型中不能很好的結合國家的發展戰略,不能用可持續發展的財務觀念引領企業走出困境走向輝煌那么企業面臨就是被淘汰的殘酷結局。
聯合國在1983年的世界環境發展大會上報告了人類面臨的社會、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等重大問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可持續發展在國內的定義就是,既滿足現有的需求又不會損害子孫后代發展的需求,要現代人發展又要保護環境和生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下企業發展面臨種種困難之后的必然轉型,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破壞,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輪換時刻都在威脅著企業的生存發展。在滿足企業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利益,實現企業既定目標,又不能喪失持續盈利的能力,不影響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這一概念得到了大多數企業的認同。
可持續發展的財務觀念認為,公司財務發展必須符合可持續的增長理論,既要保持現有財務結構體系的穩定又能實現最大盈利,在維護企業所有人的合法權益下,另外財務發展的可持續性也得要滿足可持續發展模型,企業發展也得考慮資源環境的可承受能力,在資源環境能夠承受的最大容量下,企業盈利也得推動社會的發展,拉升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企業總體戰略需要財務戰略支撐,提升企業競爭優勢,企業的財務戰略關系到企業發展的創新規劃,長期規劃,全局規劃,并且能夠實施。任何企業經營中的經濟活動都是圍繞著財務活動而展開的。從融資投資規劃到利益分配實施,從股權分配方案到社會責任擔當都離不開財務戰略的支撐,財務管理能力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力。
財務戰略具有其他戰略不具備的特殊性,它從屬于企業的其他戰略,和企業主戰略相輔相成,又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制約了企業主體戰略的實施。企業財務戰略與企業主體戰略相輔相成,首先,財務戰略支撐主體戰略,由于戰略的多層次性和多元化,主體戰略可以劃分為:公司戰略,業務戰略,職能戰略。財務活動在企業經營中的地位又使得財務戰略成為企業經營中重要的職能戰略。財務戰略的獨立性要求財務戰略的實施與其他戰略的執行有一定的區分。資金對企業發展壯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決定了企業財務戰略的關鍵性地位,但是資金又不是企業經營成功的唯一因素,這又說明企業的財務戰略又必須與其他戰略相互支撐。這種相互協調,相互影響的關系構成了當前企業內部多種戰略之間的關系。財務戰略的實施如同開啟了企業的造血干細胞,對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企業的持續發展又反過來帶動企業財務的發展,這種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關系共同構成了現階段企業可持續發展下的戰略關系。
首先,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采用不同的融資渠道和方法。要保持企業能夠順利且靈活的融到資金必須擴展融資渠道,轉變融資觀念。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對資金的需求程度不同,融資的戰略也不盡相同。企業發展的萌芽期對資金的需求比較旺盛,財務實力不堪重負,對萌芽期的企業進行債務融資是一項風險巨大的投資活動,對經營者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債務壓力,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權益融資,股權融資,眾籌融資。讓企業利用最少的資金撬動最大的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規劃。
當企業渡過不穩定的萌芽期走向發展期的時候,就需要更加充足的貨幣資金來彌補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現金流不足的缺陷,籌不到錢的企業無法擴大生產和進行戰略投資,這個時期的企業戰略應該采取保守的融資戰略,穩定企業的發展速度,利用企業信譽從銀行和政府爭取到一定補助和支持。自主籌借加外來資本的雙重保障,推動企業向成熟期邁進。這一時期企業應該想法設法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方面下大功夫做足準備為下一步的擴展奠定好基礎。尋求與優勢企業的合作逐步實現企業做大的戰略。當企業走進成熟期后,面對越來越多長期投資和重大戰略執行所需的資金,可以采用在股票和債券市場上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融資成本低,融資的難度小,融資量大可以為重要戰略執行打下堅實基礎。衰退期的企業面臨原有業務縮減的局面。集中財務控制權,加強對現金的管理,可以財務出賣部分股權,出售部分不盈利公司,實施財務清算,終止虧損業務,對新的業務領域進行測評,積極進軍新領域。
其次,企業風險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外部投資機會和投資風險,內部面臨著市場風險,經營風險,技術風險,決策風險,這些風險促使企業在保持穩健投資的前提下對企業內外經營中可能面臨的環境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縝密的判斷,最大限度的發揮優勢獲取外部信息,限制風險的擴大。當知識資本在企業的資本構成中越來越重要的時候,企業可以依賴于知識和智力資本來滿足企業發展,人力資本的重要性逐漸凸顯,無形資產變的越來越重要,根據企業未來戰略的需要進行投資才是未來發展的需要,保持核心能力的不退化,不變形,持續保持較強的核心籌資能力始終是企業發展的宗旨,知識經濟已經讓市場沸騰,企業不僅要學會籌集財務資本,還應改變籌資寬度、重視知識資本的力量。
再次,企業的并購和利潤分配。從眾多企業的發展案例來看,企業的資本運作并不是發展最快速的方法,并購才是企業穩健發展逐步壯大的重要戰略,在能夠增強企業核心能力,加大企業對行業的影響力的前提下選擇目標。重視被并購企業的核心能力是否對本企業有直接的推動作用,避免毫無關聯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并購,減少不必要的經營風險。通過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并購戰略的實施,逐步的提升企業在行業的地位,擴大對企業上下游的影響能力,最終實現可持續的盈利能力。企業利潤分配的實施必須是在考慮了企業長遠發展目標之后執行。要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出發點,對企業發展重要的人力資本給予高回報的利潤分配。同時兼顧其他領域的公平性,保持企業所有人和經營者的積極性,對員工進行股股權獎勵,和股利分紅,在有利于提升企業財務形象,維護企業股票價格穩定的前提下進項資金分配。同時留有發展資金,給企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不斷壯大企業資金的規模。所以企業的利潤分配最好的方式是利潤高股利加之以額外政策。分配形式可以依據現金流而定。
首先,企業要實施市場化的財務管理方式。財務戰略管理體現在企業市場化運作上就是掌握其他企業不具備的市場資源,利用這種優勢資源與財務進行對接,利用財務管理放大優勢資源的競爭力。防止出現盲目收購擴張等不正常發展問題。企業的正常運作都是在眾多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下實現的,不能對企業內外環境視而不見,要根據企業的實際能力,戰略要求,執行能力確定財務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財務發展的目標不是以現金流為目標的,要實現企業形象和企業產品市場影響力擴大的情況下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其次財務戰略體系要有可持續性,財務戰略要緊緊圍繞著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需求,協調好長期利益和眼前利益,維護好企業經營業績,發展好企業籌資能力,把融資成功后的籌資能力作為重中之重,構建低債務融資的資本結構從而實現持續穩健發展。再次,預算管理要改進,用價值驅動來管理企業的資源配置,保證企業在預算的制定過程中的科學性,用精準的模型數據定義價值發現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對企業創造價值的全過程進行監控。
[1]孫喜平.企業發展財務戰略問題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
[2]劉思華.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4-10.
[3]朱 嫣.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環境分析[J].財會通訊,2008(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