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統計與數學學院,武漢 430073)
民生問題并不單單是指人們收入的增加,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已不只從收入的角度來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而經濟福利正是評價政府惠民政策的一項標準,且能從多角度反映人們生活水平的基本情況。經濟福利越好,人們生活的越幸福,但人們在享受經濟福利的同時,也面臨著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的困境,在經濟持續發展的今天,貧困不僅僅指收入水平低,還包括人們的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隱患,因此,如何在保證經濟福利越來越好的情況下,使人們的貧困程度越來越低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貧困是一個系統、綜合的概念,應該包括健康、生活水平、教育三個維度,因此對于貧困的測度,自然從概念出發,建立多維度的貧困測度指標體系。遵循指標選取時的科學性、目的性、系統性、可比性等原則,本文擬選取收入水平和生活福利與保障作為二級指標,建立經濟福利指標體系,對經濟福利進行評價。
1.1.1 關于收入水平方面的指標選取
(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該指標是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標,反映城鎮居民的收入狀況。(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反映農村家庭實際收入水平的綜合指標,是用來觀察農民實際收入和擴大再生產及改善生活的能力,該指標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對應,是對農民收入水平的衡量。(3)城鄉收入比:該指標是用來度量城鄉收入差距的,在收入水平達到較高水平時,該指標越小反映該地區的收入狀況越平衡。(4)財政支出占GDP比重:財政支出是指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履行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及服務的一切資金的總支出,因此該指標越大則說明政府在履行職責、運用財政政策及服務的質量越高。(5)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住房是人們最基本生活保障之一,一般來說人均住房越大則人們的居住條件越優越,因此該指標較好的衡量了城鎮居民的基本居住水平。(6)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該指標與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相對應,反映的是農村居民的基本居住水平。
1.1.2 關于生活福利與保障方面的指標選取
(1)每百萬人擁有的藝術表演館數:該指標是反映一個地區為居民提供的對藝術欣賞及身心娛樂場館的人均水平,是對精神層面特別是對藝術欣賞的滿足。(2)每百萬人擁有的圖書館數:該指標反映一個地區為居民提供獲取知識場所的人均水平,該指標值越大反映該地區居民獲取知識越便利。(3)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重:該指標反映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該指標值越大則該地區對于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越大。(4)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數:該指標是衡量居民基本醫療設施條件水平,是對人們醫療方面的基本保障。(5)每萬人擁有執業醫師人數:該指標是對該地區醫療水平,特別是醫療工作的基本要求。(6)每百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該指標反映人們享受醫療保險的平均水平,該數值越大說明該地區居民的健康狀況越能得到保障。(7)每百人參加養老保險人數:該指標是居民養老方面的重要保障,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8)每百萬人擁有社會福利院數:該指標是反映地區保障弱勢群體,維持社會基本安定的重要標準。以上8個指標均是基于生活福利及保障方面,從健康、教育、醫療、保險等方面選取的基本指標,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及可獲得性。
1.2.1 根據指標數據確定最優指標集
F*=,其中為第k個指標的最優值,根據最優值構造矩陣C,其中為第i個評價對象中第k個指標的原始數據。
1.2.2 指標數值的規范化處理
由于指標體系中各指標值的計量單位不同,首先要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由無量綱數據構成新的矩陣D,其中矩陣的第一行作為參考數列。
1.2.3 確定判定矩陣
矩陣D中的第一行為參考數列,其他各行為比較數列。這時用灰色關聯分析法求出由關聯系數組成的判定矩陣E。

