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林
?
互聯網金融風險及監管問題
◎張書林
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對資金供給雙方之間的融資金額、融資期限和融資風險進行匹配的金融中介只有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商業銀行相對應的是間接融資模式,而資本市場則與直接模式相對應。但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互聯網金融模式成為了異于前二者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有學者將互聯網金融分為了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延伸,這種模式是一種廣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它涵蓋了電子銀行、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在內;第二種是互聯網居間服務,這種模式包括了當前較為流行的第三方支付平臺、P2P信貸和眾籌等;第三種就是金融服務,這種模式中,其主體往往是互聯網企業,這些互聯網企業通過向金融業的滲透為人們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模式日益多樣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金融機構積極推動電子化進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不斷地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對自身傳統業務的重新構造。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銀行已經開始自主謀劃建設屬于自己的電商平臺,之所以要建設起自己的電商平臺,這是為了提高客戶的識別能力,把銀行原有的客戶留住,還可以為銀行開發新的客戶群體。近年來,我國許多的銀行已經陸陸續續推出了一些電商平臺,比如說中國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還有中國交通銀行的“交博匯”等等。
第三方支付日益豐富。目前第三方支付企業日趨豐富,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主要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一些擁有屬于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的互聯網企業,比如說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以及騰訊的財付通;第二類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則是獨立的第三方支付,顧名思義,他們沒有專屬于自己的電商網站,甚至不涉及電子商務,這類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往往不像第一類一樣承擔擔保的功能,他們往往只是經營支付產品,這類的第三方支付產品有拉卡拉、易寶和快錢等。
P2P網貸開始出現。P2P網貸業務也是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而出現的,所謂P2P信貸,就是一種通過互聯網進行融資的方式,它實質上是一個中介平臺,通過這個中介平臺,投資者和融資者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來實現融資。而在整個交易的過程中,中介平臺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對融資者的信用狀況加以考察,他們的盈利點主要在于賬戶的管理費和服務費。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要想實現融資,大多數都只能通過銀行貸款,而P2P網貸的出現,有力地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互聯網金融也迅速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并且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僅2012年一年,我國三方網上支付交易量已達到了40萬億元,年均增幅高達65%。這僅僅是三方支付的交易量,貸款平臺也在各個城市之中落地開花,使得互聯網金融業務量得到大幅度的增長。由此可見,其發展勢頭是十分迅猛的。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所依靠的是互聯網技術,并且互聯網金融也是通過互聯網技術來為人們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的。但是互聯網在信息的傳播上有著非常巨大的規模,而且其影響范圍也較廣,信息的傳播速度也非常快,這些特征既是互聯網金融的優點,但同時也可能給互聯網金融帶來巨大的風險。而且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相對于傳統金融風險,往往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同時具有以下特點:
風險可控性低。在互聯網上,信息的傳播速度是非常之快的,所以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傳播速度也會相應的很快。在傳統的金融中,如銀行等,他們往往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其錯誤加以糾正,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不利影響的產生。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中,一旦發生錯誤,人們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所以對于互聯網金融要么不出現錯誤,一旦出現錯誤,往往就無法糾正,進而導致互聯網金融風險,并且隨著信息在互聯網上的不斷傳播,風險還會進一步的擴散,最終使得企業在面臨風險時,往往不能及時有效地對其進行控制。而且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報紙、電視等媒體傳播信息的方式往往都是單向的,所以就會使得信息傳播者的信息和信息接收者所得到的信息往往是處于一個不對稱的狀態,但是在互聯網上情況就不同了,傳播者和接收者往往是處于對稱的位置的,這就使得互聯網金融的可控性又進一步的降低。
風險傳染性高。傳統的金融機構往往是獨立地進行運營的,他們的監管也都是采用的獨立的內部的監管,所以他們的金融風險范圍也就相對獨立,傳播性較小,即使某些金融機構面臨風險,也不會對其它的金融機構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互聯網金融不同,因為在互聯網上,機構與機構之間、機構與客戶之間都是通過互聯網相互關聯的,這就使得任何一家機構的出現風險,都將影響到其它的機構,甚至還將擴散到整個行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客戶流失。風險傳染性過高也是互聯網金融一個嚴重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從整體上而言對于我國的金融發展是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的,因此我國也在2014年明確地提出要發展和促進互聯網金融,但發展互聯網金融并不代表著就要放棄傳統金融,而是要促進二者的相互融合,使得互聯網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更優的資源配置,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加以嚴格的監管。雖然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其發展前景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所以必須根據我國的現狀來制定相應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對策。
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基本原則。互聯網金融所面對的客戶群體是全體的上網用戶,為保證其公平性,對于所有的用戶,都應該一視同仁,不應該有所區別地對待。這樣才能使得互聯網金融更具普遍性,使得用戶的支付、借貸等都更為方便。但是互聯網金融始終是一個新生的事物,要想使其得以健康發展,仍然離不開有效的外部監管。目前我國的法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仍然有所空白,所以當前必須要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基本原則加以明確,才能便于目前的管理和日后填補法律的空白。首先,要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嚴格的監管,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要有合理的規劃,對于風險底線要進行合理的劃定,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金融風險出現系統或者區域性的爆發;其次,互聯網金融行業應該自律,只有行業有著良好的自律性,才能有效促進互聯網金融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實現良性的發展;第三,為了使得用戶能夠享受到公平的待遇,同時也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機構之間的良性競爭,必須要保證互聯網金融的公平服務原則。
實行動態分類監管。要實現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有效監管,就必須要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概念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對于互聯網金融進行分層次的監管。在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的過程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的監管,第一是市場自律,第二是注冊規范,第三是審慎監管,第四是嚴格監管。具體進行何種層次的監管,應該根據互聯網金融的平臺和產品進行綜合的評估,依據評估的結果來采取相應的監管方式。比如說對于控制風險較小及風險影響程度較低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可以采用市場自律和注冊方式來進行監控。
防范互聯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且一旦受到影響,極易引發金融風險,互聯網金融一旦失控,就會造成市場和經濟的波動,嚴重時甚至將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威脅。第一,互聯網金融的進入門檻非常低,這對于傳統的銀行業務是有著極大的沖擊的,再加上許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非常容易就將傳統的金融市場秩序打亂,一旦金融市場秩序出現混亂,就會誘發金融系統性風險。第二,互聯網金融的依托是現代信息技術,雖然沒有了傳統銀行的審核環節,但是環節的減少也可能會導致風險積聚可能性的增大,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影響到資金的流動性,引發擠兌風波。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