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婧 ,翟麗華,時東方,陳 珊
(1.長春師范大學中心實驗室,吉林長春 130032;2.長春市第48中學,吉林長春130051;3.東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24)
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megaterium)產聚乳酸降解酶條件的研究
崔 婧1,3,翟麗華2,時東方1,陳 珊3
(1.長春師范大學中心實驗室,吉林長春 130032;2.長春市第48中學,吉林長春130051;3.東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24)
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megaterium)具有降解聚乳酸的能力。對該菌的產PLA降解酶的發酵條件進行優化,發酵產聚乳酸降解酶的最佳條件為:產酶誘導物為酵母粉,培養時間為36h,培養基初始pH為8.0,發酵溫度為40℃,搖床轉速為175r·min-1,接種量為5%(V/V)。
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megaterium); PLA降解酶;產酶條件優化
聚乳酸(PLA)是以乳酸為原料聚合而成,可用植物中的淀粉來進行生產,而不消耗石油資源。PLA制品在土壤中最終被降解為CO2和H2O,降低環境污染,減少溫室效應。PLA除了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植物來源性這兩大特點外,還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易于加工的特性,因此近年來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可以代替常規塑料的新型“生態材料”之一[1-4]。
雖然PLA與PHB、PCL及PBS等其它聚酯類材料相比在性能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PLA的自然降解速率較為緩慢,目前發現能夠降解PLA的微生物和降解酶也比較少[5-6],不到0.04%[7-9]。因此,只有深入了解PLA生物降解的機理,加快PLA的生物降解,才能夠真正實現PLA的利用。
1.1 培養基
基本培養基:(NH4)2SO41g·L-1,酵母提取物 0.25 g·L-1,MgSO4·7H2O 0.2 g·L-1,NaCl 0.1 g·L-1,CaCl2·2H2O 0.02 g·L-1,FeSO4·7H2O 0.01g·L-1,MnSO40.5mg·L-1,Na2MoO4·2H2O 0.5mg·L-1,Na2WO40.5mg·L-1,pH為8.0。
1.2 PLA降解酶活力的測定方法
按照乳酸試劑盒(南京建成),將50μL樣品與500μL酶工作液混勻,再加入100μL顯示劑,在37℃下共同作用1h,最后加入1000μL終止液,在530nm下測定吸光度值。通過上清液中乳酸的生成量來表征PLA降解酶活力。
1.3 誘導物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在基本培養基中分別加入明膠、酵母、酪蛋白、酪氨酸、蛋白胨、PLA 等不同誘導物,濃度為0.3%。發酵培養24h后取樣,測定在不同誘導物作用下聚乳酸降解酶活力,比較不同誘導物的誘導作用。
1.4 發酵條件的優化
在確定發酵最佳誘導物后,對該菌的產PLA降解酶活力最高的發酵時間、初始pH值、發酵溫度、搖床轉速、接種量等條件進行優化,獲得最適的產酶條件。
上海印刷集團在堅持印刷這一主營業務的同時,不斷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打造中國文物保護的文化服務行業。
1.4.1 發酵時間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以酵母粉為誘導物,液體振蕩培養,每隔12h取樣,分別測定酶活力。
1.4.2 發酵初始pH值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在發酵初始pH值為6.0、6.5、7.0、7.5、8.0、8.5、9.0的酵母液體培養基中,振蕩培養36h,然后取樣測酶活力。
1.4.3 發酵溫度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將發酵溫度設定為30℃、35℃、40℃、45℃、50℃,搖床培養36h,測定酶活力。
1.4.4 搖床轉數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1.4.5 接種量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在100ml培養基中,分別接種2ml、4ml、5ml、6ml、8ml、10ml,在40℃下振蕩培養36h,取樣測定酶活力。
2.1 誘導物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據文獻報道, PLA降解酶可能屬于蛋白酶類,因此用蛋白類物質對Bacillusmegaterium產PLA降解酶的過程進行誘導,結果如圖1所示。Bacillusmegaterium分泌的PLA 降解酶確實受蛋白類物質的誘導,其中酵母粉顯著提高酶活力,因此將酵母粉定為發酵產PLA降解酶的最佳誘導物。
圖1 誘導物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2.2 發酵時間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在基本培養基中加入酵母粉作為誘導物,在發酵的第12h、36h、48h、60h、72h取樣,測定酶活力,如圖2所示,隨著發酵時間的增長,酶活力逐漸升高,這是因為隨著時間延長,菌體數量增多,產酶增加,在第36h酶活力最高。在36h后,隨著時間延長,酶活力逐漸降低,菌體生長進入衰退期,因此把發酵時間定為36h。
