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興起,越來越多的“80 后”“90后”火力全開,在自主創業的路上大肆奔跑,其中很大一部分小伙伴就朝著成都奔來。
成都市近年來不斷加大創業載體建設,成功塑造了一批創新創業活動品牌,還強化科技金融支持,推動創新要素聚集,種種努力為成都“創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創客們植根成都,在創業路上暢通無阻。
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成都作為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在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方面不遺余力,創新創業,以“人”為本。成都計劃在未來形成青年大學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員、海歸創業者、連續創業者等為代表的創業人才群落。
目前,成都實施“大學生創業計劃”,出臺《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已實現大學生創業5000余人,帶動就業4萬余人;實施“成都人才計劃”,強化“人才+項目”引進模式,已聚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02人,省“千人計劃”專家335人(占全省總量90%以上)、頂尖團隊18個;實施“科技人才計劃”,出臺《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在蓉協同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成都市科技人才創新創業資助管理辦法》,資助高校院所科技人才500余名帶技術、帶項目在蓉領辦創辦企業;實施“聯合培養計劃”,采取“校企地”聯合培養方式,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達150萬人。
今年1月,省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公布了2014年入選省“千人計劃”“成都人才計劃”“四川省頂尖創新創業團隊”“成都市頂尖創新創業團隊”的名單。通過評選,全省共產生109名創新創業人才、10個頂尖團隊。其中,成都市共產生73名創新創業人才,8個頂尖團隊入選。2014年新入選省市創新創業人才和頂尖團隊共獲省市支持資金1.02億元。
成都市,上下一心,為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不斷努力。成都崇州為讓高層次人才能安心服務地方,扎根崇州,為獲得創新大獎的引進人才發放10元安家費,為優秀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另外,成都現代化與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海歸”選擇成都作為工作、生活的新起點。中國青年海歸協會成都分會會長彭肖肖表示,“成都作為中國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日趨國際化,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比創業投資機會更多”。

成都市就業局在西南交大為大學生創業后續服務中心揭幕
為聚集海內外人才創新創業,成都市聯合四川大學等高校設立“海內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基金”,探索建立“企業提需求、高校出編制、政府給支持”的創新創業人才引進模式。近年來,為吸引更多海歸來蓉創業,成都市政府專門設立創業資助資金,為符合條件的留學人員提供5萬元-20萬元不等的創業資助。如果是海歸注冊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發明專利,成都給予的政策支持力度會更大,最高可給予創業支持資金50萬元。
1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依托企業、科研院所、投資機構、區(市)縣政府等力量,成都市探索構建覆蓋創業全過程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協同創新示范區”的梯級孵化服務體系,加速構建適合創新創業生長的載體。
眼下,成都正在打造一批市場化、專業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等新型服務平臺。創客坊、創客空間等創客機構,游戲工場、8號平臺、創業茶館、十分咖啡等一批“孵化+創投”模式的新型孵化器加速成長。與此同時,面向特色優勢產業企業的專業孵化器,天府軟件園、天府生命科技園、移動互聯網大廈、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園等一批專業孵化器加快建設。面向大學生創業的科技創業苗圃,成都高新青年創業(大學生)示范園、武侯青年創業園、錦江四川高校大學生創業基地等19個大學生創業園已建成。
此外,圍繞四川省頁巖氣、節能環保裝備、信息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成都市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成都市正著力建設環成電知識經濟圈、金牛環交大智慧產業城、雙流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新都能源裝備產業基地等協同創新試點區,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全球比較優勢、全國速度優勢、西部高端優勢的創新產業集群。預計未來,成都市創新創業載體數量將達到400家,載體面積1500萬平方米以上。
年初,成都市啟動了“創業天府”計劃,打造“創業天府·菁蓉匯”創業活動品牌,塑造“創業之城、圓夢之都”城市形象,將創業熱情推向了高潮。成都市郫縣人社局借“創業天府·菁蓉匯”校園行活動之機,向師生介紹了“創業天府·郫縣行動計劃”的詳細情況,闡釋了“布谷鳥創業公社”獨具郫縣特色的豐富文化內涵,并從辦公環境、地理交通、周邊設施和全面完善的配套優惠政策方面解讀了“布谷鳥創業公社”的獨特優勢。積極打造“布谷鳥創業公社”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全面啟動“創業天府·郫縣行動計劃”。
