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明
(東北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大學生自主創業作為提升就業率和解決就業民生問題的有效渠道之一,具有正外部性。在保障創業者自身就業的同時,也能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人就業,形成“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循環局面,這對加速知識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解決嚴峻的就業難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央及地方政府為了有效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政策,為保障大學生自主創業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據麥可思調研數據顯示,我國2013屆大學畢業生中,只有2.3%的人選擇自主創業,有7.9%的人處于失業狀態。因而,在國家鼓勵創業的宏觀背景下,研究政府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問題,對于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成功率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002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自此之后,各級政府有關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法規政策相繼出臺,初步形成了以國家法規政策為宏觀指導、地方法規政策為實施準則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法規政策的保障體系。
地方政府出臺的關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法規政策,可概括為如下方面:①注冊登記程序簡化,費用減免;②金融貸款優惠。如大連市規定 “畢業生自主創業小額擔保金額為2萬元人民幣左右,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擔保基金由大連市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進行運作”;③切實加強對高校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輔導和培訓。如上海市專門設立大學生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創業大學生可免費享受項目風險評估和指導,以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④戶籍優惠政策。如重慶市規定,根據本人意愿對自謀職業的高校畢業生,均可免費將戶口和人事檔案暫存就讀學校兩年,或者由重慶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存管兩年;⑤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如重慶市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按照規定享受扶持發展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相關優惠政策”;⑥稅收優惠政策。如遼寧省規定“對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稅費減免的優惠政策,減免的內容包括營業稅、增值稅、城建維護建設稅、個人所得稅等稅費類型。特別對老、少、邊、窮地區新辦的企業,一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在3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⑦設立創業專項資金。各級地方政府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各高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經費用于鼓勵和扶持大學生開展自主創業的實踐活動。
自主創業孵化基地是政府為創業者搭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務平臺,旨在為新創的小企業提供有利于存活、發展的服務環境和空間環境的一種公益性服務。孵化基地分為綜合孵化基地和專業孵化基地。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充分創建大學生自主創業孵化基地。以大連市為例,大連市專門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下設孵化基地管理辦公室,其優惠政策包括,為孵化企業提供免費的場地和免費的基本辦公條件,物業費、空調費、水費全免,孵化管理辦公室每月另免費提供一定數額的電費,對進入孵化基地的企業進行企業開業、財稅、經營、項目開發等全方面的培訓指導。
以大連市為例,畢業生自主創業貸款種類主要有兩種,一是小額擔保貸款,二是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其主要政策是:①小額擔保貸款。一般每個畢業生最高可獲得5萬元人民幣的自主創業貸款,創業領域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可提高至10萬元;②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BC)。YBC項目在大連地區由共青團大連市委主管,具體工作由大連市青年創業促進會組織實施。YBC不僅為創業青年提供3~5萬元人民幣啟動資金,還提供“一對一”陪伴式的創業導師輔導,傳授他們創業知識和經商之道,高效引導青年進入工商網絡。YBC專項資金無利息、無抵押擔保,資助范圍為創業啟動金,資助金額一般不超過5萬元人民幣,要求3年內分期償還,以實現資金循環使用。
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有關大學生創業政策表現出顯著的連貫性和穩定性,這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基礎得到鞏固,但是具體到實際工作,尤其是具體到正在創業或者準備創業的大學生身上,政府的政策扶持還欠到位。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①在政策制訂和落實方面,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還不完善。目前,國家的優惠政策多局限在工商、稅務等方面,在企業制度、人事制度和投資制度等方面稍顯空白,政策扶持體系還不完整;②在政策的宣傳方面還欠到位,在宣傳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不足,許多大學生并不了解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諸多優惠政策。
良好的經濟體制環境往往意味著社會經濟環境的成熟和穩定,這有利于減少創業的不確定性,提升市場預期,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信心和決心。我國的經濟市場化程度已經超過60%,這標志著我國市場經濟越發成熟及市場競爭體系日漸完善。特別是加入WTO以來,我國市場競爭更加充分,政府管理更加透明,法律體系更加健全,這為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更低的門檻和更好的經濟環境。但是,目前我國的市場體系還不夠成熟,還不能完全滿足大學生的實際創業需求,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以美國為例,美國作為世界上創業投資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成熟的資本市場、充足的風險投資資金、發達的信息服務行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達到20%。在我國,資本市場發育不足,風險投資剛剛起步,由此導致的融資困難磨滅了大部分大學生的創業熱情,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平均值不到2.5%,大學生創業者仍未成為我國現有創業大軍的主體。
文化環境是創業環境中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最穩定,也是最深遠的因素。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文化環境由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文化氛圍來表現,包括社會輿論、風尚、傳統、精神風貌、心理狀態和科技倫理等各個方面。在我國傳統思想中,“學而優則仕”“輕商賤利”等根深蒂固的觀念,直接導致了許多有關創業的負面認識,傳統教育中對個性發展的培養不足,致使個人在創業時缺乏創新冒險精神。這些情況隨著思想解放和經濟發展得到逐步改善,然而當前大學生創業仍然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例如,因社會輿論對失敗者的刻薄導致的心理恐懼,傳統“守舊”文化在創新中帶來的拖累,特別是創業教育的失位導致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欠缺,以及高校一貫的重就業、輕創業的態度,這些都凸顯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文化氛圍仍欠和諧。
