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瑞琳(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河南洛陽 471022)
企業內部控制是指為了保證企業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企業管理中錯誤與舞弊的發生,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在企業內部控制活動開展過程中,會計管理活動的變化對其工作的開展產生的影響最大,尤其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情況下,會計信息化的出現給傳統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也給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創立了新的環境。因此,分析會計信息化環境的特點,尋找傳統企業內部控制的弊病,并對新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探討,對于強化企業管理效果、保障企業有效運營有著現實的意義。
文章以會計信息化環境為前提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探討,因此,在分析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之前,首先要對會計信息化的環境特點做分析,以為文章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基礎保障,從而抓住分析的切入角度。
會計信息化的首要特點是信息技術與會計管理的結合,因此,在會計信息化的環境下,會計管理工作帶動了現代辦公系統的使用,以會計電算化、信息電子傳輸、現代辦公登陸系統為主要載體的辦公現代化系統,將整個企業的內部管理環境智能化。一方面,傳統的工作數據尤其是會計數據將實現數字化,其輸入方便、準確性高、存儲量小又便于查閱與分享,給會計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傳統的工作方式獲得了質的改變,以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電腦操作將整個辦公體系變的更加智能化,只要擁有基礎的操作技術,整個企業管理工作將變得輕松而高效。這兩方面的變化為企業的內部控制帶來了智能化與數字化的工作環境,也為內部控制工作的變革提供了動力。
會計信息化將會給傳統會計組織和業務處理流程帶來新的變革,以支持企業在新的環境下適應虛擬企業、數據銀行等新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而這種變革就會帶來信息的集成,一方面,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信息形成了無縫對接,信息的對稱性提升了會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協調了具體工作中的矛盾。另一方面,企業內部的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集成,使得企業的業務開展更加的高效,業務審計與監管工作更加到位;第三方面則是企業內部信息與外部利害人之間信息的集成,實現內外的聯合互通,提高了信息的共享性。這三方面的信息集成使得企業管理工作實現了內部信息對稱與信息共享,并提升了外部信息交流的便利化,再次強化了信息的關鍵作用。
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工作方式的變革,從工作數據的錄入到工作數據的處理與分析乃至于到最后的決策,整個流程的工作都可以借助辦公網絡的智能終端進行隨時的動態操作,而配套工作也可以借助不同的智能終端進行同步配合,整個工作的進行與業務的開展以及公司運營幾乎達到了同步的程度,工作逐步實現了動態化。
隨著傳統會計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不斷推進,傳統的企業環境在不斷的發生變化,而環境的變化也將傳統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弊病逐步的暴露出來。文章在本節對傳統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以為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找尋最佳的切入角度。
我國很多企業由于自身的種種原因,對于內部控制工作的改進或者完善都沒有明確的意識,其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在我國國有企業內部,由于行政體系以及權力掌控的影響,很多企業不愿意對傳統管理模式做出改革,反而更傾向于集權化的變革模式;在私營企業內部,由于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小或者是本身觀念的落后以及人才和資金的缺失,其內部控制工作本身開展情況不佳,而對于內部控制工作的完善更沒有明確的意識。因此,傳統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除了工作本身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管理工具落后的情況外,企業對于內部控制工作改革與完善的意識并沒有形成,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
我國企業現階段的法人治理結構仍然非常的不完善,有時候甚至是有名無實。而這種情況突出表現為董事會的權力與作用無法得到落實。在傳統環境下,由于產權關系的不明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混亂,權責不明確以及權力監督的不到位導致很多時候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只是流于表面,而沒有真正地發揮其應有的效果。這種情況給企業自身營運效率的提升以及先進管理理念的推廣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監督機制不健全是企業內部結構建設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往往不具備自身的獨立性而是從屬于會計部門,與會計部門擁有同一個主管領導,進而導致其內部控制的監督者監督自己的現象產生。內部監督機制的不健全,一方面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無法直接有效地展開,由于權力缺乏必要的控制,企業運營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審計、項目評估、經濟性分析等工作都不能切實的到位,企業的良性運行在內部控制無法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失去了必備的動力。另一方面是企業意識方面或者是企業文化方面的影響,由于企業自身機制的不健全,導致企業工作內容的不完善,而長時間的這種狀態會讓員工逐步的產生隨意的心態,即由原來的機制不健全導致工作的不健全逐步演化到員工的不重視導致的內部控制工作的不到位。
