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兆珩
(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1)
中美籃球聯賽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竇兆珩
(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1)
我國的中國職業籃球聯賽(以下簡稱中職籃)自從1995年創辦以來,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形成了相對廣泛的影響力及市場,職業聯賽的競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目前的中職籃正在為進軍世界范圍內頂級職業聯賽而做著不懈的努力。當然,想要將中職籃更好地發展下去,聯賽的人才培養方面是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這一點上,我國的中職籃就目前來說還沒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還需要自身付出一定努力并且積極借鑒與學習世界頂級籃球聯賽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其精華來為我所用。本文主要對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以下簡稱美職籃)與中職籃人才培養模式來進行比較分析與研究,并通過對美職籃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從而提出一些有利于中職籃人才培養的建議與方法,來使中職籃人才培養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中美籃球聯賽;人才培養;比較研究
(一)美式職業籃球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概況
美國的這種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的“金字塔型”籃球人才培養模式下,該國大約有三百萬到四百萬人接受正規的籃球訓練,打到了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在美國大學打球的籃球運動員每年大概在五萬人,而美職籃每年大約能選中四十到五十人進入聯盟職業球隊,也就是說,在美國所有大學籃球運動員中,每年能夠進入美職籃的比例為千分之一,在這種“金字塔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美國后備籃球人才基數龐大,形成了良好的競爭秩序,每年為NBA聯賽輸送了大批的優秀球員。
(二)非美式職業籃球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概況
在歐洲聯賽以及中職籃為代表的非美國式人才培養模式下,青年球員的培養不甚樂觀,后備人才輸送受到一定阻礙。以中職籃為例,在“一體化”模式下,每年可供選擇進入職業一線隊的后備球員并不多,而且由于前期的“門檻”(必須進行專業青訓,忽視全面發展)較高,很多家庭并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踏入職業籃球道路,基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截止到2012年全國的體校中籃球運動員不足五萬人,二十四支青年男子籃球隊中,接受正規訓練的不足一千人并且受外援制度的影響,如今的中職籃上基本是由外援打天下,有實力的本土青年球員鳳毛麟角,對內缺乏良性競爭,從而導致中職籃的水平一直無法上升一個高度。
(一)美職籃合理的交易制度
美職籃聯賽的轉會制度也別具特色,他們采取的是球員交易制而不是一般球隊所采用的購買球員的手段,如果兩支球隊中有互相看重的球員,那么兩隊就可以進行球員交易,但是交易也不是隨便交易的,那就要遵循球員交易薪金匹配原則,也就是兩隊所交易的球員在薪水方面必須是相對平等的。
美職籃的交易規則復雜多樣,卻不雜亂,合理明確的交易細則使得美職籃的人才流動系統化,各隊實力相差不大,兩支球隊各取所需,將一支球隊的人才合理的流動,可以優化球隊的球員配置,就像企業中優化員工配置一樣,再者,合理的人才流動,勢必會激勵原先球員更好地去打球,因為新交易來的球員肯定是球隊管理者經過深思熟慮,認為被交易來的球員更適合球隊的戰術體系和發展,有利于加強球隊的團結性、集體性,從而提高球隊的成績。
(二)人才的稀缺阻礙了中職籃轉會市場的正常運轉
由于我國籃球人口缺稀,造成了球員市場的人才不足,從而阻礙了轉會市場上的人才流動。其次轉會制度的不規范使得部分球員的轉會不能正常進行,所以在中職籃中很少能看到國內球員轉會到其他球隊的局面,人才得不到流動,聯賽水平停滯不前,過于通過外援發揮非常不利于本土球員的打球積極性和實力的提高。
最近中國籃協降低了有關球員轉會的費用,這樣大大的將籃球市場的總體價值提升了一個層次,再者俱樂部售出球員可以將人力資本變成現金,而買入球員的俱樂部則實現并獲得了消費者剩余,這樣俱樂部各取所需,激活了人才的流動市場。再其次,球員通過轉會實現了人才的流動,使其能夠在更多的平臺上展示其自身所發揮的價值,以期待在以后的轉會中提高自身價值。
在目前我國籃球總人口較美國籃球總人口來說差距太大,基數過小決定了籃球后備人才的大量缺失,所以,我國應該大力加強對青少年籃球人才的擴招,適當的降低門檻,使人口資源極大的轉化為人才資源,因為人口資源是人才資源形成的數量基礎,只有籃球人口資源龐大,人才資源的選擇范圍就會進一步擴大,這樣,輸送進中職籃的后備球員才會源源不絕,形成美職籃人才培養模式下人才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對于中職籃的球迷來說,也不至于每個賽季都在看老面孔,這樣做也會提升聯賽的競技水平和球員之間的競爭意識,有利于聯賽的健康向上發展。
目前的中職籃選秀只是局限于一個小范圍區域內的選拔,也就是說一支球隊挑選后備人才的空間非常狹小,而且,各區域的籃球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區域籃球實力本身就強,而有的區域則相對薄弱,如果一直保持這種區域性選拔方式的話,很不利于中職籃各球隊間的平衡發展,造成強隊很強,弱隊很弱的局面,這種局面極大的降低了中職籃的觀賞性與競爭性。如果將中職籃選拔后備球員的方式改為全國范圍內的選拔,一支球隊可以跨區域選擇自己想要的球員,青年球員在當地的青年體校畢業以后,不僅僅局限于該區域的球隊,而是可以有權利被中職籃中的任何一支球隊挑選,這樣的話,一些有實力的年輕球員則有可能被實力較弱的球隊選中,然后帶領球隊改變一直在聯賽中落后的局面,同時也會避免出現因為一個區域人才過多而沒有被選中造成的人才流失。
[1]劉玉林.現代籃球運動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211-233.
[2]鄭鋼,王守恒.中國職業籃球聯賽運作環境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7):25-27.
[3]駱秉全.淺議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的經營發展及特點[J].體育文化導刊,2005,(10):60-62.
[4]王慶偉,王慶峰.西方職業職業體育制度變遷的比較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6,27(1):42-51.
G841
A
1671-864X(2015)05-01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