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欣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天津300071)
寧波市城市管理局是屬于市政府主管的城市管理職能部門,干部職工近八千人,下設13個職能機構。2014年12月份根據《寧波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領域百日安全整治專項行動方案》(甬城管聯[2014]20號)和《寧波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實施方案》(甬城管〔2014〕184號)(以下稱兩項行動)工作安排,開展了新一輪的安全質量監督管理行動,總體上來說,確保了軌道交通的質量安全,但是這對于寧波市城市管理局而言,職能范圍內的工作遠遠不止這些,包括智慧城市的建設、協同創新管理等等新模式,都急需要一場“城管革命”,以此理順城管執法的體制機制,不斷的提升執法的效率,改善城管執法的形象。寧波市城市管理局在2014年12月12日發文號召筑牢“法治城管”的理念,這也是相應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國的理念。由此可見,城管革命從其性質上講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城管革命對于寧波市的良好城市形象樹立以及對于現實城市建設做出了很好的解決的預設。其中,鎮海區城管局以城管革命作為突破口,提出了構建“統一領導、上下協調、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城管工作網絡化體制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城管執法能力提升。
在城管革命中的最重要的主體就是相關的市政府以及相關的機關和單位,當然還包括相關的非營利組織,這兩個最主要的主體就是我們目前界定的公共組織。
在公共利益的滿足中,公共組織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或者說是決定性的作用,公共組織的良性發展以及合理的履行職能才能保障公共利益得到滿足,但是從寧波市城市管理局以及下屬的鎮區采取的措施來看,公共組織的政策執行存在許多問題,使得原本很好政策不能很好落實,公共服務難以提高。接下來就結合寧波市城市管理局的具體一些舉措分析我國公共組織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改進措施。
1.社會職能轉變滯后。各國普遍重視社會職能的履行而且人們對于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加大,所以要求政府不斷轉變政府的職能,加強社會職能,加大公共服務的供給。但是,在現在興起的城管革命中,由于政府相關部門對于環境問題的不重視以及相關的資金的不到位,還有相關的法律的保障的不到位,使得市民的公共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些問題顯示出來的便是政府的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特別是社會職能的轉變滯后。
2.公共服務提供不足。在政府的職能轉變中要求政府加大對于相關的公共服務的供給,包括教育、衛生、文化、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的供給。在寧波市的城市管理改革過程中,市政府對于資金上使用不到位,市城建對于基礎設施建設上的不足以及市環保對于城市的公共衛生和環境上的工作不到位,使得城管革命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這表現出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政府對于公共服務的提供還遠遠不足,同時對于政府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上存在問題,政府公共服務的供給和生產還沒有做好的區分,沒有進行相關的改革,比如進行公共服務的購買,還是不充分。
1.相關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規的設置不健全。寧波市“法治城管革命”從提出到具體落實過程中,只有相關的說明性文件以及相關的政府公告,而沒有對于相關部門的嚴格具體的地方的行政規章,比如在城管革命上沒有對于預算的實施監督,沒有對于財務部門做出詳細的規章,對于相關的環境的治理沒有對城建部門和城管部門的職權做出具體的規章的規定。這些相關的規章的缺失導致的就是在具體的行政執法過程中出現種種的問題,包括預算不到位,城建城管部門相互推諉責任。
2.相關部門的具體執法存在問題。在城管革命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資金的利用和對于環境治理的人員和物資的使用以及在建設和道路的治理中存在著部門執法缺位和越職的問題。在行政處罰的標準上沒有做好統一和合法,在行政的許可上存在著部門的尋租現象,在行政強制中有著濫用權力的現象,特別是城管中這類問題很多。在行政征用和行政命令上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行政征用中,政府公共部門和老百姓的利益存在著對立,這樣就使的政府在執法的過程中容易忽視老百姓的利益而只顧自身的利益。
