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明
當今,問題學習在歐美國家很受重視,其發展趨勢是學習方法的互相滲透和整合優化。而我國是“問題教學”的策源地,孔子提出“疑是學之始,思之端”,教師有明確目的地進行“因材施教”“因學施教”,指導學生帶著明確的求知求解目的學習。
都說師者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然而何謂真正意義上的“惑”?如何才能做到“解惑”?在這方面,成都市成華區紅花學校創造性地總結出了“三疑課堂”導學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一、以問題為驅動——“三疑課堂”的核心內容與基本主張
“三疑課堂”主要是針對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幾個問題提出來的:其一,傳統課堂教學為了方便教師“教”,而忽視了學生“學”;其二,傳統課堂教學以認知目標為本位,而理當與之并重的情感目標、技能目標則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其三,傳統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只是教案執行的過程,遏制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學畸變為灌輸式、機械化的活動;其四,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聽眾”。
據此,紅花學校提出了“解決當前學校普遍存在的共同問題”的新主張:首先,必須樹立現代課堂理念,革新人才觀、教師觀、學生觀、效益觀、課程觀、教學理念、教學技術、教學方法等;其次,尋求一個有效途徑,將改革的聚集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現代視野和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能力,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打造思考型和智慧型教師;最后,實現“發展教師,受益學生,打造特色”的最終目標。
“三疑課堂”基于現代課堂理念,通過“質疑、探疑、解疑”(三疑),讓教師主導,學生自主進行合作、探究、體驗等現代課堂理念,在教師的教育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中有效“落地”。教師的主導地位通過“引導、指導、輔導(三導)”來實現,教師“三導”促進學生“三學”,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形式上)”“想學、會學、樂學(情感態度上)”。
該模式以“問題”為中心,問題導向課堂、驅動課堂。教師預設情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想學)。在教師指導下,問題回到學生手中,學生自主探疑(自主、探究)、合作探疑(合作、探究)、師生合作解疑,把問題向更深層次推進,最終實現“三維目標”。
二、以探究促思考——“三疑課堂”的操作步驟
剖析了“三疑”的核心,最終要有解決“三疑”的方法,于是,紅花學校進行了如下嘗試,并總結出實用性很強的操作步驟:
1.情景導入,引導質疑
在課堂的開始階段,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礎上圍繞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逐一展示、評價、梳理,提煉出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鏈條。
2.自主探疑
圍繞核心問題和個性化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展開自學,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基本解決了淺層次問題,對難度較大問題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下一步合作探疑打好基礎。
3.合作探疑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教師指導下,小組內分工合作,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互幫互助探究尚未解決的問題。在合作過程中,各層次學生都學有所得。
4.師生合作解疑
小組展示合作成果,小組間PK、再質疑,把問題向更深層次推進,完善核心問題的解疑。在基本完成本課主要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勇于向課本、教師以及其他權威挑戰,針對本課知識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再次進行深入探究解答,從而達到查漏補缺、深化知識、發散思維、求異創新的目的。
5.鞏固訓練,拓展遷移
針對本課所學的“新知”,圍繞學習目標,教師可嘗試編擬一些基礎性習題或拓展性習題,讓全體學生訓練,并及時檢查,予以訂正、反思和歸納。
三、以轉變促發展——“三疑課堂”的實效顯現
結合紅花學校幾年來在“三疑”模式方面的嘗試,教師們切實感受到此模式給學校、教師和學生帶來的明顯變化。
總體來說,“三疑課堂”的特點可概括為五個“轉變”:一是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由“主講”轉變為“主導”,學生由“聽眾”“被灌輸者”“模仿者”轉變為自主探疑者、同伴互助者、問題探究者;二是教育目標由“單一目標”向“多元目標”轉變,學生的知識、能力、方法和情感態度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三是課堂形態的轉變,由教師表演的“講堂”變為學生活動的“學堂”,學生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自行動手動腦探究解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四是很好解決了傳統課堂解決不好的問題,如兼顧各層次學生發展,在自主探疑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探疑,各層次學生各自承擔任務,小組內互幫互助,從而使各層次學生都學有所得;五是教師由“匠人型”向“研究型”“學者型”轉變,從而挖掘教師潛能,發揮教師的創造性,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使教師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真正成為研究型、創新型的教師,從而實現師生共軌發展。
“三疑”模式還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取消課前預習,當堂完成學習目標,不存在課外負擔問題,真正增加了教師的教學樂趣。
四、以總結引提升——“三疑課堂”預期效果分析
紅花學校的“三疑”課堂是一種新的嘗試,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
從理論方面看,實施“三疑”課堂研究,會有以下幾方面成效:一是可以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推動教學改革向更高層次發展;二是通過建構“三疑”課堂導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程式,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三是通過實施“三疑”課堂導學模式,讓學生養成敢于質疑、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能力;四是通過研究實施“三疑”課堂導學模式,形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的基本指導策略、方法論和基本經驗,促進教師專業與學生創新素質同步發展。實施“三疑”導學課堂模式,必將促進學校課堂教學品牌的形成,凸顯學校課堂特色。
從實踐方面看,實施“三疑”課堂研究,可能會有以下幾方面的效益和影響:
一是教學方法多元,將新課標理念落實到課堂環節?!叭伞闭n堂使學生在“質疑、探疑、解疑”的過程中,一改過去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獲得新知、解決問題,以更為積極的態度和更為活躍的思維投入學習,課堂也由“靜”變“動”,由“教”變“學”。
二是尊重學生主體,激活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三疑”課堂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質疑和選擇的自主權,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的學習狀態被激活,能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有了更多自我操作和相互交流的機會。
三是在課改中實現紅花歷史蛻變。紅花學校是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經過10年發展,運行良好,管理規范,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肯定。然而,教師隊伍雖然年輕,課堂教學卻十分傳統,“三疑”課堂則有效改變了這種傳統模式,讓課堂活躍起來。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教育改革的聚焦點,要突破發展瓶頸,提升學校形象,必須下大力氣改革課堂教學。我們深信實施“‘三疑課堂導學模式”后,紅花學校將突破發展瓶頸,學生將在課堂上“動”起來,課堂將“活”起來?!叭烧n堂”研究將為“發展”教師,“成長”學生,助推紅花的發展生生不息。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紅花學校)
(責任編輯:張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