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光,邵 維
(1.貴州交通信息與應急指揮中心,貴州貴陽550000;2.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分院,貴州貴陽550000)
在高速公路某一里程范圍內有兩輛以上(含兩輛)車輛行駛時,其車輛運動狀態從宏觀上可界定為跟隨行駛狀態.這一狀態通過車輛間的車速差和行車間距直觀表現出來,而任何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素導致行車間距為零是引發車輛追尾的直觀原因[1,2].
可通過三個階段宏觀地反映車輛追尾過程(如表1):

表1 車輛追尾過程
(1)追尾前:兩輛以上(含兩輛)車輛同向跟隨行駛時,任意兩車行車間距等于零瞬間之前某一較短時間范圍內兩車的行駛過程.
(2)追尾碰撞:兩車行車間距等于零碰撞瞬間至兩車行車間距開始大于零兩車分離瞬間前后兩車的行駛過程,整個過程行車間距為零.
(3)追尾后:兩車行車間距從零變化(兩車分離瞬間)到某一定值(兩車完全停止瞬間)的行駛過程.
在高速公路上某一里程范圍內車輛跟隨行駛時,車輛間都會保持穩定的行車間距,由此在突發情況下,給跟隨車駕駛員一定的時間對當前的狀況進行識別并作出正確判斷,便于駕駛員正確控制車輛.一般情況下,行駛過程中駕駛員認定的行車間距是駕駛員依據自己的駕駛經驗和直覺判斷估計的估計值,與兩車之間的實際行車間距存在一定的偏差,當偏差超過某一值時,就大大減少了跟隨車駕駛員的有效反應時間,進而增大了車輛追尾的概率.
連環追尾事故的發生條件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其他事故的發生存在一定差異.在高速公路交通系統中,由于駕駛員、車及道路交通環境等各因素的不良變化,會引起各構成要素間耦合質量出現惡化的情況,假如這一情況持續的時間超過某一閥值,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只有各車輛間彼此協調才能使整個高速公路交通系統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
駕駛員對連環追尾產生的影響是通過駕駛行為來實現的,駕駛員對所跟隨車車速及行車間距的判斷直接影響到采取什么樣的行駛速度,從而決定在突發事件情況下采取緊急措施的有效性.統計研究表明,駕駛行為中超速行車、駕駛員疲勞駕駛、操作失誤、未保持安全車距等對交通事故的影響最大.
(1)超速行駛.超速行駛狀態下:一是駕駛員的視線會變得狹窄,視野會受到限制,而且車速越高駕駛員的動視力越低;二是車輛的制動距離會增長且影響車輛的操作穩定性,車輛的制動距離是影響連環追尾事故非常重要的因素;三是駕駛員由于以上原因,精神比較容易緊張,加大了操作失誤概率.
(2)疲勞駕駛.由于高速公路的特殊性,排除了行人及非機動車的橫向干擾,沿線道路兩側的環境較為單調,駕駛員行車時容易疲勞,嚴重的可能出現瞌睡的情況.疲勞駕駛對連環追尾事故的影響主要直接體現在駕駛員面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時間方面.
(3)操作失誤.引發連環追尾事故的一些最初起因多為駕駛員的操作失誤,在駕駛行為形成過程中,駕駛員首先從外界獲取信息,然后作出判斷,最后才通過對車輛的操作來實現駕駛員對車輛的控制,假如操作失誤,其結果可想而知.
在高速公路的運營管理中,一旦出現大霧、大雪等天氣時,所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關閉高速.惡劣天氣主要通過對能見度指標、路面抗滑性能的影響等引發汽車連環追尾事故.
(1)對能見度的影響.高速公路交通系統中,能見度的降低主要源自于霧的出現.在有霧的高速路段行車,面對的障礙主要是低能見度、視距錯覺,大部分駕駛員都會采取以所跟隨車的尾燈作為參照物緊隨行駛.當被跟隨車出現突發情況,兩車行車間距小于安全行車間距的要求時,極有可能引發連環追尾事故;另外,部分駕駛員是根據自己對大霧濃度的感知來對車輛實施操作,然而由于霧的產生到消散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一延遲時間可能使駕駛員產生距離錯覺,一旦前車緊急剎車,極易引發連環追尾事故.
(2)對路面抗滑性能的影響.雨天在高速公路上行車,由于車速較快,非常容易產生高速水膜劃行現象,車輪與路面之間的摩擦基本不存在,采用緊急剎車制動幾乎無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車輛的行車穩定性.雨雪天氣路面會出現結冰狀況,特別是在隧道出入口,由于隧道外雪融為水流入隧道內再次在里面形成一層薄冰,從而使得駕駛條件反復變化,使得駕駛員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措手不及.若車輛排隊行駛,引發連環追尾事故的風險將增大.
(1)行車過程中故障.車輛故障引發的連環追尾事故的情況是非常多的.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閉的,行車速度又快,一輛正常行駛的車假如突然出現諸如爆胎等故障,那么緊隨該車行駛的后續車輛則會因為車速差及行車間距的破壞而發生追尾.
(2)故障出現后.車輛出現故障后無后續車輛到達,應立即將車輛轉移至緊急停車道上,并設立規定的交通標志,提醒來車注意避讓,特別是在視線不好的路段,這些措施能夠很好地預防由于車輛故障引發的連環追尾事故.
交通事故本身是小概率事件,那么連環追尾事故的發生概率更是非常小,各個影響因素也不都是獨立地對某一事故產生作用,每一事故的發生都是參與交通行為的各個部門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上述一些主要影響因素外,還有一些抽象的因素,都是上述各要素作用結果的最直接體現,要么出現在連環追尾事故之前,要么出現在連環追尾事故之后,它們有些又包含于上述因素中,在此提出以示其重要性:交通事件影響范圍、交通量、車流波、隧道構造物.
本文首先以兩車追尾機理為切入點,對追尾過程進行分解,在對兩車追尾事故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高速公路連環追尾事故現象進行描述分析,總結引發高速公路多車連環追尾事故的影響因素.
[1]韋琦.復雜系統脆性理論及其在危機分析中的應用[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2]梁忠艷.基于車-車通信安全距離模型的駕駛員輔助決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吳義虎,喻丹等.控制動作響應延遲下的汽車追尾風險評估[J].交通科學與工程,2010,(2):92-97.
[4]侯至祥,吳義虎,劉振文,等.高速公路汽車追尾模型[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4,(4):37-39.
[5]鄭黎黎,丁同強,范海燕,等.高速公路交通事件影響范圍的模糊預測[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9,(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