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晗
探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
于晗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有緊密的聯系。首先,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開放性的平臺和載體,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創造了可能;另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塑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提供了理論支持;總的來說,校園文化的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是互動的關系,校園文化的升級必然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革新必然要以校園文化的建設跟進為保障,兩者是積極互動、同步發展的關系。
2.1 校園文化形式化,缺乏體制創新
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過于形式化,缺乏體制的創新與改革,不利于校園文化的發展。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比如校園文化整合建設問題、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問題、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問題、開放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產學研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深刻凸顯出高校校園文化內容的欠缺,缺乏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使得校園文化趨于形式,無法對學生的思想進步起到促進作用,更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學的順利進行。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教學手段單一化,教學設備的陳舊等現實,嚴重影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特別是對于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重在內容的創新,對于其模式、體系創新重視不夠,無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此一來,落后的教育形式很難為校園文化的構建提供理論基礎和理論依據,由于兩者是有機互動的關系,那么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和意義,這對于塑造高校校園軟實力有很大的阻礙,不利于健全人才的培養。
2.3 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少
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較少,這在很多高校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體現。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互為表里,兩者是系統性、全面性、發展性、動態性關系,然而在很多高校,出現的問題有:顧此失彼,只注重了兩者中一方面的建設與發展,忽視了另一方;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過于注重形式化,忽視了內容的革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過于注重內容的改革,缺少教學模式的創新,最終導致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不在一個頻率上,這就很難實現兩者的有機互動。
3.1 開展多種形式校園活動,打造交流平臺
在高校中實現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互動,必須要為在校師生打造交流平臺。這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活動來實現,比如開設校園文化節、社團文化節、大學生學術科技節和宿舍文化節等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精神貫徹到這些活動中,積極倡導學生參加,提升他們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另外,還要創建校園網站、公眾交流平臺,不斷地為學生的成長和生活提供正能量,以此來為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互動開辟途徑。
3.2 拓展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渠道
拓展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渠道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對于學校的領導者來說,應該充分地重視這兩者的有機互動關系,優化管理方式、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實現兩者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只有將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提升到制度水平,才能夠確保實踐的可操作性。其次,要充分地借助學校現有的通訊資源,借助學校廣播臺、學校新聞頻道等形式,來增進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擴大互動頻率和覆蓋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高校校園中發揮其育人導向作用,實現校園文化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雙豐收,增進高校對優秀人才的培養力度。
3.3 與時俱進,更新校園文化及教育體系
增強與時俱進的理念,更新校園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將高校的教育和社會現實相統一,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的高效性。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來說,要不斷結合社會主流文化的發展方向,結合最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元素,為校園文化的形成注入新活力;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則應該根據素質教育標準來及時調整教育理念和教學思路,為人才的培養提供最先進的教學資源。只有確保這兩方面的與時俱進,才能夠實現兩者的有效互動,讓這兩個方面保持步調一致。以此來實現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有機互動,為高校的發展創造力量。
3.4 充分發揮師生的教學主體作用
無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還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改革,師生始終是所有活動的中心環節。因此,要充分發揮師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才能夠長久地發展下去。首先,要充分地調動起師生參與的熱情,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去,借助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來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價值觀;其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要同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來進行改革,確保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模式的先進性,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基礎。總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讓校園文化活動和思想政治教學改革收到應有的效果,加快對優秀人才的培養。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1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