圖2 發酵時間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2.3 發酵初始pH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在初始pH為6.0、6.5、7.0、7.5、8.0、8.5、9.0的條件下培養,發酵36h后取樣,測定酶活力。結果如圖3所示,發酵初始pH值對菌株產PLA降解酶影響比較明顯。當起始pH值小于8.0時,酶活力逐漸降低;pH值為8.0時,酶活力較高;pH值為9.0時,酶活力最高,這可能是因為在堿性條件下聚乳酸自身發生降解。因此選pH為8.0為最適產酶初始pH值。
圖3 發酵初始pH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2.4 發酵溫度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在30℃、35℃、40℃、45℃、50℃條件下進行發酵培養,培養36h后取樣,測定在不同溫度下發酵產PLA降解酶活力。結果如圖4所示,溫度在40℃時,酶活力最高;在40~45℃之間,隨著溫度升高酶活力下降;但在50℃時,酶活力再次升高,這可能是因為高溫偏堿條件下聚乳酸自身發生降解。所以培養溫度不宜過高,選擇最適發酵溫度為40℃。
圖4 培養溫度對菌株產生聚乳酸解聚酶酶活力的影響
2.5 搖床轉數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在100r·min-1、125 r·min-1、150 r·min-1、 175 r·min-1、200 r·min-1條件下分別培養,36h后取樣測酶活力。結果如圖5所示,當搖床轉速低于175 r·min-1時,酶活力隨轉速下降而逐漸降低,因為通氧量比較低;當搖床轉速大于175 r·min-1時,隨搖床轉速的提高,酶活力也逐漸下降。因此發酵的最佳搖床轉數為175 r·min-1。
圖5 搖床轉數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2.6 接種量對菌株產酶的影響
接種量分別為2%、4%、5%、6%、8%、10%,發酵36h取樣,測定酶活力。由圖6可知,隨著接種量升高,酶活力逐漸升高,當接種量達到5%時,酶活力最高;繼續提高接種量酶活反而降低,因此發酵時最佳接種量為5%。
圖6 接種量對菌株產生聚乳酸解聚酶酶活力的影響
Bacillusmegaterium具有降解聚乳酸的能力。據文獻報道,很多聚乳酸降解酶屬于蛋白酶類。本文以明膠、蛋白胨、酪氨酸、酪蛋白、酵母粉等蛋白類物質作為誘導物,發現Bacillusmegaterium產PLA降解酶活力都有提高,這其中以加入酵母粉后產PLA降解酶活力最高,由此推斷該產的PLA降解酶可能屬于蛋白酶類,最適誘導物為酵母粉。
用液體振蕩培養法,優化Bacillusmegaterium菌產PLA降解酶的發酵條件,結果顯示:菌株產酶的最適發酵時間為36h,培養基起始pH為8.0,產酶最適溫度為40℃,最適搖床轉速為175 r·min-1,接種量為5%(V/V)。這為進一步研究PLA降解酶的分離純化奠定了基礎。
[1]張敏,崔春娜,宋杰,等.聚乳酸降解的影響因素和降解機理的分析[J].包裝工程,2008,29(8):16-18.
[2]Gross RA,Kalra B.Biodegradable polymers for the environment[J].Science,2002,297(5582):803-807.
[3]魯璽麗,蔡偉,趙連城.高分子量聚L-乳酸的合成和表征[J].功能材料,2004,35(z1):2287-2289.
[4]Maeda H,Yamagata Y,Abe K,et al.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iodeg radable plastic-degrading enzyme from Aspergillusoryzae.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5,67(6):778-788.
[5]李凡,王莎,劉巍峰,等.聚乳酸(PLA)生物降解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報,2008,48(2):262-268.
[6]Pranamuda H,Tokiwa Y,Tanaka H.Polylactide Degradation by an Amycollatopsis sp[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7,63(4):1637-1640.
[7]Ikura Y,Kudo T.Isolation of a microorganism capable of degrading poly (L-lactide)[J].J Gen Appl Microbiol,1999,45(5):247-251.
[8]Tokiwa Y,Konno M,Nishida H.Isolation of silk 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and its poly(L-lactide) degradability[J].Chem Lett,1999,28(4):355-356.
[9]Jarerat A,Tokiwa Y. Poly(L-lactide) degradation by Saccharothrix waywayandensis[J].Biotechnol Lett,2003,25(5): 401-404.
2015-07-25
崔 婧(1986- ),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中心實驗室助理實驗師,碩士,從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
陳 珊(1956- ),女,吉林長春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環境微生物研究。
Q93
A
2095-7602(2015)12-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