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桐



2013年第一次跑全馬,我謹慎地用了比平時慢一分鐘的配速,成績自然不值一提,4小時27分。賽后遇到一個跑步時認識的老哥,知道我的成績之后第一句話是“怎么這么差!”“但我的節奏控制得很好,沒撞墻。”老哥聽我這么說,馬上丟出第二句,“都那么慢了,還撞什么墻!”這位老哥44歲,全馬最好成績是3小時40分,他的興趣已經轉向100公里超馬。
至今提起這件事,我依然毫不羞愧。4小時還是4個半小時,對于第一次跑全馬的人來說,沒有本質區別,是否能完賽才是最重要的。我給自己設定的馬拉松成績很寬松:3個半小時是人生巔峰,4小時已經很滿意,4個半小時也心安理得。這也是我對待跑步及比賽的心態,不一味追求成績,而是在自己的節奏中享受跑步的過程。就好像今年“北馬”我棄賽了,因為無法接受在那樣糟糕的空氣中跑步。
跑步這個行為獲得獨立性,并成為我所熱愛的項目,是因為讀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我就這樣開始了跑步。三十三歲,是我當時的年齡,還足夠年輕,但不能說是‘青年了。這是耶穌死去的年齡,而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凋零從這個年紀就開始了。這也許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在這樣的年齡,我開始了長跑者的生涯,并且正式站在了小說家的出發點上——雖然為時已晚。”村上春樹是一個小說家,更是一個誠懇而真實的跑者。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正好是33歲。
如果說村上春樹是我開始跑步的點燃劑,《天生就會跑》則是我跑步熱情的加速劑。這本書在西方有很大的影響,資料豐富、詳實,講述了很多傳奇的人和事,這本書會讓人發現跑步更深層的意義,“跑步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它融合了人類的兩種原始沖動:恐懼與快感。無論是害怕了還是快活了,我們都會去跑步。既是奔跑著逃開不幸,也是奔跑著追尋幸福。”在這本書的末尾,銅峽谷超級馬拉松結束的時候,每個參賽者沖過終點線之后的以一個動作不是慶祝,而是馬上回轉身,站在一起等待下一位跑者,我相信所有人都會被這樣的場景所震撼,在這里,跑步不再僅僅是一種運動,而是代表了“自由”、“夢想”、“勇氣”、“愛”,和約翰·列儂在那首偉大的《Imagine》里唱的一樣,這些元素是生命中永恒的最美好的部分。
根本不需要“堅持”
開始“認真地”跑步之后,置辦了裝備,很榮幸地影響了一些朋友一起跑步,但大多數人都沒能堅持下來。他們總問我“怎樣才能堅持下來?”我并不同意“堅持”這樣的說法,沒有什么事情是“堅持”下來的,如果一件事需要“堅持”,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方法不對,二是不適合。方法不對就會痛苦,覺得勉強,勉強的事情很難持久。或者根本不適合也很正常,有些人就是適合在健身房練器械,有人就是適合瑜伽,有人就是適合游泳。我的觀點一直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不用強求。
旅行中的跑步生活
現在,跑步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只要條件允許都會跑上一段。比如有時候經過一條小岔路,看起來比較順眼,就會莫名其妙進去跑一趟。旅行或者到一個新地方出差的時候,也要找機會跑上一段。跑步旅行是很不錯的體驗,比步行快,比開車慢,速度的不同會讓你在同樣的風景里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對跑步水平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連續跑一個小時,或者連續跑十公里,就完全夠用。
我在大連和青島跑過的兩條沿海路線,很不錯。那時候還沒有“認真跑”,水平也只是入門階段,但是天氣好風景好心情好,所以會經常想起那幾次跑步的場景。去大連的時候是十月份,路線是從老虎灘到付家莊,在google地圖上看,那段路只有八九公里,上下坡比較多,我用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跑跑停停,拍照賞景。青島是五月份去的,路線類型相似,從石老人到八大關,也是沿海。失誤的是,我過了中午才出發,所以一路向西頂著大太陽,還沒戴遮陽帽,曬得一塌糊涂。路線平坦,依然是邊跑邊看風景,用時接近兩個小時。這兩條路線都很輕松舒適。