同時,成都市將積極承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新中國DEMO CHINA等國際性、全國性創業活動。支持舉辦成都青年創業大賽、四川大學“創想匯”、電子科技大學“E計劃”、西南交通大學“萌芽杯”等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并利用西博會、歐洽會、海科會等會展平臺開展創業交流。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尤其是強化金融支持,這非常重要。新常態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換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需要多元化的增長動力,主要依賴于企業的科技創新,然而科技創新風險大,且具有較強外部性,如果沒有足夠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很可能因融資困難而缺乏創新動力。
創業投資+債權融資+上市融資,成都市構建多層次創業融資服務體系。3月29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投資人以及大專院校、孵化載體等相關機構負責人共400余名嘉賓齊聚成都高新區,共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顒蝇F場發布了成都高新“創業十條”,從政策上為創新創業護航。在資金方面,成都每年將拿出1億元支持成長型科技創業企業發展,并切實兌現各項政策承諾,全年的創新創業投入不會低于10億元。對創業服務機構舉辦全國性、國際性的創業論壇、創業大賽和創業路演等創新創業活動,都會給予資金支持。另外,成都高新區對創業企業申請國際和國內商標、發明專利和制定標準等方面均給予資金支持。
2014年10月16日,在成都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聯合召開的全市創新驅動發展-科技金融工作專題會上,成都市科技局、市財政局關于《成都市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引導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
在創業投資方面,成都市投入2億元,首次設立“成都市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引導資金”。這個以財政資金為主設立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政策性資金,將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支持該市處于初創期、種子期的科技型企業發展,破解起步之初的融資難題。成都市還鼓勵有條件的區(市)縣設立天使投資引導資金,聯合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共同出資設立天使投資基金,聯合高校院所、新興產業領軍企業設立內部創業基金,通過引導性參股或跟進投資,為創業團隊和創業企業提供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支持。成立天使投資人協會,培育和壯大本土天使投資人規模。
在債權融資方面,設立1億元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資金,聯合區(市)縣政府、擔保機構、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推出貸款規模達20億元的知識產權、股權質押及信用貸款產品,通過政府資金幫助企業增信。成都市也支持各區(市)縣政府建立創業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資金池,鼓勵銀行、擔保公司、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產品,面向創業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股權質押融資、票據融資和信用貸款等。
在上市融資方面,成都市將完善上市和掛牌企業后備資源庫,建立市場優選機制,推動創業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
據悉,未來成都計劃將新設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100只以上,創投機構管理資金規模超過2000億元。
成都市在高新區核心區域、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集中打造創新要素集聚區,在中心城區建成紅星路35號、財富又一城、匯融國際等一批特色科技專業樓宇,吸引投融資、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等服務機構入駐,推動人才、資本、技術、市場等創新要素匯集,加快形成創業聚合效應,構建創業服務微生態。并建設創新要素大市場,依托“科創通”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運用互聯網技術,采用O2O模式,聚集創業服務產品,打造創新要素商城,建設“創業天府”云孵化平臺。
“我們‘實習僧’是專注實習的垂直招聘平臺”“請再給我20秒陳述‘泡泡洗衣’的一個關鍵細節”,2月8日,成都啟動“創業天府”行動計劃,4 名80 后“創客”亮相首場“菁蓉匯”項目路演,創業教父的創業家傳媒董事長牛文文等6位投資人對項目逐個診斷并拋出投資“橄欖枝”。原定12點結束的活動整整推遲一個小時。
這是成都創業熱潮的一個縮影。去年成都市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總數突破100萬家,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平均每天新增510名創業者。成都市工商局注冊分局負責人黃維新說:“去年新注冊戶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產業排前三位?!?/p>
“蓬勃興起的創業創新熱潮,正成為城市發展新動力?!背啥际锌萍季志珠L唐華說,成都現已培育科技企業3萬余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4家,去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650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5%。
“我們要把成都打造成這樣一座城市,大家寧肯在這里‘蓉漂’也不愿意離開。”成都市市長唐良智這樣描述成都打造“創業之都”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