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抗病性及堅果品質海拔區域對比試驗"/>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高本旺,王 軍,劉益平,吳賢軍,金榮軍,占全勝
(1.宜昌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111;2.秭歸縣林業局,湖北 宜昌 443600;3.宜昌國有大老嶺林場,湖北 宜昌 443000;4.宜昌市樟村坪林場,湖北 宜昌 443145;5.當陽市林業局,湖北 宜昌 444100)
鄂西地區良種核桃選育Ⅴ
——小葉抗病性及堅果品質海拔區域對比試驗
高本旺1,王 軍2,劉益平3,吳賢軍4,金榮軍5,占全勝5
(1.宜昌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111;2.秭歸縣林業局,湖北 宜昌 443600;3.宜昌國有大老嶺林場,湖北 宜昌 443000;4.宜昌市樟村坪林場,湖北 宜昌 443145;5.當陽市林業局,湖北 宜昌 444100)
為了選擇出適宜鄂西山區栽培的早實核桃品種(系),根據引種對比試驗初選結果,以海拔和品種(系)為因素建立區域試驗點,調查、分析小葉病情指數、4年生樹堅果指標。結果表明:海拔對引進核桃品種(系)的抗病性無明顯規律性影響,品種(系)間抗病性差異與品種(系)親本種源相關,核桃品種年份間抗病性并未因不同年份的不同氣候條件而引起顯著差異;4年生樹,隨著海拔升高各品種的單果質量、出仁率、三徑值、殼厚降低,適生區域范圍差異顯著。在鄂西地區‘清香’、‘魯光’、‘元豐’、‘香玲’適宜在海拔600 m以上區域栽培、‘遼寧1號’適宜在海拔600~1100 m之間區域栽培,‘云新7914’、‘云新7926’適宜海拔1 100 m以下的區域栽培,適生區域栽培堅果綜合品質指標達到國家標準1級或2級標準,比原產地下降1個等級。
核桃;選育;區域試驗;抗病性;堅果品質
植物引種是良種選育的重要途徑,區域性是良種的重要特性之一,引進良種(系)的豐產性、早實性、堅果品質、抗逆性等指標表現差異較大。根據文獻[1]中的核桃區劃,將湖北省劃分為華中華南分布區的鄂、湘亞區。自然分布在清江、漢江和香溪河流域,江漢平原丘陵崗地有零星分布[2],種質資源以晚實核桃類型的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L.為主,鐵核桃J. sigillataDode也有分布,種質資源豐富。鄂西地區具有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和山地立體氣候的多樣性特點,為選擇出適宜鄂西山區栽培的早實核桃品種(系),筆者從云南、山東、遼寧、河北、山西等核桃栽培區域引進21個核桃品種(系)開展引種對比試驗,根據對比試驗的初選結果,2003年引進‘魯光’、‘遼寧1號’、‘香玲’、‘清香’、‘云新7914’、‘云新7926’共6個品種(系)1年生嫁接苗造林,進行海拔區域試驗[2-5],對7個品種(系)(包含1個鄉土品種家系201045)在不同海拔區域小葉葉片抗病性和堅果品質表現進行比較分析。
根據鄂西山區氣候特點、社會經濟條件、核桃主栽培區域,在600~1 660 m的垂直海拔區域,共設置11個試驗點[5-8],每個海拔水平間隔100 m。這12個海拔試驗點位于湖北省五峰縣傅家堰鄉大龍坪村、火山村、付家堰村、橋料村,利用地形圖按照海拔水平間隔布點,然后利用GPS定位各海拔的高度、經緯度,調查各個海拔水平(試驗點)立地條件,匯總如表1所示。試驗地屬于山地盆地邊緣,盆地面積約1 500 hm2,垂直落差約450 m,盆地底部溶洞遍布,晴天上午9:30以前云霧濃罩,日照時間較盆地中上部少2.5 h[9-10]。

表 1 海拔區域試驗點立地條件Table 1 Stand conditions of altitude experimental sites
海拔區域試驗以海拔和品種(系)為因素,海拔12個水平(海拔試驗點),品種(系)7個水平,其中2個海拔水平增加1個鄉土品系。每個海拔水平,每個品種(系)單株小區3次重復。2003年春季造林,造林密度3 m×4 m。
