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超群
摘要:自2010年在舞鋼市淺山丘陵區板栗樹上發現雙簇污天牛危害以來,通過觀察研究,已初步了解了蟲害對板栗的危害特點,掌握了該蟲在舞鋼地區的生活周期、活動習性及流行危害原因,并參考有關資料,理出了以營造混交林、選擇抗性樹種等營林措施為基礎,以人工捕殺結合生物防治為重點,以藥劑防治為輔的防控思路。
關鍵詞:雙簇污天牛;板栗;危害規律;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092-02
1、引言
雙簇污天牛是舞鋼市板栗園中新出現的一個重要害蟲(目前尚少見報道)。已在該地淺山丘陵區板栗林中呈蔓延危害之勢。一般受害園減產10%~22%,重者可達40%以上。2011年以來,筆者對該蟲在板栗上發生危害情況進行了細致觀察,并對蟲害的防治技術進行了研究探討。現將觀察及研究結果整理如下。2形態特征
雙簇污天牛(Moechotypa diphysis(Pascoe),屬鞘翅目天牛科,別名雙簇天牛,俗稱“花角蟲”、“牛角蟲”、“水牛仔”、“鉆木蟲”、“老水牛”等。雄成蟲體長16~20mm,體寬6~8mm,雌成蟲體長18~22mm,體寬8~9mm。蟲體黑色,被黑色、灰色、紅褐色絨毛。前胸背板及鞘翅有許多瘤狀突起,鞘翅瘤突上常被黑色絨毛,淡色絨毛在瘤突間圍成不規則形的格子;鞘翅基部1/5處各有1叢黑色長毛,極為明顯。腹面有火黃色毛斑,計腹部1~4節各有1對,后胸腹板兩側及各足基節也有火黃色毛斑,有時腹面毛斑擴大,整個腹面被火黃色毛所掩蓋。頭部中央有縱紋1條,額長方形。雄蟲觸角較體略長,雌蟲觸角較體稍短,自第3節起各節基部有1個淡色毛環。前胸背板中央有1個“人”字形突起,兩側各有1個大瘤,側刺突末端鈍圓,其前方另有1個較小的瘤突。中足脛節無溝紋。
3、發生情況
3.1 危害特點
雙簇污天牛以幼蟲危害枝干,常有蟲糞堆集在蛀道入口處,造成枝干空洞,嚴重削弱樹勢。被害樹生長發育受阻,產量降低,易被風吹折,嚴重者會引起整枝整株死亡。
3.2 生活史
據觀察,在舞鋼市淺山丘陵區雙簇污天牛2年完成1代。5~6月份成蟲出現,停息在枝干上,受到驚嚇后立即飛走或落于樹下。交尾后雌蟲在枝干的縫隙處或枝杈處產卵,成蟲壽命僅12d左右。卵經過10d左右孵化成幼蟲,幼蟲先在皮層下蛀食,待長達30 mm后鉆人木質部向下蛀成蟲道為害,深達樹干中心,每往下蛀食一段后,向外咬出一個排糞孔,從孔中排出紅褐色蟲糞,有時還伴隨有樹液流出。老熟幼蟲在蛀道內化踴,羽化成蟲。
3.3 生活習性
成蟲喜棲息在陽坡林間的枝干上,陰坡少見,一般上午10時及下午5時左右活動頻繁,尤以雨后的上午出現最多。成蟲嚙食嫩梢樹皮,被害傷疤呈不規則條塊狀,傷疤邊緣殘留絨毛狀纖維物。產卵前晝夜取食,有假死性,如用木棍突然敲打枝干,即驚落地面,極易捕捉。成蟲大多在板栗樹主干及側枝,高度不超過2.2m,選擇樹皮裂縫、枝節,死節,特別是半枯萎狀態枝干的樹皮上產卵。產卵前先用上顎咬樹皮成刻槽,然后產卵于刻槽內,并分泌以黃褐色膠質物覆蓋。每蟲能產卵40余粒。產卵多在夜間進行,一般2l時左右開始,至次晨4時左右結束。新孵幼蟲在樹皮下韌皮部和邊材之間鉆蛀坑道危害。坑道不規則形,充塞蟲糞和木屑。
4、發生原因
4.1 生態環境滿足雙簇污天牛取食需求
舞鋼市地處伏牛山東部余脈向黃淮平原過渡地帶,地貌多為淺山丘陵,海拔均在800m以下,崗坡交錯。且該地處暖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氣候溫和,降水偏豐。樹種多以雙簇污天牛喜食危害的板栗、麻櫟為主,有利于蟲害取食、繁息。
4.2 純林布局加重其受害程度
