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商丘 476100)
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援助體系構建初探
張震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商丘 476100)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熱門話題,但從實際情況看,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不高,創業成功率低。大學生創業是一個系統扶持工程,它涉及政府導向、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探討如何在三者之間構建一個結構合理、分工明確、密切配合的創業支持系統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成功率的關鍵。
創業 政策導向 創業教育 社會氛圍 創業支持系統
為緩解就業壓力,分流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作為就業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為此政府出臺了鼓勵高校學生創業相關政策,部分高職院校紛紛開展了創業教育教育,社會部分企業提供了便利條件。然而,他們提供的支持大多還是各自為戰,遠未形成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如創業政策難以執行、創業教育流于形式、社會創業環境氛圍較差等。
近年來,創業作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得到了高職院校、政府和社會的廣泛認可,然而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并不容樂觀。據調查,有創業意愿但實際創業者很低,成功率更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則是我們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尚未形成,各主體對創業的支持未形成合力。
1.高校畢業生持續增加,就業壓力大。201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為660萬人,2013年達到700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嚴峻[1]。但由于各種原因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人數不到畢業生比例的1%,在英美等國家,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達20%~30%,創業成功率也達到20%~30%,已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2]。
2.我國的創業支持體系尚未形成。國外對大學生創業已形成了完善的支持體系,如學校的創業教育的課程和實踐深入小學、中學和大學,政府出臺比較完備的法律政策予以引導,并在成立大量基金提供資金支持,創業的社會氛圍寬松等,讓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創業,在創業支持和輔助方面取得較好效果。2009年教育部調查顯示,有12.5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學校沒有任何創業教育,8.07%的大學生不了解創業教育情況,39.56%的大學生認為學校的創業教育很一般,只有12.23%的人認為自己學校的創業教育比較好[3]。
3.創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之一。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2l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創業教育”概念。教科文組織指出:從廣義上說,開展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的個人,對于培養個人的首創和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教科文組織要求高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將它提升到與學術研究和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4]。
西方國家的經驗表明,創業支持體系主要由政府、高職院校校和社會三大主體構成,每個主體又可以分為若干子因素,各主體已經意識到創業支持的必要性并有所行動,政府出臺鼓勵政策、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創造社會輿論等,但運行效果不佳,學生創業的實際問題仍然很多。
1.政府缺乏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和法規扶持。從政府方面而言,要在學生創業的政策和法規予以傾斜和扶持,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優惠政策如簡化創業審批手續,免費提供政策、法規、信息咨詢服務及稅收減免等很難操作,尤其是在經營領域、融資渠道和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上,大學生創業時也難以真正實現。
2.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理念落后。目前,在大多數高職院校創業就業教育剛剛引入課堂教學,更不要說在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了。很多高職院校沒有把創新創業能力納入學校教育培養目標,在教學管理方面更沒有相應的支持。另外,教學方式往往是課堂講授很缺乏實踐平臺。缺乏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師資,專業教師的嚴重不足,某些就業創業老師是由教育學、中文等缺課少課老師兼職,缺乏創業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
3.缺乏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目前,我們還缺乏包容和支持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如政府缺乏宣傳創新創業的理念和媒體,創業教育的引導和宣傳力度不夠;文化氛圍及教育思想缺乏承擔風險、開拓創新教育理念;資金支持上中小企業融資難,缺乏相關專項基金扶持,同時,社會認可比較低,失敗容忍度低,失敗壓力大。
創業是一個長期培養和扶持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構建一個各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主體和社會環境三者之間結構合理、分工明確、密切配合的全方位的創業支持系統,切實提高創業成功率。
1.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主導作用。一方面從政策和法律的角度予以支持,如將創業教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把對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手續簡化、社會保障等納入法律。另一方面,政府要做的是營造創業的社會氛圍、創業實踐平臺。如美國政府在一些主流媒體宣傳創業教育項目,成立創業基金。所以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從輿論導向上、政策扶持上、社會宣傳上、價值觀念上鼓勵創業,借助新聞媒體的影響讓大學生感受到創業的美好未來。出臺創業支持政策,包括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教育政策、實踐平臺幫助大學生創業的政府支持體系。
2.發揮創業教育是核心主體作用。創業教育是培養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知識儲備的過程,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學校在課程建設、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加強校內可供實驗操作的平臺一體化建設。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把創業創新教育的理念融入整個教育體系,在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過程中開設相關創新創業課程,強化高職教育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高職院校除了進行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外,還要加強創業教育,培養某些創新意識、精神和技能,或者是培養創新人才,甚至可以讓學生自我認知是否屬于真正的創業者,承擔創業重任。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并獲得創業知識的一種教育思潮與教育實踐活動[5]。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根據專業特點挖掘創業教育的可能性,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如英國高校“關于創業”的課程的教師,61%有過商業管理經驗,36%有過創業經歷,在“為創業”的課程中,多達98%的教師有實業管理經驗,70%的教師曾經創辦過自己的企業[6]。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交流與活動組織交流與合作;推動學校后勤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的平臺,直接發揮教育功能;在學校和學生管理制度上進行改革,如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開展學科競賽、創業論壇、創業教育課等多種方式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定期開設企業家論壇,改善創業教育的軟硬件條件。
3.優化創業環境,營造創業的社會氛圍。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證明,創業活動來源于大學生的創業計劃大賽、商業設計大賽,學生在參與創業作品設計過程鍛煉自己的團結精神,綜合利用各種知識和資源的能力,在實踐和訓練過程中加強創業思維創業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利用自身優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大賽,如電子商務大賽、營銷策劃大賽、廣告創意大賽等活動。出臺支持大學生個性發展和自主創業的彈性學習制度,成立專門機構為學生開展自主創業提供項目論證、技術服務等支持,成立專門基金提供創業基金和信貸金融服務,營造良好的社會創業環境。
創業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需要高職院校職能部門、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政府的引導、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氛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各司其職,相互銜接的創業支持體系。
[1]佚名.2001—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2013.1.29 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30129/t20130129_8983 45.shtml.
[2]周海容.高校創業教育支持系統的構建與優化探析加.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3(3):142.
[3]郭新寶.創業教育對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影響及政府推動.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17):152.
[4]王揚銘.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教育探索,2006(3):9.
[5]夏春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高教,2004(6):107-108.
[6]李文霞.地方本科院校創業教育支撐體系構建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2(6):177.
項目編號:jyb2014233
河南省教育廳2014年度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研究立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