其中ξi(k)表示第i個評價對象第k個指標與第k個最優指標的關聯系數

i=1,2,…,m;k=1,2,…,n ,ρ∈[0,1],一般情況下ρ取0.5。
1.2.4 計算綜合評價結果

1.2.5 灰色多層次綜合評價模型
對于多層次的指標體系,首先對最基礎指標層的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然后將得到的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層的指標,依次重復下去,得到最終的評價結果。
1.3.1 收入水平的灰色關聯分析最終評價結果
通過計算可以看出,31個省市收入水平排名前五的依次為上海、浙江、北京、江蘇、福建,收入水平排名后五位的依次是甘肅、青海、貴州、陜西、廣西。山東、廣東、河南、河北雖然GDP總量很高但其人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卻不是太高。雖然上海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入都是全國最高的,且上海的城鄉收入差距不大,不過上海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卻是全國最少的,人均僅為17平方米,與上海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不同的是其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排在全國第二位。甘肅、青海、貴州、陜西、廣西的收入水平不僅最低,而且城鄉收入差距大。收入水平最終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
1.3.2 生活福利與保障的灰色關聯分析最終評價結果
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可知北京、西藏、上海、青海、天津的生活福利與保障位列前五,河南、廣西、安徽、貴州、江西的生活福利與保障水平位列后五位,山東、江蘇、廣東、河北、四川、湖南、湖北的生活福利與保障在31省市的排名在下中游徘徊。雖然西藏的GDP是31個省市中最低的,但其生活福利與保障水平卻僅次于北京,排在全國第二位,這說明西藏人民的經濟雖然不發達,但政府很重視人們的生活福利與保障方面的發展,并且西藏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在31個省市中也是最高的,這說明西藏也很重視當地教育的發展。新疆的生活福利與保障在排在第六位,其每萬人擁有的病床數在全國是最多的,財經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每萬人擁有執業醫師人員數的排名也都很靠前。山東、江蘇、廣東、河北、四川、湖南、湖北的生活福利與保障與其經濟總量排名并不一致,因此這些省市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該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福利與保障水平,北京、上海、天津的經濟總量與人們的生活福利與保障發展一致,都排在全國前列。最終評價結果見表2所示。

表1 收入水平最終評價結果

表2 生活福利與保障最終評價結果
1.3.3 經濟福利的總體灰色關聯評價結果
由此,我們得到經濟福利的總體灰色關聯評價結果(見表3),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的經濟福利水平排在全國前五位,經濟福利水平排在最后5位的是貴州、甘肅、廣西、陜西、安徽。西藏、新疆、青海的經濟福利水平的排名在上游,西藏、新疆、青海的收入水平的排名很低,但其生活福利與水平的排名很高。山東、廣東、河南等經濟大省的經濟福利水平的排名卻在中下游。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福利與保障都很好,江蘇的收入水平很高但其生活福利與保障卻排在第18位,因此江蘇的收入水平與生活福利與保障并不均衡,要想提高其經濟福利水平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福利與保障水平。

表3 經濟福利最終評價結果
貧困測度應綜合考慮貧困的主要內容,構建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完整、指標之間具有可比性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本文擬從生活水平、健康以及教育三個方面構建貧困測度綜合指標體系。
2.1.1 生活水平
(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反映農村家庭實際收入水平的綜合指標,是用來觀察農民實際收入和擴大再生產及改善生活的能力。(2)城鄉收入比是反映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中國現階段,該指標越大則該地區發展越不平衡,該地區越具有相當數量的低收入群體。(3)農民恩格爾系數反映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總額的比例,該指標越大說明該地區越貧困。(4)每百人所擁有的電話數是對基本通訊、對外交流的最基礎設施,該指標值越小則該地區越相對閉塞、越貧困。
2.1.2 健康
(1)每萬人所用擁有的職業醫師數是在醫療師資方面保證居民健康、遠離疾病困擾的基本人力保障。(2)預期壽命反映該地區的基本生活條件及醫療救治狀況。(3)每百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是人們享受醫療保險的平均水平,該數值越大說明該地區居民的健康狀況越能得到保障。
2.1.3 教育
兒童入學率是衡量教育水平最基本的指標,是對兒童教育的最低保障。
在構建指標體系之后,采用客觀賦權法中的熵值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系數,并結合TOPSIS法,建立基于熵值TOPSIS法的貧困測度綜合評價模型。基于“差異驅動”原理的熵值法著重突出指標值之間的局部差異,其確定權重系數的原理就是根據某同一個指標的觀測值之間的差異程度來反映這個指標的重要程度。TOPSIS法的中心思想是通過選取選定一個正理想點和一個負理想點,通過比較被評價對象與正理想點、負理想點的距離,選擇較優的被評價對象。計算距離的方法通常采用歐式距離法。
設 xij(i=1,2,…,n;j=1,2,…,m)為第 i個被評價對象中的第 j個指標的觀測數據。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系數的步驟如下:
(1)計算第i個被評價對象在第 j個評價指標上的指標值比值

