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婷
(安慶市宜秀區委黨校,安徽 安慶 246052)
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型高校的構建
黃 婷
(安慶市宜秀區委黨校,安徽 安慶 246052)
學習型組織理論是近代管理學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隨著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高校承擔的角色將發生顯著變化。這要求高校必須迅速適應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需求,創建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型高校管理組織。本文從介紹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和精髓入手,對創建學習型高校所要運用的管理機制進行闡述。
學習型組織;學習型高校
在知識經濟時代最成功的企業將會是學習型組織,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就是有能力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作為培養大學生的高等學校將擔任更加重大的職能,這需要教育者不斷學習進步,也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師團隊中、在管理中不斷構建學習型組織,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為高校的發展注入一股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動力。
學習型組織由美國學者彼得·圣吉推出的一套操作型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管理方法。成為了順應知識經濟發展的權威指南,被譽為“朝向21世紀的管理圣經”。他在《第五項修煉》中明確提出:學習型組織是這樣一種組織,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向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以及一起不斷學習、如何共同學習。
五項修煉是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核心內容。建立學習型組織就必須要進行五項修煉,這已成為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熱點。
1.1自我超越
指組織成員通過學習不斷理清個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使人以一種積極進取的、創造性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和工作、不遺余力地為愿景而努力奮斗。他們能夠為達成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愿望而全心投入、鍥而不舍,不斷追求超越自我。組織整體對于學習的意愿與能力是基于組織內的各成員,這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
1.2改善心智模式
指成員間通過充分表達彼此對事物的想法和看法,來克服封閉獨處、先入為主的思想,改善固有的觀察與思考模式。發掘內心深處的秘密,客觀地審視并加以改善,以更深入地學習。通常我們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對學習生活和其他行為的影響,成員間的互相交流和客觀表達,有利于敞開自己的心扉,有助于改變自己對周圍世界的固有認識。
1.3建立共同愿景
指在組織中建立起一個大家共同向往、人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和愿景。一旦建立了共同愿景,建立了全體員工共同認可的目標,就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力量。它的功能就是讓組織里的每個人都認同組織的發展目標并愿意為之努力,凝聚能量,在不同的人中建立一體感,在此基礎上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共同進步和成長。
1.4團隊學習
指具有不同技能的人相互依存地工作在一起,自由而真實地相互學習交流。通過學習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提高團隊思考和行動的能力。集體的智商高于個人,科學的整體搭配也會極高地提升個人的學習行為能力。通過發展成員與團隊的合作關系,使每個人的力量能通過集體得以實現。不僅團隊整體的績效大幅提升,也使團隊中的成員成長得更快。
1.5系統思考
指組織成員運用系統的思維方式看待組織的現狀與發展,從而改變我們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擯棄單一、表面的思考,學會整體、本質的思考。系統思考必須在共同愿景的基礎上,將每一個環節置于整個系統中進行思考與應對,從而擴大人們的視野,從局部縱觀整體。
營造“學習型學校”是當下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主導理念和行動綱領。如何激發教師和學生“真正學習”,使之成為“學習型學校”,是教育界面臨的緊迫問題。
2.1時代發展的需要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的急速爆炸和更新,讓人類正在步入一個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在快速變遷及激烈競爭的世界里,只有學習型的組織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傳統的學習方法、學習機制、學習效率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人人都必須以終身學習和高效率的學習為目標,才能在思想和知識上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只有建設成為學習型高校,培養出更多的“學習型人才”,才能履行時代賦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和職責。這也是應對挑戰,追求卓越的法寶。
2.2自身發展的需要
當代中國高水平大學應主動承擔起五個重要使命,即要成為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成為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的引領力量;成為政府決策咨詢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成為弘揚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的燈塔;成為地區與全球合作交流的橋梁。大學教育是人們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和習慣的最關鍵時期。通過不斷整合優勢資源構建學習型組織,形成一種具有強大整合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提升核心競爭力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
2.3人才培養的需要
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將逐步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大學生將成為用人單位的首選。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大批具備創新素質和能力的人才。雖然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創新能力和人才隊伍都在不斷提高和壯大,但最大的短板還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和人才的缺乏。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培養人才。高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重任,以學習型組織為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實踐、創新和社會適應能力,創建學習型高校。
我們研究的學習型高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學習型學校,與學習型組織相比,學習型學校具有一些明顯特征:強化團隊學習,可促進個人和組織的共同學習與發展;學校實行參與式管理倡導決策共享;校長是組織的設計者和學習的領導者,教師是學習的示范者;變革思維方式學會系統思考。因此在建設學習型高校過程中,必須立足于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國情,建立一套適應高校發展的現代管理機制,使學習型組織理論的精髓能應用于學校建設,為其實現科學管理服務。
3.1建立長效的學習的機制,營造學習文化氛圍
學習型高校的根本標志在于組織中真正“學習”的發生。學習型組織最終目的不是建立一個學習組織,而是在于確立學習的觀念,使組織成員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凸現學習張力。營造學習型的校園文化,在于更新學習觀念重新發現學校的使命。首先,要構筑共同的愿景,激發全體教職工持續不斷的內在動力。注重教師的師德、教學能力、專業所長和理論修養等方面的培養。其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學生、管理者三者之間互相交流溝通、充分互動、知識共享、互相學習。把工作與學習有機結合,實現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再次,教師要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創新的能力、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使高校成為學習型組織的典范。這不僅有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也是高校得以進步和發展的關鍵。最后,領導者應成為學習的領導者。領導者的素質也和建立學習型學校的實際成效有關。領導者的行為對于教師和其他職工的成長也是一種示范的學習模式。
3.2建立高效的創新機制,鼓勵成員不斷進步
創新是高校不斷前進和發展的必然選擇。首先要確立創新觀念。組織要始終將創新作為發展的原動力,通過建立共同目標和各種激勵手段,讓教職工產生一種不斷超越的內在需求,積極開拓進取,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其次,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創新不是一種以知識為基礎、以科學為根據的創造性勞動。最后要培養不怕失敗的勇氣。任何事物在成功之前都會經歷失敗。這就要求教職工除了在經驗、知識、才能外,更要有敢闖試、不怕失敗的勇氣。另外對于有創新方案的教職工,一旦其方案被采用,學校要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為其提供基礎保障,這樣可以更加激發研究者努力鉆研,同時也鼓勵其他人迎頭趕上,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3.3以網絡技術為依托,加速學習型高校建設
現如今以知識經濟為主的時代,信息化成為發展的主流。高等學校是中國社會網絡化的發展前沿,要建立學習型高校就要逐步實現網絡化,通過網絡來縮短空間距離,獲取一切可用的信息,增強學習力與創造力。比如,可以將教學互動的師生網、信息集散的校園網、用于管理的系統網、遠程教學的遠程網納入到網絡化建設中來,使大學更符合“學習型組織”中“彼此聯系的網絡、系統存取的方法、集體共享的觀念”特點。隨著信息流通體系的健全,教職工們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可通過網絡系統得以上達。通過這些信息化手段,來達到滿足教職工學習的愿望。對學校更有歸屬感和向心力,這也是提高員工分析和思考水平,實現個人智慧最大化的有效載體。
創建學習型高校是學校管理模式變革的必然選擇。它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學習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有利于形成學校的共同愿景,促進組織機構扁平、精簡、彈性化,克服學校內部學習障礙,實現學校發展的總目標。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86
G47
A
1673-0194(2015)20-0248-02
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