2006~2008年,每年7~8月采用抽樣調查方法抽取樣株,每個品種(系)重復3~5次,調查單株東、南、西、北4個方位小葉的染病程度。數據分析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法。
抽取4年生樹堅果20個,采用精度1 mg JA2003上皿電子天平測堅果質量、去殼仁質量;采用精度0.01 mm/0.0005″數顯卡尺測量每個干果的縱徑、橫徑、棱徑、殼厚,取平均值,統計出仁率、取仁指數、空殼率[1-4]。每個品種(系)指標連續調查3 a,每次調查重復3~5次。
核桃枝枯病Melanconium juglandinumKunze=M. oblongumBerk.、核桃褐斑病Marssonina Juglandis(Lib) magh、核桃白粉病Microsphaera(Jacz) Golv =M. yamadai(Salm) Syd、核桃細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 juglandis(pierce) Dowson等[5]為本次研究中危害核桃的主要病害。為便于指數分析,按照小葉的染病病癥程度從低到高分為5級,其病癥特征與分級如表2所示。
病情指數=Σ(病葉數×病級)/(調查總葉數×最高級別)×100。
三徑值=(縱徑+橫徑+棱徑)/3;
取仁指數=整仁個數×0.5+1/2仁個數×0.25+1/4仁個數×0.12+1/8仁個數×0.08+碎仁個數×0.05;
空殼率=(空殼堅果/總堅果數)×100%;
堅果級別劃分依照文獻[11]。

表 2 核桃小葉染病程度分級標準Table 2 Grading standard of different disease degrees of walnut leaflet
按照統計分析要求,計算1 200、905、693、1 605、862、1 100 m共6個海拔水平7個核桃品種的葉片病情指數,結果如表3所示。

表 3 不同海拔區域各核桃品種(系)小葉抗病指數Table 3 Leaflet disease resistance indexes of each walnut cultivar at different altitudes
對表3中6個海拔水平6個品種水平的病情指數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海拔處理間、不同品種處理間、不同年份處理間均存在顯著差異,年份與品種的交互作用對小葉病情指數的影響不顯著。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海拔處理間、不同品種處理間、不同年份處理間均存在顯著差異,年份與品種的交互作用對小葉病情指數的影響不顯著。

表 4 小葉病情指數的方差分析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leaflet disease indexes
對海拔處理間、品種處理間、年份處理間的病情指數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表 5 小葉病情指數的多重比較?Table 5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leaflet disease indexes
由表5可以看出,葉片病情指數顯著性檢測結果為:除在693、1 605、862 m 3個海拔間和862、1 100 m 2個海拔間病情指數差異不顯著外,其它海拔間病情指數對比均有顯著或極顯著差異;‘魯光’、‘遼寧1號’、‘香玲’3個品種間差異不顯著,‘遼寧1號’、‘清香’、‘香玲’3個品種間差異不顯著,‘云新7914’和‘云新7926’品種間差異不顯著,其它品種間病情指數對比均有顯著或極顯著差異;6個品種按抗病性由強到弱依次是‘云新7926’、‘云新7914’、‘清香’、‘香玲’、‘遼寧1號’、‘魯光’。2007年、2008年與2006年處理間的病情指數差異極顯著,2008年與2006年處理間的病情指數差異不顯著。
對表3中2個海拔水平(1 605、1 200 m)、7個品種水平(‘云新7914’、‘云新7926’、‘遼寧1號’、‘香玲’、‘魯光’、‘清香’、鄉土核桃無性系201045)的病情指數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表 6 引進品種(系)與鄉土核桃株系小葉病情指數的方差分析Table 6 Variance analysis of leaflet disease indexes of the introduced and native cultivars
