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燕 崔晟
【摘要】由以往文獻的實證結果得出,在山西省專利產出是區域經濟增長的原因,而區域經濟增長對專利產出的貢獻作用并不顯著。所以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山西省省R&D經費和R&D人員與專利之間存在怎樣的相關關系,經實證研究可以發現:研發經費對山西省的專利產出量具有較大的影響,可以通過增加研發經費的投入來促進山西省專利申請授權量的增加,進而帶動山西省區域經濟的增長。
【關鍵詞】專利產出 R&D經費 R&D人員
一、山西省專利產出及R&D投入狀況
本文利用《山西省科技統計年鑒》收集了1996~2012年山西省專利申請授權量的數據,利用《山西省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收集了山西省歷年科技經費投入,并且經過經物價指數(P)調整后得到了實際值;以及山西省歷年科技活動人員數量,見表1。
表1 1996~2012年山西省R&D人員經費與專利產出量數據
二、回歸模型的建立
根據相關性分析得出,R&D經費投入與專利產出的相關系數為0.962,R&D人員數量與專利產出的相關系數為0.827。顯然山西省的R&D經費投入與專利產出量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依存關系,而R&D人員數量與專利產出量之間的相關性相對偏弱。為了進一步研究R&D投入與專利產出量之間的彈性關系,將表1中的變量R&D經費投入定義為X1,變量R&D人員數量定義為X2,變量專利產出量定義為Y。
根據相關分析的結果,對這三個變量1996~2012年的數據X1、X2和Y進行回歸分析,本文把專利產出作為因變量(被解釋變量),把R&D經費投入與R&D人員數量作為自變量(主要解釋變量),非主要因素歸為隨機項。
模型如下:
Y1=β0+β1χ1+β2χ2+μ1 (1)
式中:Y1代表山西省專利產出水平,χ1代表山西省R&D經費投入,χ2代表山西省R&D人員數量,β0、β1與β2為回歸系數,μ1為隨機誤差項。
結果如下:
圖1 1996~2012年回歸模型的估計及相關檢驗結果
三、結果分析
首先對該模型進行DW檢驗。由輸出結果得DW值,d=2.92,查DW檢驗表,給定檢驗水平α=0.05,在17個樣本容量下,dL= 1.02dU=1.54,計算得d>dU,其結果存在一階負自相關。為了消除序列自相關現象,本文對回歸模型加入調整系數AR(1)進行修正。
方程加入AR(1)后,得到修正回歸方程系數及檢驗參數結果如下:
圖2 1996~2012年修正回歸模型的估計及相關檢驗結果
對該模型進行DW檢驗。由輸出結果得DW值,d=1.72,查DW檢驗表,給定檢驗水平α=0.05,在17個樣本容量下,dL= 1.02dU=1.54,計算得dU 從R2=0.9741可以看出,所建立的回歸方程對樣本數據點的擬合優度很高。F=150.68,F0.05(1,15)=4.54,Fα>F,(1,n-2),則拒絕原假設,說明回歸方程顯著。回歸參數顯著性檢驗:設原假設為β1=0,備擇假設為β1≠0。t分布的自由度為n-2=17-2=15。給定檢驗水平α=0.05,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R&D經費投入對專利產出量的回歸系數為41.159,表明研發經費對專利產出量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經T檢驗,X1的概率p值為0.0000,在給定的顯著性水平5%的情形下,具有顯著性意義;研發人員對專利產出量的回歸系數為-0.0399,成負相關,經T檢驗,t0.05(15)=2.13,t=-5.871<2.13落在了接受域,所以接受原假設,參數β2=0,即認為山西省研發人員數量對專利產出量之間不存在線性關系。 寫出OLS方程: t=766,774+41.159χ1 (2) 四、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研發經費對山西省的專利產出量具有較大的影響,可以通過增加研發經費的投入來促進山西省專利申請授權量的增加,進而帶動山西省區域經濟的增長。為此,山西省應努力提R&D經費投入并加速專利的轉化,使之變為生產力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縮小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實現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婷婷,唐五湘.專利申請量與R&D支出之關系的定量分析[J].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學報,2003,(4). [2]崔晟.山西省專利產出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3(30):188-189. [3]山西省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4]崔晟.山西省專利產出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中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