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清
2014年5月開始推廣運行的風險監督管理系統,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和風險防控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玉溪中支調查發現,利用風險監督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系統”)來強化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存在五個問題應予完善。
一、基本情況
玉溪中支重視風險監督管理系統的推廣運行管理工作,積極采取措施,發揮系統作用加強崗位(廉政)風險的防控。
(一)加強責任落實,為系統運行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在《黨委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分工表》、《2014年轄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分工表》中明確黨委、紀委加強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中明確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工作要求,增強領導班子及科室負責人風險管理工作的約束;把風險防控和系統運行的內容納入對縣支行、機關科室《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標準》中,明確風險防控工作目標任務;專門成立風險監督管理系統推廣運行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系統運行的領導、組織實施、業務操作、運行維護等工作。
(二)做好統籌協調,維護系統高效穩健運行
制定《風險監督管理系統推廣運行實施方案》,統籌安排轄區工作準備、學習培訓、基礎數據資料錄入、監督檢查情況反饋、系統運行維護等各個環節和階段的工作。紀委對系統管理進行嚴格把關,督促縣支行及機關科室把熟悉業務、責任感強及計算機操作的人員確定為系統管理員。同時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單位系統管理員、部門系統管理員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向紀委指定的專人反饋,紀委統籌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促進系統有序、正常運行。
(三)實行動態管理,完善風險防控工作體系
按照“全覆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全風險管理原則,借助風險監督管理系統推廣運行,重新組織對各崗位的職權職責、風險點及風險等級、潛在風險和防范措施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排查和修改,完善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手冊,全轄共梳理編制了職權職責891項、風險點1875個、潛在風險668個、防控措施1132條、工作流程圖146個。
(四)加強風險評估,建立健全風險預警處置機制
紀檢監察部門發揮好再監督職責,對業務部門履行風險防控主體職責情況進行監督。對縣支行及時發出預警通知書,進行風險提示,督促其整改落實。黨委(黨組)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專題會議上定期組織對風險狀況的分析、研判和評估。業務部門認真履行風險防控主體職責,對各類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風險苗頭或傾向,依據本單位《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手冊》,確定風險事項、預警等級,督促責任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存在的問題
(一)考核管理體系不明確
一是缺乏明確考核要求。系統考核重點是監督計劃的實施,但對監督計劃涉及的“監督檢查”、“風險點內容”、“風險表現形式”、“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及責任追究”等項目沒有具體的考核要求,導致單位部門負責人、部門系統管理員以及干部職工只注重錄入監督計劃,而對監督計劃的具體項目隨意處理。二是考核成果運用方式和方向不清晰,紀檢監察部門缺乏具體明確的監督標準,難以運用考核成果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系統風險管理功能的有效發揮和管理責任的有效落實。
(二)信息錄入隨意性明顯
系統的監督信息由被監督對象錄入,被監督對象在錄入監督信息時存在利己信息選擇的偏好,導致信息錄入隨意性、不完整性情況突出。調查顯示,有的部門對檢查發現的6個問題,只選擇了臺賬要素不全、學習記錄過于簡單等3個問題錄入,而會計人員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分管領導檢查次數不夠等相對突出的問題則未錄入。
(三)風險動態管理實施難
2014年5月26日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ACS)正式上線運行,縣支行在整個業務處理流程、核算業務內容、崗位設置、風險防控上都發生顯著變化,紀檢監察部門本應按照《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手冊》中有關內容對縣支行風險管理實施動態調整。但目前基層會計財務、會計核算中心、國庫部門都在等待上級行的統一安排,尚未進行動態調整,導致風險管理工作滯后于業務改革調整。
(四)系統操作邏輯嚴謹性不強
系統中沒有設置必要的控制選項來確保系統信息的完整性和約束系統管理相關關系人責任的落實,邏輯嚴謹性不強。錄入信息時,即使沒有按照《風險監督管理系統運行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把“檢查方案”上傳到系統,沒有按照系統設置的欄目錄入“監督檢查”、“風險點/風險表現形式”、“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及責任追究”等內容,也能完成任務提交,部門負責人也能通過審核。玉溪中支部分縣支行在系統中顯示已經完成監督信息錄入工作,實際上風險點選擇、整改措施、責任追究等項目仍然是空白。
(五)監督信息管理崗位協調難
不同部門以及部門內不同崗位之間的風險點分布不均衡,導致風險點多的部門被監督考核頻率高,風險點少的部門被監督考核頻率低。如果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嚴格把風險監督管理成果與干部管理掛鉤,會導致職工對業務崗位選擇提出要求,回避風險點多的業務崗位。玉溪轄區有發行庫的縣支行基礎業務部門平均每月要接受部門負責人、庫主任以及上級行業務部門、行領導發行庫檢查5次,而辦公室、綜合業務部門則只接受分管行領導、監督部門的季度檢查;事后監督崗位涉及風險點27個,而黨支部管理崗位涉及的風險點只有3項。
三、工作建議
(一)建立考核指標,對系統實施科學的管理
建議采取非現場考核和現場考核、定量和定性兩種方式,設定監督計劃實施、監督信息錄入、制度建設、分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及系統管理人員的責任、督促整改、責任追究等考核指標,對不同的指標提出明確的要求,便于監督部門實施考核管理,確保計劃得到執行、各層級責任得到落實、監督信息錄入及時真實全面準確規范、整改徹底和責任追究到位,促進系統運行有效。
(二)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完善ACS上線后的管理工作
針對ACS系統上線,上級部門應及時調整下發新的風險崗位、業務流程、風險點內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便于自上而下地統一操作和規范管理,使風險監督管理與業務發展同步,避免出現崗位(廉政)風險監督管理的真空。同時,及時修改完善《ACS系統處置應急預案》,并通過組織開展預案演練,使所有系統涉及人員熟悉掌握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加強網絡安全監測和預警,及時控制風險和隱患。
(三)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確保監督信息的完整
把“檢查方案”、“風險點\風險表現形式”、“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及責任追究”等重點項目設置為必選項,不錄入前一項信息或前一項信息錄入不完整的情況下就進入不了下一項,對監督信息錄入進行必要的限制和約束。且在整改情況及責任追究類型中增設一項“現場整改”,以便較真實、客觀地反映整改的情況。避免系統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而發生應付交差的行為,避免部門負責人的審核管理職責為認真履行的情況下就可結束監督信息錄入反饋工作,確保各層級責任的有效落實。
(四)改進信息錄入方式,進一步落實相關關系人的責任
監督工作實施以后,監督信息的錄入應劃分內容、劃分層次,以便明確系統管理者、參與者等關系人的責任。監督的情況和發現的問題應當由監督主體錄入,風險點的對照、整改情況應該由被監督對象錄入,落實責任人、開展責任追究應該由被監督對象的部門負責人錄入,這樣工作責任對應工作任務內容,便于實施考核管理。
(五)關注監督成果運用,建立健全風險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
風險監督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保障人民銀行高效正確履行職責的需要,并不是一個階段性的工作,應把監督的成果運用到目標管理、行員年度考核、績效和職務晉升日常管理工作當中,把風險監督管理結果作為各項目考核評定的重要依據,并加強責任追究,發揮風險監督管理在崗位(廉政)風險防控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