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萍萍,胡儀元
(陜西理工學院 經濟與法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南水北調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受益人口數量最多,受益范圍跨度最大的水利工程,是用來解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配不均的重要舉措,其戰略意義及經濟價值不可估量。以漢江為重要水源地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于2014年12月12日首期通水,對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該工程能否長期穩定運行,因而,構建一套既符合實際且相對完善的生態補償計量標準模型尤為重要。鑒于此,本文結合漢江水源地生態補償的實際情況,以生態補償計量標準為切入點,并參考現有計量方法,設計一套模型用以計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對水源地的生態補償標準,并針對此模型的實際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為建立健全漢水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提供參考。
本模型從實際補償的角度出發,將模型設計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分別是機會成本損失,投入成本損失與運營費用,經濟紅利,生態改善效應。四部分相加即構成本模型的補償額。具體設計如下:
M=OC+TC+EED+EEI
其中,OC為機會成本損失,TC為投入成本損失與運營費用,EED經濟紅利效應,EEI為生態改善效應。
OC=Lal+Li+Leu
其中,Lal為規劃內水源地坡耕地價值損失,Li為引資增量損失,Leu為生態利用損失
Lal=N·R
其中,N為規劃內水源地陡坡耕地面積,R為水源地每平方公里主要農產品產出價值總和
N=area規劃面積×(area陡坡面積÷area總面積)
area規劃面積為《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以下簡稱《水污染防治規劃》)中規定的規劃治理總面積,area陡坡面積為水源地境內坡度大于25°的陡坡面積,area總面積為水源地土地總面積

ni為水源地每平方公里各類主要農產品產出量,xi%為水源地各類主要農產品占總產出比例,pi為水源地各類主要農產品當年價格。從1至7分別為小麥、稻谷、玉米、大豆、油菜籽、花生、蔬菜
Li=[AAI÷(HPI/TPI)-AIalready]×[(AIalready-AI)/AI]
AAI為近三年來水源地平均引進資本量,HPI/TPI為現有的污染企業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AIalready為最近一年已經引進的資本量,AI為上一年引進的資本量
Leu=Lwu+Lfu
Lwu為水資源利用損失,Lfu為森林資源利用損失
Lwu=α·v·pw
α為水資源利用系數(全國平均水平0.45),v為調水量,Pw為水資源價格之差(受水區與供水區之間)
Lfu=Anf·Vua
Anf為每年新增林地面積,Vua為單位林地面積產值。
TC=IC+OC
其中,TC為投入成本與運營費用耕地總和,IC為投入成本損失及其折舊,OC為運營費用

Ci各類工程費用直接成本(i從1至6分別為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成本、垃圾處理廠建設成本、退耕還林工程費用、天然林保護工程費用、小流域治理費用、企業環保投資費用)
OC=Fwp+Fwd+Ffm
Fwp為污水處理費,Fwd為垃圾處理費,Ffm為森林管護費
EED=ΔGDP·μ·ω
ΔGDP為理論上受水區因水源地供水帶來的GDP增量,μ水資源對國內生產總值貢獻率,ω為分享系數(本文擬定0.5%)
ΔGDP=GDP·λ·(ΔQ/Q)
GDP為天津市當年GDP,λ為水資源增長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彈性系數(簡稱水資源彈性系數),ΔQ為水源地供水量,Q為受水區全社會用水量。
EEI=δQ·δV·EED
δQ為水質判定系數(當δQ優于Ⅲ類水時,δQ=1,當δQ劣于Ⅴ類水時,δQ=-1,否則,δQ=0)
δV=(Q實際調水/Q任務調水)×100%
δV為水量判定系數,Q實際調水為實際調水量,Q任務調水為任務規劃調水量
本模型的四大部分按其轉移支付類型,補償主體等可劃分為,如表1所示。

表1 補償項目分類表
因數據與資源有限,本文假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漢中市的水資源全部調往天津,以此二市的數據進行計量分析。
規劃內水源地坡耕地價值損失,相關數據如表2、表3與表4所示。

表2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規劃表

表3 2011年漢中市各類主要農作物耕種面積表[1] (單位:平方公里)

表4 2011年漢中市各類主要農作物價格、產出價值,產量及其比重表[2]
由表2可知,漢中境內規劃治理總面積為11394.92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為813197公頃,合8131.97平方公里,綜合治理面積為326295公頃,合3262.95平方公里。漢中市土地總面積為16358.39平方公里[3]。將漢中市境內坡度大于25°的陡坡面積(8.56萬公頃,即856平方公里)帶入計算可得,漢中市陡坡面積與漢中市土地總面積之比約為0.0523。則帶入上述公式可知,規劃內水源地陡坡耕地面積約為596.27平方公里。再由表4可知,漢中市每平方公里主要農產品產出價值總和為0.10582957億元。則規劃內水源地坡耕地價值損失為63.1億元。引資增量損失,相關數據如表5所示。

表5 近三年漢中市招商引資表[4] (單位:億元)
由表5可知,近三年漢中市平均引資額為307.5億元,已經引進資本量為922.5億元,全國污染密集型產業占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18%。
則將上述計算結果帶入Li=[AAI÷(HPI/TPI)-AIalready]×[(AIalready-AI)/AI]可得引資增量損失約為52.91億元。
水資源利用損失,相關數據如表6所示。

