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宇
走進著名畫家張大放的藝術世界
單宇
在唐山乃至河北美術界,張大放筆下的花鳥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對于一個老實本分、為人厚道、不事張揚的人來說,張大放的繪畫實際水平要遠勝于外界對他的認知程度。這一點,行內人人皆知。因此,張大放在行內贏得的贊賞與尊重是少有比擬的,這也應是行內人所共知。
我與張大放有十幾年的同事經歷,但真正與之交往卻在近幾年。此前,我們只是在單位或是在上下班途中偶爾相遇,作為一位年齡大我20多歲的長者,我自當尊其為前輩,每次見面主動打招呼稱其為張老師,而他也從不以長者自尊,總是謙恭地待我如小老弟,并且我們總有拉不完的話。起初,我只知道張老師是搞美術編輯的,而且還時不時地能在報上看到有關他獲得全省乃至全國報紙美編大獎之類的消息,后來,隨著我對書畫的逐步感興趣,才開始意識到原來與自己每天見面的這位可親可敬的張老師其實早已是社會各界公認的著名畫家了。
幾年前的某日,我在報紙上看到有關張老師應邀在美國講學并舉辦畫展的消息,不禁欣喜,并深信張老師作為畫家的著名絕非虛言。也是那一日,與電視臺朋友喝酒,朋友的舅舅是個畫家,說報社張大放是一個了不起的畫家,在花鳥畫方面成就很大,對此,我于張老師更增添了不少敬意。
那之后,稍懂些書畫的我再見張老師時,聊的話題就更多了起來,作為記者的我,出于職業的性質,以及對書畫的特有興趣,開始逐步走入了張老師那不同凡響的藝術世界。而待我真正品悟了張大放的繪畫藝術思想與魅力之時,也就切實讀懂了張大放“用作品說話”的實力與風格——
張大放退休前任職于唐山勞動日報社,從事美術編輯30余年,現為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唐山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唐山市花鳥研究會副會長、唐山市九三學社唐山畫院副院長,近年來主攻寫意花鳥畫,作品多次在國家、省級專業刊物、報紙上刊登,并有多幅作品被選送到國外進行文化交流展出,深得社會各界好評。
同很多畫家一樣,幼時的張大放就對書畫開始感興趣,而這樣的興趣大多來自父親的熏陶。那時,張大放的父親任開灤集團的總工,是國務院定的終身專家,在書法方面頗有研究,并收藏很多字畫。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張大放怎能不對書畫愛戀有佳?常常趁家人不在的時候,張大放就偷偷地將父親收藏的字畫一件一件取出來,再一一展開在床鋪上,然后細細觀賞。雖然年齡小,但張大放很明白那些字畫的價值與意義,所以每次都是十分精心。直至今日,雖然那些字畫已在文革時遭劫,但張大放說依然還能憶起它們的模樣。事實上,也正是幼時對書畫的愛戀,奠定并鑄就了張大放必將在未來的繪畫藝術上有所成就。
上高中時,張大放因繪畫水平突出于其他同學,而被選進當時學校的美術班。更令張大放欣喜與幸運的是,在美術班里,他得到了一位當時繪畫界的隱居高人的教授。這位高人名叫劉凡舉,畢業于四川美院,是張大千的親傳弟子。劉凡舉對張大放在繪畫上表現出的天賦非常欣賞,經常拿出自己畫的畫,讓張大放臨摹。有時,劉凡舉還給張大放講一些恩師張大千在繪畫上的故事,這樣的“小灶”讓張大放獲得了別人無法得到的東西,畫技也因此得到了飛快的進步。
高中畢業后,張大放跟那個年代的大多數同齡人一樣“下鄉”了。4年的農村生活雖然勞累,但絲毫沒有改變張大放的繪畫藝術理想。下地干活之余,他運用從劉凡舉老師那里學到的繪畫技藝,大量寫生,田野中盛開的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唧唧鳴叫的小鳥……自然界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張大放的筆下顯得那樣活靈活現、那樣生動可愛。