表6中結果表明,不同海拔處理間抗病性差異非常顯著,且在海拔1 605 m試驗點較海拔1 200 m抗病性強,這與引種區試結果一致;品種間抗病性差異顯著;年份處理間、年份與品種交互作用的影響均不顯著。
對表3中2個海拔水平(1 605、1 200 m)、7個品種水平(‘云新7914’、‘云新7926’、‘遼寧1號’、‘香玲’、‘魯光’、‘清香’、鄉土核桃無性系201045)的病情指數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

表 7 不同品種間病情指數的多重比較Table 7 Comparison of disease index of different species
不同品種病情指數顯著性檢測結果為:‘魯光’、‘遼寧1號’、‘清香’、‘香玲’、‘云新7914’5個品種與‘云新7926’、鄉土201045號2個品種間差異極顯著;‘魯光’與其它品種間差異顯著;‘云新7926’和鄉土201045號與其它品種間差異顯著。
不同海拔區域各核桃品種堅果的各項指標數據如表8所示。由表8可以看出,7個品種隨著海拔升高單果質量、出仁率、三徑值、殼厚降低,但海拔905 m試驗點堅果殼變厚或單果質量變小,因此出仁率降低。從堅果空殼率分析,海拔1 100 m和1 186 m試驗點較高,7個品種平均值18.8%和8.5%,905 m和862 m試驗點為14.7%、15.4%,海拔145 m試驗點空殼率為0;從品種分析:‘香玲’最高空殼率36.7%,平均28.4%;‘云新7914號’最高空殼率27.8%,平均21.2%;‘魯光’最高空殼率18.2%,平均13.7%;‘遼寧1號’最高空殼率25.9%,平均18%;‘元豐’最高空殼率10%;‘清香’最高空殼率12.5%,平均11.3%。
由表8可知,隨著海拔的升高,‘遼寧1號’單果質量逐步降低,與原產地比較增加13%~38%,三徑平均值增加0.1~0.3 mm,殼厚增加0.1~0.5 mm,出仁率降低9%~15%,達到原產地的75%~85%,綜合評價達到國家豐產標準2級、商品標準1級,本地區海拔1 000 m左右栽培優于其它海拔區域。
隨海拔升高,‘魯光’單果質量、堅果大小、殼厚增加,出仁率變化在2%以內,在海拔800 m以上區域變化不明顯,單果質量達到原產地的78%左右,出仁率低于原產地指標值10%。綜合評價達到國家豐產標準1級、商品標準1級。
隨海拔升高,‘香玲’單果質量變化不明顯、大小和殼厚增加、出仁率變化不明顯,與原產地相比殼厚增加,出仁率下降。綜合評價達到國家豐產標準1級、商品標準1級。
隨海拔升高,‘元豐’單果質量、大小增加,殼厚變薄,出仁率以海拔862 m試驗點最高,較原產地單果質量、大小、殼厚增加,海拔862 m出仁率上升,其它海拔出仁率下降2%。綜合評價達到國家豐產標準1級或2級、商品標準1級。
‘云新7914’單果質量在海拔862 m最重,隨著海拔升高或降低單果質量降低;堅果大小在海拔1100 m最高,隨著海拔升高或降低而降低;殼厚以海拔905 m試驗點最高,隨著海拔升高或降低殼厚降低;按照出仁率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依次為海拔862、1 100、145、1 186、905 m;綜合評價達到原產地1級、國家豐產標準1級、商品標準1級。
‘云新7926’堅果質量隨海拔升高而增重,到海拔1 100 m后降低;堅果大小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殼厚隨海拔升高而增厚,海拔905、1 100、1 186 m試驗點趨勢不明顯;出仁率隨海拔變化無明顯規律。綜合評價結果表明,‘云新7926號’原產地栽培為國家豐產標準1級、在本區域栽培達到國家豐產標準1或2級。
‘清香’堅果質量在海拔1 100 m試驗點最高,但在海拔905 m處最低,綜合比較其表現較穩定。殼厚在1 mm左右,符合國家標準。出仁率在41%~52%。