政府在市場化改革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市場化不健全的領域,政府的培育和扶持顯得更為重要。政府通過政策引導改革進程,凡是政府明文規定的積極推進的領域往往會優先于其他領域。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具有雙重意義,既是放眼未來為我國經濟發展培育動力的考慮,也是解決當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現實途徑。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化改革還沒有完全理順,有關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配套設施更沒有成形。基于這個現實,政府作為推進政策的主體,在政策制訂上應該更多考慮制訂具體可行的政策支持體系、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引導和提供良好的自主創業環境,各個主管部門明確并承擔相應的責任,盡職盡責,盡一切可能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最堅實的后勤保障。
在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過程中,資金問題往往成為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育不足,適合自主創業的氛圍尚沒有完全形成,社會資本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十分微小,發揮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在此情況下,大學生自主創業在資金上就更依賴于政府的扶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可以設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儲備基金,選擇科技含量相對較高、市場前景良好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直接進行資助,從而帶動社會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關注程度和投資熱情。地方政府資金扶持上還可以與地方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實現雙贏。以大連市為例,在扶持和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中,大連市結合自身特色,積極引導第三產業,特別是軟件開發行業的自主創業,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大學生的知識優勢,帶動了就業,也可以為本地區經濟的長久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大學生代表著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其創新和創業能力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潛力有著重要促進意義。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方向一定要符合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因此政府在制訂政策的時候,一定要高瞻遠矚,積極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方向,既要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創業潛能,使之符合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又要將大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創新能力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的主觀能動性。政府要堅持政策的制訂與大學生的自我認同相結合原則,利用政策導向實現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效果的最大化。
社會投資是大學生創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在發達國家,社會投資是大學生創業資本的主要來源之一,相比而言,我國在吸收社會資本參與大學生創業方面還有很大差距。政府可以利用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到大學生自主創業項目,同時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引入多方投資,積極利用社會閑置的廠房和專業化市場等場所資源,建立中小企業孵化器,創造園區創業氛圍。不僅如此,政府還可以引導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機構的投資建設,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投資信息、政策咨詢、技術進步、項目推介、市場行情、勞務供求和外經外貿等有關資訊服務。
創業孵化器是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率的有效平臺,政府應鼓勵社會多方力量,積極參與大學生自主創業孵化器的建設,充分整合各類資源,依托各地區適合大學生創業項目集中孵化的特色工業園區、大學科技園、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產業基地等場所,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業孵化基地,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咨詢、物業等服務,吸引大學生創業企業入駐。各地區要依托場所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進行引導,依托工業園要結合本地工業園區的實際,建立大學生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基地,以免費或優惠價租賃的方式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孵化平臺;依托產業園,使孵化基地的建設與地方特色產業園、小企業基地、商業街建設相結合,建立大學生創業特色產業基地或大學生創業一條街,鼓勵各類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等支持和幫助大學生創業;依托大學科技園,鼓勵高校通過多種形式建設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辦公場地、人才引進、項目推薦、財稅法律咨詢、物業服務等配套支持。
大學生創業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相關配套的創業服務機構的支持,這些機構起到組織協調作用。各地區應在就業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成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中心,定期組織創業交流活動,幫助大學生快速有效地將科技發明、專利等轉化為創業項目,提高轉化效率。具體而言,創業服務中心的工作應包括:①建立大學生創業者信息管理服務系統,就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問題提供及時有效的后續服務和跟蹤指導;②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構建創業信息、政策發布平臺,實現全市聯網和資源同步共享,重視創業項目庫的動態維護,力求做到信息對稱、降低創業成本、提高項目成功率;③完善項目開發、征集、論證、展示和推薦的工作機制,確立大學生創業服務的規范,面向大學生創業者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并為創業者提供項目信息、政策咨詢、小額貸款、代辦手續等“一站式”服務,提高創業服務的效率。
[1] 宮箭.遼寧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2).
[2] 辜勝阻,肖鼎光.完善中國創業政策體系的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8(1).
[3] 麥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4] 熊偉.大學生創業政策體系的構建框架與實施[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