1.外部監督薄弱。對于政府行政監督上,主要有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兩個主要的方面,而我國目前對于政府的外部監督存在著嚴重不足。在政府的外部的監督上,外部監督包括外界的非政府人員的廣泛的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和相關的媒體和其他的主體的監督的綜合。在我國,外部監督的主要問題就是外部監督的保護機制問題,外部監督的整體合法性的問題以及外部監督的渠道的建設還相對滯后等等。在外部監督的立法上缺乏對于相關的細節的監督的主題的權力義務的明確的規定,對于外部的監督的環境,由于政府的職能轉變的問題以及政府權力的影響使得我國的政府的監督環境還不夠,對于外部監督的渠道,在網絡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大大加強網絡的監督以及利用新興的媒體的監督,包括設立獨立的監督服務機構是現實的需要。
2.政府的績效評估不足。政府的績效評估是對于政府相關的工作和具體的活動依據相關標準進行評價和判斷。對于績效評估首先需要對于評估主體確定,還要有對于評估的標準的科學的規定以及對于評估的客觀性做好保障才能使得政府績效評估有效。但由于績效評估缺乏廣大的行政相對人的評估而是主要采取政府的自我評估,這使得政府的績效評估在客觀性方面大打折扣。不僅如此,在政府績效評估的標準上面也還存在著不科學的成分。
政府的職能的轉變主要幾個方面就是在職能的重心上的轉變以及在政府的職能的實現方式上的轉變,而且政府的職能轉變的動力就是現實的我國治國方針政策的轉變,以及現實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現實需要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甚至包括在國際大的職能轉變環境下,我國的職能轉變已經到了很急迫的地步。但是由于我國的現實的國情,市場經濟的發展還不夠完善,法治還不夠健全以及政府的依法行政還不夠充分的現實的條件下,使得政府的職能的轉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現實的條件之下,政府的公共服務以及相關的社會職能的轉變較為滯后也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行政立法是政府依法進行行政管理活動的基礎和法律保障,但是在目前,我國的法制建設還不夠健全。基本的立法還不健全,包括對于政府的基本的活動和職能的規定還需要完善和建設,在立法上還有存在“有法可依”的困境,這當然是目前我們國家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這個問題也是不能避免的,所以由于目前我國的立法上存在著不足的問題,使得行政部門在具體的行政執法的過程無法可依,這樣就會產生腐敗、尋租、低效率等等問題,我國的政府在依法行政上面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
監督機制是對于政府的行為的良好的約束以及對于政府行政能力改善和提升的良性機制,政府的監督包括監察和督促。由相關的標準對于政府的具體的行政活動做出監察并且根據標準進行反饋對政府做出督促使其能夠改進工作,提升行政管理的效果和能力。
由于政府自身是存在著種種缺陷,所以在對于公共利益的滿足,以及在進行公共服務的供給以及在對于公共產品的提供上,存在著許多的缺陷。
政府對于公共服務的供給的總量是有限的,公共服務和產品的是十分廣泛的,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在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下,對于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所以在政府這一方面,政府的經濟、社會、政治職能的履行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在社會職能上,政府還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社會職能,但是政府自身的機構的設置和職能部門的設置還有資源的占有上是有約束的。
從前面分析的問題來看,我國政府在職能上的轉變還不到位,所以要大大加強政府職能轉變的效率和決心,以及對于政府職能轉變實現的方式進行改變和創造。加強政府的社會職能,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大力加強對于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提供,滿足人們對于公共物品和服務的需求,加大對于教育、醫療、衛生、環境等公共服務的供給。轉變職能的實現方式,進行相關的轉變。例如可以使用新的方式進行公共服務的提供,進行公共服務購買的方式來進行公共服務的提供,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提供的效率。
對于政府的立法和非營利組織的行為的法律的規定上要加強立法的建設,保證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動有法可依,使得政府在行政過程中能按照法律規定進行行政管理活動。對于政府行政行為活動做出相關的嚴格的規定,以保障違法必究,使得政府行為受到制約,這樣就能保證政府更好的履行自身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
對于非營利組織相關的立法也要加強,對于非營利組織的合法的地位以及相關的職責和行動的范圍做出合法的規定。使得我國的非營利組織有法律的保障,這樣就為我國的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環境,促進發展。
[1]鄧國勝.非營利組織評估[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2]王 名.中國的非政府公共部門(上、下)[J].中國行政管理,2011(5).
[3]羅豪才.行政法與依法行政[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