海拔高度對引進核桃品種(系)的葉片抗病性無明顯的規律性影響,品種(系)間與品種(系)親本種源有一定的相關性,鄉土核桃初選優株201045號最強,‘魯光’、‘遼寧1號’、‘香玲’等核桃種內雜交品種(系)比‘云新7926號’、‘云新7914號’等種間雜交品種(系)弱,實生選育品種‘清香’核桃強于種內雜交品種但比種間雜交品種弱。品種間抗病性差異結果與抗病性接種試驗研究結果一致[5-7]。核桃品種年份間抗病性有明顯的差異,抗病性差異表現并未因不同年份的不同氣候條件而引起本質上的差異。
栽培地立地條件影響較大,鄂西地區自然條件下,核桃不適應在高山盆地、光照條件差的區域栽培,植物病害的危害程度主要是受到品種的遺傳性狀、樹勢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根據本試驗中大田栽培試驗數據分析,核桃品種、海拔、年份處理間差異明顯,但是并不能完全總結其差異的規律,還要結合栽培試驗綜合分析。

表 8 不同海拔各品種核桃堅果品質?Table 8 Nut quality of the walnut cultivar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綜合評價結果表明,‘遼寧1號’達到國家豐產標準2級、商品標準1級,本地區海拔600 m以上區域種植品質優于海拔600 m以下的區域。‘魯光’隨海拔升高單果質量、堅果大小、殼厚增加,出仁率變化在2%以內,在海拔800 m以上區域變化不明顯,單果質量達到原產地的78%左右,出仁率低于原產地指標值10%,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其堅果品質達到國家豐產標準1級、商品標準1級。‘香玲’隨海拔升高單果質量變化不明顯、大小和殼厚增加、出仁率變化不明顯,與原產地相比殼厚增加,出仁率下降,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其堅果品質達到國家豐產標準1級、商品標準1級。‘元豐’隨海拔升高單果質量、大小增加,殼厚變薄,出仁率以海拔862 m最高,與原產地相比單果質量、大小、殼厚增加,出仁率下降2%,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其堅果品質達到國家豐產標準1級或2級、商品標準1級。‘云新7914’單果質量在海拔862 m最重,隨著海拔升高或降低單果質量降低;堅果大小在海拔1 100 m最高,隨著海拔升高或降低而降低;殼厚以海拔905 m最高,隨著海拔升高或降低殼厚降低;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其堅果品質達到原產地1級、國家豐產標準1級、商品標準1級。‘云新7926’堅果質量隨海拔升高而增重,到海拔1 100 m后降低;堅果大小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殼厚隨海拔升高而增厚,海拔905、1 100、1 186 m試驗點變化趨勢不明顯;出仁率隨海拔變化無明顯規律;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其堅果品質原產地栽培為國家豐產標準1級,在本區域栽培達到國家豐產標準1或2級。‘清香’堅果質量在海拔1 100 m最高,在海拔905 m處最低,其綜合表現較穩定;殼厚約1 mm,符合國家標準;出仁率在41%~52%;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其堅果品質達到國家標準優級或1級標準。
核桃堅果品質中單果質量、三徑值、出仁率、殼厚之間相關性明顯,相同果質量的情況下,殼越厚出仁率較低[9-10]。根據文獻[11]可知,參試品種堅果綜合指標比原產地下降1個等級。‘清香’適宜在海拔600 m以上區域栽培,‘遼寧1號’適宜在海拔600~1 100 m之間區域栽培,‘魯光’、‘元豐’、‘香玲’適宜海拔600 m以上區域栽培,‘云新7914’、‘云新7926’適宜海拔1 100 m以下的區域栽培,綜合品質均可達到國家1級或2級標準。品種(系)的最佳適宜栽培區域的選擇還應綜合考慮抗性、豐產性、適應性等指標。
[1]郗榮庭,張毅萍.中國果樹志·核桃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1-48.
