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瑩華 廉紅霞 徐峰 王成章
摘 要 本文對新形勢下農業高校畜牧專業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與研究,改革傳統的以學科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構建以職業為導向的能力培養模式和以生產流程為主線的行動教學模式,滿足新形勢下畜牧行業對高素質技能型專業實用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 畜牧專業 實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將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生產發展”,畜牧業發展水平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呼喚高效畜牧業,對畜牧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我國畜牧業正處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轉型時期,養殖行業從原來的農戶養殖逐漸轉變成規模化養殖,同時在國家加大對規模化企業扶持力度的基礎上,更多行業企業涉足轉產養殖行業,所以一條龍規模化企業普遍形成。如河南大用集團是河南省肉雞一條龍企業的典范,從種禽養殖、肉雞飼養、飼料生產到屠宰加工一體化,帶動了一大批當地農民致富,擴大了大學生就業,極大地推動了行業的發展。河南雙匯集團等集團化大型肉食品加工企業,向飼料加工、畜禽養殖等上游產業延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飼料行業也伴隨著養殖行業的發展不斷地轉變,飼料企業由原來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逐漸走向基層農村和養殖示范區,飼料企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經營布局更加精細科學。如正大集團、山東六和集團都加大了在地方的投資,紛紛在縣市級建立大型加工廠。行業變革與企業升級發展對實用型畜牧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養殖企業與飼料企業的跨越式發展,擴大了畜禽生產及飼料生產過程中對畜禽繁育、畜禽飼養管理、飼料品控、飼料配方設計、飼料生產管理、飼料營銷等方面實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
因此,在畜牧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打破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以學科體系為基礎的教學內容,以實際生產過程為基礎來組織、重構教學內容,構建以生產流程為主線的新的行動教學課程體系,通過“教、學、做”一體化培養,使學生掌握就業崗位所要求的知識體系和核心技能,實現教學任務與飼料企業、畜禽養殖企業崗位需求的完全對接,為學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大批可用人才。
1 教學目標
改革傳統的以學科為導向的知識學習模式,構建以職業為導向的能力培養模式和以生產流程為主線的行動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做”有機融合,真正做到“教中學、學中做”,以提升學生適應工作崗位所具備的各項技能,充分體現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與開放性。
2 教學思路
以行業發展為起點,充分分析崗位需求,制定崗位需求的典型工作任務,從典型任務中設立相應的教學任務,采取情景教學方式來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1)根據飼料與畜禽養殖行業發展的實際狀況,以及畢業生就業崗位和崗位關鍵技能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2)將課程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學習單元,每個單元包括若干個學習情境。(3)整個教學過程注重畢業生就業崗位的關鍵技能要求,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就業為導向。(4)理論教學完全融于實踐教學中,設計以夠用為度,走出學科型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學模式從原來的以學科為導向的知識學習模式向以職業為導向的能力培養模式轉變。
3 教學方法
(1)以生產流程為主線的行動教學情境模式。選取教學內容時,以畜禽生產、飼料生產過程為導向,從原來的學科體系教學模式轉換為行動教學模式。研究畜禽及飼料生產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開發出適應生產過程的教學情境。按照從畜禽繁育到畜禽產品生產、從飼料原料到成品的主線把課程設計成五個單元、十五個教學情境,由淺入深,逐級學習。教學情境中設定教學任務,教學任務來自實際工作中的任務,每個任務作為一個教學活動安排課時,讓學生按照工作任務要求去完成學習任務。
(2)以職業素質培養為目標的工學結合模式。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貫穿于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學生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學習時,與生產一線相結合,以準員工的身份頂崗工作,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踏實肯干、勇于創新、敢于挑戰、執行有力、團結協作、忠于企業、嚴守秘密等職業素養。在情景教學中,一些實用技術均在生產一線進行,讓學生到相應崗位工作,把“學習”和“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企業生產經營和課程校外頂崗實踐的有機結合,融合教、學和工作于一體。
(3)以畢業生就業為導向的 “準員工”培養模式。采用“準員工”培養法實施教學,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小組,分派到企業的各個生產崗位中,每個崗位都聘請有企業的技術員示范與帶領,教師現場巡回指導,過一段時間后進行輪崗,整個過程學生就是企業的準員工,按員工標準要求,責任到人,最后按企業崗位要求考評,既能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素質,又能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只有改革傳統的以學科為導向的知識學習模式,構建以職業為導向的能力培養模式和以生產流程為主線的行動教學模式,才能培養一大批動物科學專業高素質技能型實用人才,促進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貢獻。
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1-JKGHAD-0621, 2011-JKGHAD-0622)
參考文獻
[1] 黃艷群,陳文,韓瑞麗,孫桂榮.新型農科教結合機制的探索.科技創新導報,2011.4:181-182.
[2] 呂品.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教學實踐探索[J].西部科教論壇,2009.5:23-24.
[3] 董社英.以科研項目為依托構建多層次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91-94.
[4] 黃艷群,陳文,康相濤.淺談農業院校動物科學專業改革與建設.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論與實踐),2006.1:23-24.
[5] 沙洪成.構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中國高教研究,2004(3):76-77.
[6] 屈林巖,王言根,宋毅,何旭明.大學生學習改革與創新研究.中國大學教學,2004(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