根據以上的分析,會計信息化環境的特點以及企業原有環境下內部控制工作所出現的問題都被一一的剖析,因此,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分析有了必要的參考。結合現代會計信息化環境的特點,以企業原有內部控制的不足為切入點,對新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有效開展的措施進行分析,以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水平。
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原有的制度層面的缺陷再次給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內部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無法有效進行,崗位的重疊造成監督工作不到位,權責不明確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因此,企業在新的環境下,要參照現代化的管理制度以及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細化公司的管理規章,對公司的權力分配、內部審計制度的崗位安排、權責關系以及實際的工作內容做詳細的規定,以使得企業實際內部控制工作能夠按照規定規范的展開,與會計信息化的高效辦公模式對接。
管理制度的強化不僅僅在于管理制度內容的變革,對于內部控制的方式以及對象也需要重新作出細致的規定。由于會計工作的現代化與智能化,規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僅僅局限于原有工作的安排,對于新的會計電算化、數字化辦公等工作方式同樣要明確其開展的條例,而對于內部控制的對象,信息處理、財務信息流程監督、工作的數字化流程等同樣也需要被補充到監督的內容之中,進而完善整個規章制度,為企業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提供有效的保障。
隨著會計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企業原有的管理模式逐步被工作的智能化、信息的集成化以及管理的動態化所替代。現代化的企業運行體制給原有的內部控制體系帶來了新的挑戰,原有的控制模式與控制體系逐步的落后于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因此,企業在會計信息化的條件下,要及時的更新原有的控制體系,以智能化的辦公軟件、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動態化的監督體系來完善整個企業內部控制的工作。
由于企業原有內部控制體系對于工作體系更新的不重視,其工作的效率、監督的效果都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在新的環境下,企業一方面要同步的購入管理信息系統,與會計信息系統相對接,通過企業智能化操作平臺來進行信息的共享與控制;另一方面要將權責的分配融合于智能化終端軟件之中,使得操作平臺能夠根據實際的賬號權限來限制各個崗位的權力,進而將內部控制過程中的權責進行明確,強化控制工作的實際效果。
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管理的智能化、動態化又會對企業員工的工作素質提出新的要求。傳統管理模式下的員工操作技能已經無法完全滿足現代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因此,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對人才的素質進行重新的定義審核。一方面,要強化原有員工的基本素質,借助高校拓展教育、系統開發團隊的售后培訓等模式,對員工進行新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企業要通過自身發展平臺的構建,逐步引入新的復合型人才,以現代化管理專業類人才填補企業職位空缺或者充實企業人才儲備庫。
儲備干部崗位模式就是一種具有動態化的發展平臺,雖然儲備干部崗位的設置有了一定的發展歷史,但是對于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新的人員吸引思維來說,儲備干部模式仍然適用于當今人才的選拔工作。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將掌握管理技術與會計電算化技術的綜合型人才或者是集管理技能與信息技術技能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作為儲備干部吸引到企業中來,進而為以后的管理層人員架構的建設提供充足的儲備。
傳統環境下,由于管理者對于工作體系更新意識的淡薄以及權責分配和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整個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非常不到位,內部控制的效果無法得到體現。而隨著傳統會計管理工作向會計信息化方向的發展,企業實際的辦公環境獲得了新的變化,技術的智能化、信息的集成化、工作的動態化使得企業財務管理乃至于企業整個內部管理模式都出現了新的變化,這又對原有的內部控制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根據環境變化以及企業原有內部控制工作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企業應當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管理制度的強化、控制體系的完善以及人才儲備的更新來不斷的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進而以現代化的方式、有效地審計和監督機制以及高效的工作模式來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和可持續經營。
[1]肖好峰.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探討[J].會計之友,2014(2):93-95.
[2]權俊花.論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J].東方企業文化,2013(21):120-120.
[3]管 悅.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面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時代金融:下旬,2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