還有一次是在青海自駕的時候,嚴格來講從距離上不算是跑步,很短,但是值得一提。遇到一段很差的路況,遍地是坑,頻繁拖底。為了減輕車重,留朋友一個人開車,我自己下車在前面跑,其實也只是想找個理由跑步。頭頂是明晃晃的太陽,風很大,兩側戈壁遼闊,路上只有我們一輛車。從氣壓計來看,海拔3000米左右,跑了幾百米就有點兒頭暈眼花,有機會我還是要再挑戰在那段路上跑步的。
我只是想跑步
經常會被問,“跑步不枯燥嗎?”感受身體的節奏,感受雙腳與地面的接觸,是很美妙的事情怎么會覺得枯燥?我經常覺得很遺憾,如果不是因為時間的限制,希望能一直跑下去。
“跑步的目的是什么,減肥嗎?為了健康嗎?”“我從來沒胖過。”健康也只是一個附屬衍生品,而非目的。
也經常被問“有沒有犯懶不想跑的時候。”“當然有過。”“可是真的紳士大約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的健康方法,我以為。”跑步小說家村上春樹在他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的第一段里寫了這樣一句,然后他繼續難為情地說,“盡管這是一本談論跑步的書,卻不是談論健康方法的書。”作為一個跑步者,我很理解村上說這段話的心情。跑步總會被外人看作是一種健身手段,這是一個很難辯解的誤會。只是,對于任何一個跑過了幾千公里的跑者而言,跑步已經可以看成作為完整的人的組成部分,很難說有什么目的。
對我而言,跑步,形而上一點,是類似于哲學的存在,或者說一種對于生命的比喻,跑步時的精神狀態也類似于冥想,我可以從中獲得平靜和愉快,偶爾還有一種“連接感”。如果非要回答目的和意義,那么,跑步的目的就是跑本身,它的意義也在于跑本身。或許,類似“體驗”之類的玩意兒,只能通過體驗過才知道,任何語言都很難描述。
跑量:隔天8-10公里,周末20-25公里長距離;理想狀態每周50公里左右,但是要看北京的空氣是否允許了……
力量:休息日交叉力量訓練,以平板支撐和馬步站樁為主。對于跑者最重要的兩個肌肉群是膝關節肌肉群和核心肌肉群。提高成績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減少受傷概率。endprint
速度:平時積累跑量的時候維持在5分或5分30秒之間。有比賽之前兩個月提高到4分45左右。
2015參賽和旅行計劃
北京馬拉松
雖然比賽當天出現好空氣的幾率和中彩票差不多,但是畢竟在家門口,還是會報名。
廈門馬拉松
中國最期待的賽事,也是很想去旅游的城市。
內蒙古
內蒙古“鐵木真草原馬拉松”,在西烏珠穆沁旗舉辦,每年都會去。
日本
日本的空氣太適合跑步了,跑者很多,如關西一帶。
推薦線路
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推薦理由:可能是最像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的跑步圣地了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北京跑者集散地,位于鳥巢正北方,與奧林匹克公園同軸,有3公里、5公里、10公里的跑道。5公里和10公里跑道有塑膠路面。園內沒有車(園區巡邏車除外),沒有狗,非常適合跑連貫的長距離。
推薦住宿
附近沒有合適的住處。但是8號線沿線可推薦度很高。8號線經過鼓樓、后海、南鑼鼓巷,是年輕人來北京旅行的熱點。在相關地鐵站附近,也有兩家很不錯的青年旅舍可推薦。一、南鑼鼓巷地鐵站(距奧森南門7站):北平國際青年旅舍,有比較高檔的大床房。二、鼓樓地鐵站(距奧森南門5站):鼓韻青年旅舍,有比較經濟的膠囊間。詳細情況可在大眾點評上了解以及預訂。
交通
地鐵8號線直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門
美食
鼓樓和南鑼鼓巷一帶都是美食集中地,用大眾點評搜一下附近,一定可以找到適合口味的美食。
奧森開閉園時間
早6:00-晚20:00,衣物寄存處和食品站
17:00下班。
跑步線路
進入奧森南門,向左20米即是0公里起點,地面上有比較清晰的標志,分別指向3公里、5公里、10公里,但如果是初次來此跑步,建議跑5公里的路線,比較明確,不容易迷路。
特別提示
如同美國紐約中央公園一樣,因為面積太大,巡邏無法完全覆蓋,難免有不法分子鉆空子進行盜竊和搶劫。所以,盡量不要在天黑以后到奧森跑步,也盡量不要帶貴重物品比如手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