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雁 梁愛群 徐曙光 黃郁 阮思美 羅小平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與醫學技術創新,手術逐漸成為治療一些重大疾病的主要方法。手術室是醫院對患者進行手術和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一個重要核心技術部門,手術室護理工作足以影響手術的成功與否,所以必須對手術室的護理給予重視。手術作為心理和軀體的主要應激源,常常通過生理上的創傷和心理上的疑慮來影響患者的正常活動,進而直接影響手術和麻醉效果,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方法和治療進程[1]。因此,為研究護理在手術室的重要性,本研究對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的效果進行對比,探討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中山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88例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將188例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4例。其中觀察組男56例,女38例,年齡41~65歲,平均年齡(50.5±4.2)歲;骨科手術13例,胸部手術3例,腹部手術15例,頸部手術22例,腔鏡手術32例,其他9例;局部麻醉14例,蛛網膜下腔麻醉30例,硬膜外麻醉25例,全身麻醉25例。對照組中男54例,女40例,年齡42~67歲,平均年齡(48.8±4.5)歲;骨科手術11例,胸部手術5例,腹部手術13例,頸部手術25例,腔鏡手術29例,其他11例;局部麻醉17例,蛛網膜下腔麻醉27例,硬膜外麻醉22例,全身麻醉28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例、手術部位、麻醉方式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1)依據醫囑做好術前檢查,手術前進行皮膚清潔并在手術部位進行備皮,填寫護理記錄要保證詳細和認真。(2)檢查患者是否已將手表、眼鏡、手機、義齒等貴重物品交由家人保管。(3)將患者的CT片、X片等影響資料和其他手術需要的藥品、器械、試劑等帶進手術室。(4)核實患者的姓名、床號、年齡、病例和手術名稱等信息。(5)遵照醫囑將患者送往手術室,確認手術部位與麻醉方式后正確安置患者的體位。(6)注意體液補充使其保持平衡,實時記錄出入量等,仔細填寫護理記錄。(7)對需要進行處理的部位要及時處理,如切口消毒,切口縫合;盡量保證在能完成手術的前提下,使患者的身體姿勢保持在更加舒服的狀態。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具體護理內容為:(1)成立優質護理管理小組,并確定組長(護理部主任)、副組長(手術室護士長)、小組成員10人及其相關職務與任務。(2)制定優質護理管理方案:更新管理人員觀念,護理管理者要充分了解護理對象在處于一定社會條件下的思想、感情以及需求,針對不同的患者進行科學的手術全程護理,對患者在手術創傷時起到重要的調節和改善作用。(3)對護理人員實施人性化管理,護理管理者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根據工作任務和各人擅長的業務將工作進行分工,明責放權,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激起護士的責任心和工作激情,保證護理工作做到最好。(4)護理過程中出現問題、產生糾紛或沖突時,要認真分析事發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保證處理方法具有科學性和說服力,促進優質護理工作的不斷深入。(5)護理部要定期組織開展護理新技術、新觀念、新要求以及法律法規的專題講座,定期進行業務學習,鼓勵每個護士輪流上課,將自己擅長的方面相關知識講解給大家,提高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讓所有人員對整個護理工作都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整個優質護理小組的協調能力。(6)除患者全身麻醉外一般時候處于清醒狀態,在某種程度上聽力依然存在,對護士與醫生交流的問題完全能夠聽清楚,因此在術中醫護人員談論的某些問題會被患者聽到,容易產生誤解,會使患者誤以為手術人員沒有專心進行手術,產生被忽視的感覺,進而對手術效果產生懷疑,尤其是在手術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會發生許多不該發生的事件,如醫鬧、事故糾紛等。因此護士必須學法、懂法,熟悉操作中存在的法律問題,用法律規范講話內容,提高語言的謹慎性,提高語言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減少碰觸法律問題的發生;對于特殊要求(如禁止身體某些部位的暴露)的患者,護士要盡量滿足其要求,及時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協商。(7)護士在面對患者時要保證儀表端莊、行為大方、語氣和藹、言行規范,讓患者對醫護人員感到可親可信,對于患者的悲觀、絕望、緊張、焦慮心理起到較好的調節作用,要像對待親人和朋友一樣關心和安慰他們,主動與患者談心,使患者保持平穩心態,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并能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2]。(8)以往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了解少,使患者對醫護人員感到有距離感,因此在實施優質護理時保證一位護士負責一位患者,該護士需要進行術前交流、術間護理配合、術后隨訪等全程化和專一化的服務,專人負責制定有利于及時了解患者的各種心理方案,有條理地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緒,促進手術成功和術后恢復效果,并可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9)實行績效考核制度:考核需體現獎勤、獎優,罰劣、罰懶原則,實行按勞分配制度[3],保證獎金分配公正、公平、公開,盡量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管理者需要對護士工作業績做出評價,并及時發現護理人員的素質、實際工作知識和技能不足,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并作為下次培訓目標和內容,使護理人員工作能力、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
1.3 評價指標 根據手術室工作的特點,制定可信度、滿意度合理的調查問卷,通過問卷對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和其他臨床工作人員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進行調查,同時記錄并分析手術后的并發癥情況,對2組的總體效果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和臨床工作滿意度分別為95.74%和96.81%,對照組分別為74.68%和7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5.32%)與對照組(7.4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

表1 2組患者與家屬對護理人員和臨床工作的信任、滿意度比較[n(%)]
“優質護理”是指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將護理責任制貫徹至整個護理過程中,深化護理內涵,全面提升護理服務水平。在思想、觀念和醫療行為上為患者著想,保證病患的安全,滿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使患者軀體保持舒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屬和社會的協調與支持,用優質護理的質量來提升患者與社會的滿意度,真正從心理、生理、精神、社會四個方面實現優質護理[4-6]。

表2 2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n)
本研究結果表明,術后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觀察組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和臨床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7-8]。因此,在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使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明顯好于使用常規護理的臨床效果,優質護理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與臨床工作的信任滿意度,提高手術效果。
[1] 陳瑞英.手術室整體護理干預對老年手術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1):62-63.
[2] 譚芳.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0):103-104.
[3] 張吉芳,王澤英,高卓.量化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7 B):1857-1858.
[4] 鄭小惠.手術室舒適護理的應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5):123-124.
[5] 關莉.優質護理服務在醫院管理中綜合應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5):224-225.
[6] 游秀梅.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36):244-245.
[7] 彭梅玲,曾慧玲.優質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27):3640-3641.
[8] 許永超.優質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與評價[J].中國醫學工程,2014(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