1972年,“下鄉”歸來的張大放進入了唐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因為繪畫水平超群,組織上安排他做了一名專職美工。順應當時的政治環境與背景,那一時期張大放創作了很多偉人畫像和宣傳畫,出色的畫技深得各界領導的好評。此間,在唐山鋼鐵集團公司工會成立的美術組里,張大放還得以與中國美術界第一個研究生于潤合作,在與于潤一起工作及外出寫生中獲益匪淺。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曾任河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的唐秀菊來唐山為當時的河北工藝美術學校(現在的河北大學工藝美術學院)招收美術生,在翻閱了眾多“選手”的畫作時,一眼就被張大放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并沖破年齡大、單位不放等多重因素,將張大放這位繪畫界的佼佼者錄取到河北工藝美術學校。
張大放坦言自己一輩子竟遇到好人了,此乃實話。在河北工藝美術學校的兩年半學習中,張大放得到了許鴻賓、韓羽等國內繪畫界大家的愛惜和教授。作為李苦禪的入室弟子、我國畫界繪畫昆蟲和大寫意花鳥頂級高手的許鴻賓,對愛徒張大放的繪畫前途特別看好,也因此對張大放要求特別高、特別嚴,從繪畫理論、繪畫技藝等到繪畫實踐,許鴻賓都一一細細地傳授給張大放,這使張大放的繪畫水平得以日益精進。從河北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后,張大放被組織上分配到了唐山勞動日報社美術部,在新的工作崗位,張大放又得以與劉漢宗、肖一等著名書畫家一起共事,耳濡目染之中,張大放悟得了要搞藝術就必須精益求精等道理,并為此孜孜以求,30余年未曾間斷,不僅在國畫花鳥創作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美術字、版畫、年畫、題圖、插圖等方面也達到了無所不精的地步。
在國畫花鳥創作上,張大放在深得劉凡舉、許鴻賓、韓羽等大家的繪畫技藝基礎上,清八大山人對其影響頗深,尤其是在用墨上,極大地汲取了八大山人的筆墨精神,并形成了凝重、洗練、朗潤、含蓄、雄渾、靜謐的風格特點。綜觀張大放的花鳥作品,無論造型還是構圖,都顯得極為精練,意境開闊,生意盎然,所用筆墨處處顯現出別樣與精致來,簡單中透著老到與潑辣,含蓄中孕育著活撥與奔放,雖不事張揚,卻給人以美與新奇之感。花鳥畫中,張大放尤擅畫梅、蘭、竹、菊、牡丹、紫藤、荷花、昆蟲、魚鳥等。平時,張大放最愛畫蘭花和荷花。他說,蘭花品質高雅不張揚,筆墨看似簡單,畫起來難度卻很大,沒有多年工夫練就不成。而荷花最能體現出筆墨精神,用墨用得好不好、老到不老到,行家一眼就看得出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而今,張大放筆下那一幅幅別樣而精致的作品,無不緣于這樣的認識和追求。

如同蘭花的不事張揚卻芬芳高雅,幾十年來,張大放默默地在自己的藝術之路上播撒著種子,如今已鮮花盛開,馨香四溢。全國版畫大賽二等獎、首屆全國新聞界書畫美術大賽三等獎等一個個國家級大獎,第一屆記者節牡丹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應邀赴美國艾奧瓦卡艾姆斯市“藝術創作人工作室”舉辦個人花鳥畫展并舉辦中國花鳥畫技法講座和藝術交流活動,藝術成就及作品被載入《中國美術家》、《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新編花鳥畫譜叢書》、《中國畫牡丹畫庫叢書》……歷數著一個個如同金貴的榮譽,不禁令人感到,對于一個一輩子“靠作品說話”的藝術家來說,張大放理應擁有這樣的所得。
那一年正月剛過,我第一次到張大放老師的家去拜訪。在他的畫室,滿書架的書畫類期刊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八大的、黃賓虹的、齊白石的、黃胄的、王雪濤的、吳昌碩的……應有盡有。張大放老師告訴我說,繪畫藝術貴在博取眾家之長,然后再吸收精華,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樣的藝術才可長久。
想來亦然。如今,我也算讀過不少書畫家的書畫作品了,但許多都不曾在心里留下什么,惟獨張大放老師筆下的蘭草、荷花、牡丹、草蟲等作品,總是令我印象頗深。不夸張說,在幾十張甚至幾百張書畫作品中,我一眼就會把張大放老師的作品挑出來。我想,那應該就是張大放老師的風格。因為,那是絕對的別樣、絕對的不俗,絕對的藝術。
人常講,藝術創作永無止境。或許,對于一個肯于追求的藝術家更是如此。我想,本分的張大放老師定會用不懈的努力為觀者帶來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