(2)計算第 j個評價指標的熵值

其中,0≤ej≤1。
(3)計算評價指標xj的差異性系數。
由公式(3)知,對于給定的 j,xij的差異越小,則ej越大。在此基礎上定義差異系數gj=1-ej,gj的數值越大,越應該重視該指標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作用。
(4)權重系數的確定。
wj即為各指標最終的權重系數,取

本文采用熵值法和TOPSIS相結合的熵值TOPSIS法的計算步驟如下:
(1)評價指標的無量綱化
為了消除原始指標的量綱及其量級的影響,對原始數據{xij}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2)無量綱化數據的加權
設yij是第i個被評價對象第 j個評價指標無量綱化數據的加權值,wj為利用熵值法求出的第 j個指標的權重系數,則

(3)確定被評價對象的正理想點和負理想點

(5)計算相對貼近度并排名
設ci為第i個被評價對象指標值與理想點的相對貼近度。ci越大,表明第i個被評價對象與負理想點的距離越大,即第i個被評價對象越好,具體到本文就是第i個地區的貧困程度越低。其中

首先對各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處理,再運用熵值法求得各評價指標的熵值ej、差異性系數gj,進而確定出各指標的權重系數wj,如表4所示。

表4 各指標權重的計算
由表4可知,每百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每萬人所擁有的職業醫師數、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城鄉收入比這四個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依次為0.3852、0.1089、0.3376、0.0733,其權重系數之和為0.9050,即意味著這四個評價指標在反映一個地區的貧困程度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31個省市的兒童入學率的數值基本沒有差別,根據熵值法求出的權重系數為0,究其原因是我國在文化教育方面實施九年義務制教育,使得兒童接受文化教育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證。因此兒童入學率在測度貧困程度中的重要性很小。

表5 貧困測度綜合指標值
由表5可以看出,31省市中貧困程度最高的五個省市依次是貴州、西藏、云南、甘肅、廣西。貧困程度最低的省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除新疆、山東的貧困程度排名與經濟總量排名相差甚遠之外,其他各省市的貧困測度結果與其經濟總量排名大體一致,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熵值TOPSIS法較為準確的測度了31省市的貧困程度。
總體上我國經濟福利方面的發展與經濟增長并不同步,雖然有些省份表現良好,但很多省份相對于經濟的發展,經濟福利的投入強度并沒有跟進。貧困問題則突出表現在因人口基數過大所帶來的總量多、人均水平較少的問題上。我們可以通過改善經濟福利中的多個方面來改善貧困狀況:
(1)完善醫療衛生體系,保障生存質量。醫療是降低貧困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改善經濟福利的重要舉措,因此在提高經濟福利時,政府可以先保障人們對醫療的要求。我國需要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特別是農村居民的醫療補助制度,確保貧困人口生有所靠、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2)健全文化教育制度,改善精神生活。教育對于改善人民的收入、促進經濟增長有良好的作用。通過教育來改善貧困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時可以提高經濟福利水平。在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資的時候,一方面要促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要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并且優先解決貧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
(3)增加經濟收入水平,縮小貧富差距。經濟的增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貧困問題,而且經濟增長也是發展經濟福利的有力保障。我們在追求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公平問題,盡量避免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因此政府應該根據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來降低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不良影響,這樣既可以整體提高人們的經濟福利水平,在提高經濟福利的基礎上也可以大大地降低貧困人口數。
[1]梁樹廣,黃繼忠.基于貧困含義及測定的演進視角看我國的貧困[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27(1).
[2]谷家榮.多學科視野中的貧困研究述評[J].廣西民族研究,2012,(4).
[3]王增文.貧困惡性循環、福利依賴與再就業收入[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1).
[4]汪曉文,何明輝,李玉潔等.基于空間貧困視角的扶貧模式再選擇——以甘肅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12,(6).
[5]何深靜,劉玉亭,吳縛龍等.中國大城市低收入鄰里及其居民的貧困集聚度和貧困決定因素[J].地理學報,2010,65(12).
[6]郭建宇.農戶多維貧困程度與特征分析——基于山西農村貧困監測數據[J].農村經濟,2012,(3).
[7]王小林.貧困標準及全球貧困狀況[J].經濟研究參考,2012,(55).
[8]阮敬.經濟增長與貧困緩解—基于親貧困增長視角的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9]郭亞軍.綜合評價理論、方法及拓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