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珍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張川珍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本文通過研究,分析了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對于促進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提高財務管理教育的實效性具有積極的意義。
高職;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社會的發展,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標準更高了,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掌握豐富的財務管理知識,同時更需要具有較強的工作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高職財務管理人才要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展開教學活動,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教育下,學生才能真正成長為社會需要的財務管理的專業人才,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要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必須要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定位。對于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而言,要以市場為導向,研究市場需要什么樣的財務管理人才,從而進行準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這樣,人才培養才有依據,人才培養的效率才能提高。具體而言,現在市場上需要的是管理型技術型的應用型人才,企業都需要大批的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職業技能、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財務管理人才,因此,高職財務管理人才的目標定位就要以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為主。高職學生的專業知識有限,不能滿足高級專門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大多要到中小企業就業的,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就業就要面向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事務所等機構,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學生的就業方向也需要明確出來,能針對這些的單位培養專門的人才。高職財務管理人才目標要立足培養具有較強實踐性、職業性和綜合性的人才,滿足中小企業的人才需要標準。只有對高職財務管理人才進行科學的目標定位,才能為課程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方式提供指導,才能有效保證人才的培養。
在高職財務管理教育過程中,要保障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必須要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要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建設,要能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具備應有的專業知識,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為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持。具體而言,構建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要考慮到學生未來工作的現實需要,要能夠使知識與能力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學習學生能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根據高職學生的職業需要,財務管理專業主要課程要包括以下內容:會計學、稅收實務、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學、證券投資學、市場營銷、審計學和畢業設計等。要通過這些課程教學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另外,課堂體系的設置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要能夠對所需要的課程進修有效組合,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實踐,對于人才的有效培養作用巨大。
在高職財務管理人才培養中,要重點提高學生的熟練進行實務操作的能力。而要培養學的這方面的能力,就需要讓學生多接觸到行業中的實際業務,要能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掌握相關知識和實踐技能,要做到理論教學聯系實際,能夠通過案例教學,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要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研究案例問題,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最終實現人才的有效培養。
作為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選擇教學案例,能夠對案例進行合理的內容設計。在課堂中展示案例后,要組織學生對案例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教師對學生討論進行必要的引導,使學生能通過案例學習提高他們的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問題。在財務管理案例中包括的有很多背景介紹,報表和數據分析,這些內容對學生而言有很大的理解難度,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要能通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案例進行分析,這樣,可有效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更好地引導學生對案例展開分析討論。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適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不斷活躍課堂氣氛,展示更多豐富的內容,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發展,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問題,這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高職財務管理教育中,要積極開展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這樣,才能為企業提供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才,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
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好的途徑是引導學生到企業中參加實習,但由于財務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很少有單位愿意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因此,作為學校加強財務管理實訓教學就顯得很重要,學校要積極建立實訓設施,為學生提供模擬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促進人才的有效培養。
學校要積極建立校內實訓實驗室,要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設計一些模擬金融大賽與創業項目策劃的比賽,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經歷籌資籌劃、財務預算編制、投資項目決策等工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會計管理專業素養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譚小芳,周顯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與優化[J].航海教育研究, 2013(3).
[2]董恒英.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北方經貿,2011(7).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78
G420
A
1673-0194(2015)20-0237-01
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