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宇
(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714)
企業信息化是先進的管理思想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應用過程,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也在于促進企業管理的科學化。隨著信息技術在企業各個管理層面的應用與滲透,必然影響到企業的戰略發展、組織結構、規劃策劃、管理制度、協調控制、企業文化各個方面。
信息化以提升管理為目的,對業務流程、管理方式、組織形態進行再創造,能夠對制度和流程進行固化、無差別執行,并通過系統平臺的升級持續提升完善管理。通過信息化對傳統業務流程的簡化、優化、集成化,促進以完成任務為目標、以優化流程為導向的多部門協同工作,提升各項業務的管理水平。
借助信息化,實現現場生產數據自動采集,從源頭保證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節省重復收集數據的時間,顯著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生產運行遠程監控,支持生產組織方式創新,將前方多級、分散的管控方式,轉變為扁平化、集中管控模式,優化一線員工布局,為一人多崗、挖潛增效提供有效手段,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
改變傳統作業方式,使員工操作遠離高溫、高壓、有毒、有害環境,通過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層層監控生產設備,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提高生產運行風險預警和遠程監控能力;監測企業“三廢”的產生和排放,確保環境總體安全可控。
信息化是一個通過先進管理理念與信息技術融合,搭建生產經營管理信息系統平臺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同于傳統商品或服務的簡單購買,也不是對信息技術的籠統照搬套用,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1)信息化建設周期長,流程涵蓋可研、立項、實施、運維等,而實施過程又包括需求分析、招標選商、方案設計、系統配置、上線驗收等7個子流程,包含眾多控制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精心組織。
(2)信息化是業務與技術的融合,伴隨著業務的優化,需要業務部門與信息部門之間、總部與企事業單位之間、內外部隊伍之間合力推進,組織協調的難度大。
(3)信息系統建成后將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神經系統,成為持續提升管理的平臺,對企業影響深遠,因此質量和水平要求高。
企業信息化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的認識水平和推進力度。實踐表明,凡是主要領導重視、組織推動得力的,信息化成效就顯著,業務管理能力就有大幅度提升。真正把信息化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工作中積極倡導,重大項目親自推動,關鍵環節及時決策,準確把握信息化集成應用階段的主要特征,統一組織優化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積極落實項目實施所需資源,及時解決制約信息化建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信息化建設最終為企業整體業務戰略服務,必須堅持走集中統一的發展道路,強化信息化頂層設計,下功夫制定系統支持主營業務的統一規劃,形成企業網絡化經營的總體解決方案;要堅持按照規劃建設集中統一的信息系統平臺,從根本上杜絕低水平重復、減少信息孤島產生;把集中統一信息系統應用好,使有價值的知識、經驗和理念得到充分共享、快速傳播,實現規模應用、產生倍增效應,從而提升專業化管理水平。
信息系統的適用性、易用性越強,越能夠被員工快速掌握,要著眼于信息化建設的全過程提高信息化質量,在系統設計上,需求調研要采用統一標準,以共性需求為主,整合個性化需求,提高系統的開放性和集成性,將業務運作模式和流程標準化,并通過信息系統進行固化和推廣;在實施策略上,堅持采用先試點、形成標準模板后再推廣的做法,注重選用成熟軟件;在應用過程中,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系統安全可靠和穩定運行。
持續完善信息化組織管理機構和技術服務隊伍,按照信息系統三級運行維護體系要求,建立健全由信息技術人員和業務人員共同組成的企業級運行維護隊伍,滿足信息系統深入應用需要。依托總體規劃項目建設和系統運維服務支持,加強信息化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根據信息化建設需求,建立分層次、分對象、系統化、完備的培訓體系和機制,抓好崗位技術培訓、項目實踐培訓、專業認證培訓,不斷提高信息化隊伍整體素質。
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是促進企業改革和不斷發展的內部驅動力,也是企業建立持續提高的核心競爭力的切實要求。領導的重視程度,完善的實施方法,先進的管理思想,關鍵用戶的參與深度,內外部顧問的能力,良好的系統軟件平臺都是信息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因素,有效的培訓、及時運維、考核激勵是系統持續穩定運行的有力保障。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還應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統一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從而能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推動企業管理的持續發展和提高。
[1]秦衛.企業信息化與企業管理[J].甘肅科技,2006(10).
[2]明月.當前企業信息化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