[2]沈熙環.林木育種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41
[3]華中農學院.果樹研究法[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12-35, 130-165.
[4]毛達如.植物營養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 6-118.
[5]秦 毅,高本旺,茅昌勇.鄂西地區核桃良種引種篩選初報[J].湖北林業科技,2007,148(6):20-24.
[6]劉 莉,高本旺.17個核桃品種(系)抗病性接種試驗[J].經濟林研究,2012,30(1):129-132.
[7]宋正江,高本旺,王毅敏,等.鄂西地區良種核桃選育Ⅱ——引種栽培豐產性對比試驗[J].經濟林研究,2014,32(1):92-96.[8]張雙英,高本旺,宋正江,等.鄂西地區良種核桃選育Ⅰ——引種栽培適應性表現對比試驗[J].經濟林研究, 2014, 32(1):87-91.
[9]高本旺,宋正江,張海玲,等.鄂西地區良種核桃選育Ⅲ——引種栽培堅果品質對比試驗[J].經濟林研究,2014,32(2):34-37.
[10]高本旺,宋正江,趙新華,等.鄂西地區良種核桃選育Ⅳ——樹體生長量海拔區域對比試驗[J].經濟林研究, 2014, 32(3):94-98.
[11]GB7907-87,核桃豐產與堅果品質[S].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improved walnut species in Western Hubei Ⅴ—— Contrast experiment of lea fl et disease resistance and nut quality at different altitude regions
GAO Ben-wang1, WANG Jun2, LIU Yi-ping3, WU Xian-jun4, JIN Rong-jun5, ZHAN Quan-sheng5
(1.Forestry Institute of Yichang City, Yichang 443111, Hubei, China; 2. Forestry Bureau of Zigui County, Yichang 443600,Hubei, China; 3. State-Owned Dalaoling Forest Farm of Yichang City, Yichang 443000, Hubei, China; 4. Zhangcunping Forest Farm of Yichang City, Yichang 443145, Hubei, China; 5. Forestry Bureau of Dangyang City, Yichang 444100, Hubei, China)
In order to select out suitable precocious walnut cultivars at mountain areas of Western Hubei,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introducing and contrast experiment, some experiment sites were established taking altitude and cultivar as factors, lea fl et disease indexes and nut indexes of four-year-old tre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elevation on disease resistance of introduced walnut species had no obvious regularity,while it was related between disease resistance and parent provenance.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had no signi fi cant effects on disease resistance of the walnut cultivars. Single nut mass, kernel percentage, three diameter values and shell thickness of four-year-old trees were decreased with altitude increasing, and there was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s in suitable regions for different cultivars. In Western Hubei, the regions above altitude 600 m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Qingxiang’,‘Luguang’, ‘Yuanfeng’ and ‘Xiangning’, the regions between altitude 600-1 100 m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Liaoning No.1’, and the regions below altitude 1 100 m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Yunxin 7914’ and ‘Yunxin 7926’. Nut quality planted at suitable regions could reach the national one or two standard, but was lower one level than that at original regions.
walnut; breeding; regional experiment; disease resistance; nut quality
S664.1
A
1003—8981(2015)02—0050—07
2013-08-30
宜昌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鄂西地區良種核桃選育研究”(A2007204);國家林業局攻關項目“中國早實核桃品種區域化及標準化栽培技術應用開發與示范——湖北子課題”(2008-04-02)。
高本旺,林業高級工程師。E-mail:a69615327@sina.com
高本旺,王 軍,劉益平,等.鄂西地區良種核桃選育研究Ⅴ——小葉抗病性及堅果品質海拔區域對比試驗[J].經濟林研究, 2015,33(2):50-56.
10.14067/j.cnki.1003-8981.2015.02.009
http: //qks.csuft.edu.cn
[本文編校:聞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