表6 2013兩地水價及其差價統計表[5][6] (單位:元/噸)
按照0.4與0.6的比例來對居民用水量和非居民用水量進行估算,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尚未首期通水,則本文假定漢中市已完成所規定的調水量130億噸。水資源利用系數為全國平均水平0.45。[7]根據比例可知,居民用水量為23.4億噸,差價為58.5億元。非居民用水量為35.1億噸,差價為105.3億元。則水資源利用損失為163.8億元。
森林利用損失:漢中市森林覆蓋率達51.18%[8],該市總面積為27246平方公里,則可估算該市森林面積達13944.5平方公里。而2011年漢中市林業產值為30.02億元[9]。則漢中市每平方公里林地產值為21.53萬元,而2011年漢中市新造林地面積為365970畝(即243.98平方千米),則每年漢中市森林利用損失為0.525億元。

表7 漢中市“十二五”重大項目建設表(生態保護相關項目)[10] (單位:萬元)
投入成本損失,相關數據如表7所示:
由表7所示,各類工程費用總和(W)為117360.4045萬元,約為每年補償11.74億元,計提折舊(折舊率為20%)后應為每年14.088億元。預計每年污水處理費與垃圾處理費各約500萬元[11],每年森林管護費1562萬元[12],共計0.2562億元。
經濟紅利效應,相關數據如表8和表9所示。

表8 2011年天津市GDP及用水量統計表[13]
則由其計算方法可得,2011年天津市水資源對國內生產總值貢獻5.951%。由表可知,漢中市調水量占天津市用水量的562.77%,水資源彈性系數為5,GDP為11190.99億元,則ΔGDP為59728.73億元。調水量為130億噸,根據經驗假定分享率為0.5%,則計算可得經濟紅利效應補償金額為93.7億元。
生態改善效應,相關數據如表9所示。
由表10可知,漢江漢中段水質類別均優于III類水,則δQ=1。由于本文撰寫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尚未發生調水,所以本文假設2014年的水量判定系數δV=1。則生態改善效應部分補償金額為93.7億元。

表9 2007~2011年天津市三產業相關數據統計表[14][15](單位:億元)

表10 2011年漢中市漢江監測斷面水質統計表[16]
現將各補償項目計算結果匯總,如表11所示:

表11 各部分補償匯總表 (單位:億元)
綜上所述,本模型計算結果為482.08億元。即受水區每年向供水區(漢中市)補償482.08億元較為合適。
本文以漢中市為例,從漢水流域生態補償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對供水區的具體分析,得出了通過對機會成本損失、投入成本損失與運營費用、經濟紅利效應,生態改善效應等四個部分進行補償來完善漢水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機會損失部分,本模型避免了傳統機會成本法的單一因素計算結果,而是通過對生態補償過程中機會成本的分析,抽離出了規劃內水源地坡耕地價值損失、引資增量損失、生態利用損失等三個子項進行分別計算并計入補償。在投入成本損失與運營費用部分,本模型避免了傳統費用法的簡單加總計算,而是通過對各項工程實際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和預估,最后確定在計算工程建設總投入的基礎上,對各項工程計提折舊并計入其運營費用以完善模型。在經濟紅利部分,引入水資源彈性系數和水資源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等兩個系數,從理論上來估計從供水區調取的水資源對下游受水區經濟發展的貢獻值,并在此基礎上得出供水區應分享的經濟紅利補償量。在生態改善效應部分,本模型引入水質判定系數與水量判定系數對生態改善效應部分進行修正。在提升模型合理性的基礎上,也可以對供水區保護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行為起到正面激勵的作用。
因而,本模型既考慮了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的機會成本損失和投入成本損失,又考慮到生態補償工程的持久效應。吸收了機會成本法和總成本修正模型的優點并避免了這兩種方法的不足。較為完善的反映了漢水流域生態補償的實際情況,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1]漢中市統計局.漢中統計年鑒(2011)[M/OL].2014-5-6.
[2]國家統計局農業社會經濟調查司國家統計局農業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農產品價格調查年鑒(2011)M/OL].[2014-4-29.
[3]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編制組.
[4]漢中市人民政府.2014年漢中市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4-5-5.
[5]天津市物價局.關于調整非居民自來水價格的通知[EB/OL].2014-5-6.
[6]漢中市物價局.漢中市城市供水、電力銷售、天然氣銷售價格[EB/OL].2014-5-6.
[7]田禹.城市水資源管理[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8]陜西省林業廳.陜西省飛播造林為漢中森林覆蓋率貢獻九個百分點[EB/OL].2014-5-7.
[9]中國綠色時報.2011年漢中林業產業產值比增25%[N/OL].2014-5-7.
[10]漢中市人民政府.中市“十二五”重大項目建設表(2013)[EB/OL].2014-5-7.
[11]陜西省發改委.關于加快漢中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問題的提案的復函[EB/OL].2014-5-8.
[12]漢中市人民政府.全市林業概況[EB/OL].2014-5-8.
[13]天津市水利局.2011年天津市水資源公報》[EB/OL].2014-5-9.
[14]天津市統計局.天津市統計年鑒(2007—2011)[M/OL].2014-5-10.
[15]天津市水利局.天津市水資源公報(2007—2011)[EB/OL].2014-5-9.
[16]漢中市統計局.漢中統計年鑒(2011)[M/OL].2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