舞鋼市山區經濟林多以板栗為主,舞鋼市國有石漫灘林場三、七林區均有面積達萬畝的板栗純林,為雙簇污天牛猖獗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板栗與油桐混交林、板栗與核桃混交林很少受害)。
4.3 缺乏有效防治技術,控制不力
雙簇污天牛在舞鋼市為新發生害蟲,對蟲害缺乏了解,沒有找到有效控防措施。且成蟲在板栗上具有較好的保護色,不易發現,難以捕殺;幼蟲在樹干內蛀食危害,藥劑亦很難直接殺傷到。
4.4 天敵數量減少,自然控制能力減弱
近年來林區中用藥頻繁,施藥濃度增大,使森林間天敵特別是捕食性天敵數量(如啄木鳥、杜鵑等)明顯減少,直接影響到雙簇污天牛的種群消長。
5、防治措施
5.1 準確測報,掌握發生動態
由于雙簇污天牛在舞鋼市危害時間短,認識不足,很難把握防治關鍵時期。往往是見到大量危害才盲目用藥,達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就不斷增加用藥次數及藥量,結果造成藥害,并殺死天敵,破壞生態平衡。因此積極開展預測預報,準確掌握蟲情,適時指導防治非常重要。
5.2 正確營林
5.2.1 營造混交林
在規劃建設板栗園時,營造多樹種相互搭配的混交林。混交林與純林比較,由于樹種多,生境條件好,能使害蟲失去大量繁殖的生態條件,同時在復雜環境條件下,寄生性昆蟲、菌類等天敵增多,又招來各種益鳥益獸,因而混交林中的蟲害比純林輕得多。混交模式有板栗與油桐混交、板栗與核桃混交、板栗與山茱萸混交等。
5.2.2 選擇抗性樹種
據觀察,在舞鋼市板栗抗蟲性較強的品種有早豐一號、七月紅、豫羅紅、確紅、光山二號、新縣10號等。建園時,可選擇上述品種。已建成園,對蟲害木清理后,伐樁存活的,采用伐樁嫁接技術也是很好的方法。
5.2.3 清理蟲害木
在冬季或早春對受害嚴重、已失去利用和防治價值的衰弱木及時徹底砍伐清理,砍伐木用熏蒸、加工或焚燒等方法進行集中滅蟲處理,所有蟲害木要在蟲蛹羽化前完成處理工作,以減少初蟲源。
5.3 人工防治
5.3.1 捕殺成蟲
每年5~6月為成蟲發生期。利用成蟲有趨光性,不喜飛翔,行動慢,受驚后發出聲音的特點,于成蟲發生盛期,傍晚持燈誘殺,或早晨人工捕捉。
5.3.2 刺死幼蟲
對已注入木質部的幼蟲,可采用金屬絲插入每條蛀道,刺死里面的幼蟲。
5.3.3 敲擊產卵處
檢查成蟲產卵刻槽,尋找卵及尚未蛀入木質部的幼蟲,用錘子敲擊卵槽,把卵擊碎或殺死幼蟲。
5.4 生物防治
5.4.1 釋放腫腿蜂
在板栗園中釋放管氏腫腿蜂可在林間形成野外種群,寄生在天牛幼蟲和蛹上,對雙簇污天牛具有很好的持續控制作用。據2012年在舞鋼市二郎山試驗觀測,單株寄生率可達80%以上,對蛀干隱蔽性害蟲的治理效果明顯。
5.4.2 人工招引啄木鳥
在板栗園中人工構筑鳥巢或掛放腐心木招引啄木鳥,能有效控制雙簇污天牛的危害。據統計,其啄蟲株率為25%~100%,捕食率為50%~60%。
5.4.3 白僵菌防治
用注射器把白僵菌懸浮液注入幼蟲排糞孔內(10~15mL/孔),能抑制雙簇污天牛種群數量,防治效果可達50%~85%。
5.5 藥劑防治
5.5.1 樹干注藥法
使用機動打孔注藥機、手壓樹干注射器往樹干基部注藥。防治從5月上旬開始,使用的藥劑有40%氧化樂果、40%速滅殺丁、50%久效磷、20%吡蟲啉、16%蟲線清、甲胺磷等。
5.5.2 堵塞蟲孔
用藥泥或浸藥棉球塞入新的天牛排糞孔內,然后用濕泥封嚴蟲孔。7~10d后檢查效果,如有新蟲糞排出要及時補治。使用的藥物有80%敵敵畏、50%對硫磷、90%敵百蟲100倍液。
5.5.3 插毒簽
用磷化鋅毒簽插入蟲孔,將蟲孔緊密插實,避免毒氣外散,殺滅天牛幼蟲作用顯著。
另據萬少俠等研究,用芫花新鮮的莖枝截成3~7cm的段,當作毒簽插入蟲孔,防治效果也好,且環保無污染,防治率可達到97%,應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