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琪


閱讀是一個多元復雜的過程,兒童需要在閱讀中尋找到適合的方法和途徑,積累閱讀經驗,提升閱讀素養。我們認為:閱讀環境是重要資源,創設多元閱讀環境,對兒童閱讀興趣、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緣起
筆者所在學校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大型閱讀活動,給學生充分的語言積累和實踐機會。但筆者發現班級之間、學生之間的課外閱讀量與閱讀積累存在很大差異。2014年2月,學校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組織了150名學生參與有關閱讀環境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為:學生家庭適合孩子讀的課外書籍大約有20冊的占21%、50冊的占47%、100冊或以上的占32%;學生居住的社區中有62.8%沒有提供閱讀的地方;父母每天陪孩子閱讀的僅為1.5%;家長每月帶孩子逛書店看書買書的占16%;家長曾帶孩子參加過親子閱讀活動或者閱讀推廣活動的占38%;孩子最喜歡的閱讀環境大多是圖書館,原因是圖書館清凈,閱讀書目多,光線適合,讀書氛圍好。以上調查顯示:雖然地處城市,但學生的閱讀環境仍然有較大差異,問題主要集中在家庭和社區。
于是,我們開始思考:什么樣的閱讀環境,能夠更有益于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學校、家庭、社區“三方聯動”,是否能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發揮促進作用?閱讀環境的建設除了硬環境(即實地環境)建設外,是否還可以把親子閱讀、閱讀沙龍等閱讀軟環境的建設,納入到閱讀環境建設這一系統中來?一連串的問題,開啟了筆者所帶團隊關于閱讀環境建設的探索之路。
二、國內外研究情況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把創設閱讀氛圍、建設閱讀環境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在兒童閱讀推廣方面,不少西方國家采取了有力舉措。如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形成以政府、學校、圖書館、社會專題兒童閱讀推廣活動、出版物等為一體的兒童閱讀推廣網絡;自2005年起,英國政府決定實行“書包計劃”,每位有5歲以下兒童的家庭都將免費得到一書包圖書,從而使英國大部分兒童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
在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教育科研部門、學校、一線語文教師逐漸開始關注“小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河南師范大學教授曾祥芹在《閱讀學新論》中對閱讀環境有專門論述,他將閱讀環境分為語言環境、物理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同時期,有部分學者和學校開始關注學校、家庭、社區互動與協調,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2005年,沙洪澤在《教育——為了人的幸福》一書中明確提出:“主體自我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屬是社會,家庭教育是起始,學校教育是中堅,社區教育是依托”,以及“社區教育是一種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新型教育體制”等概念。2011年,全國教育專家委員會會長,原上海建平中學校長馮恩洪在《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中,提出“建設隱性的第三課堂”的觀點。他認為,課堂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因此第三課堂不是對學生傳授知識的課堂,而是對學生的行為、情感施加影響的課堂,施加積極的終身影響的課堂,并指出“積極的教育環境是使人賞心悅目的,是使人誘發積極情感的,使人進入其間,置身其間得到暗示,得到啟迪的”。
但我們也在文獻學習與梳理中發現,相關文獻研究多以圖書館閱讀環境和幼兒閱讀環境創設為重點,著眼于小學生層面的閱讀環境研究則主要是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環境觀察。從中我們可以得知,我國對學校、家庭、社區共同打造適應小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的閱讀環境的探索起步較晚,因而這一領域的探索極具價值。
三、理論探索
我們試著把“閱讀環境”理解為包括“閱讀硬環境”和“閱讀軟環境”在內的諸多因素,在實踐探索中從閱讀硬環境、軟環境兩個維度展開研究,再對影響學生閱讀綜合素養的諸多元素進行整合。
“聯動”原意是指若干個相關聯的事物,一個運動或變化時,其他的也跟著運動或變化,即聯合行動。我們在實踐探索中的“三方聯動”則專指“硬環境”“軟環境”兩個層面的三方聯動,即以“改善學生閱讀興趣”為核心目標的學校、家庭、社區的硬環境聯動和以“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為目標的學生、教師、家長(社工)的聯動。通過兩個層面的“三方聯動”,實現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并最終形成能夠對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培養發揮積極影響的一個整體(如圖1)。
因此,我們以閱讀環境的整合作為研究著力點,以實現“三方”閱讀環境的資源互補與優化為研究目標,把影響學生閱讀素養的多項因素依照“硬環境”“軟環境”的組織方式進行整理歸結,開展研究,探索出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教育環境,挖掘出學生、教師、家長(社工)在學生閱讀素養提升中的積極因素,尋找擴展兒童生活和學習的空間的最佳途徑,形成建設與優化的策略、方案,創建相應配套的機制。
四、實施策略
1.“三方聯動”閱讀硬環境的構建
(1)豐富閱讀資源
我們以少先隊、年級組發倡議的形式,建議家長把書籍作為學生主要的成長禮物,建立“家庭小書屋”,給孩子的閱讀留一方小天地。我們通過開展班級“我的藏書目錄秀”、校級“書香家庭”評比活動,促進學校、班級、家庭、社區存書量增加。以下是部分數據(見表1)。
(2)硬環境優化方案征集
學校與社區聯合開展“我的小書屋”方案征集活動,以“我的書屋我做主”為活動口號,組織師生、家長以繪畫、攝影作品等形式參加活動,組織學生投票選出獲獎方案。在獲獎方案結集宣傳的基礎上,研究團隊邀請專業人員協助分析,并從中發現:兒童喜愛的閱讀環境不在于場地大小,他們更多關注裝飾的色彩、桌椅的舒適度和卡通元素的融入。因此我們在專業人員幫助下總結出有關坐臥裝備、室內色彩、光線照明燈、圖書擺放、輔助閱讀物件配備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為學校圖書館、家庭書屋、社區圖書館的硬環境建設提供借鑒。
(3)整合學校、家庭、社區圖書資源
我們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嘗試把家庭藏書制成藏書目錄,結合存貯在課室電腦中的學校、社區圖書館存書Excel目錄,學生可以有更多的閱讀選擇,更為充分地享受現有的閱讀資源。此外,我們還在信息技術課上指導學生登錄紅領巾電子圖書館進行閱讀,已更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實現廣泛閱讀,從而有助于學校圖書館、樓層書吧、班級圖書角、家庭圖書角、社區圖書角的資源整合與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