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新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新疆高校“兩課”教育問題調查
張建軍
(新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新疆高校“兩課”教育實效性問題關系重大。調查發現當前新疆高校“兩課”教育存在認可度低、教學方法單一、聯系實際不夠等問題,導致學生在某些思想認識問題方面出現偏差。這就需要我們在課程改革和方法創新方面進一步努力,切實強化教學效果。
新疆 “兩課” 教育問題調查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簡稱“兩課”)是黨和政府針對高等院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專門開設的課程。在多民族聚居的新疆,由于具有獨特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和特殊的戰略地位,“兩課”教育不僅負擔著“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樣重大的任務,而且“兩課”教育也直接關系到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關系到祖國西部邊陲的安全,關系到國家改革開放全局的戰略部署,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實現。因此,我們在2014年5月組織了一次新疆高等院校各民族學生“兩課”教育問題調查。
這次調查采取問卷形式,調查對象是在全疆所有高校不同專業和不同年級中隨機抽取的各民族學生,其中漢族學生1624名,維吾爾族學生1021名,哈薩克族學生156名,回族學生48名,蒙古族學生17名,錫伯族學生12名,其他民族學生13名。調查內容涉及“兩課”教育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下面就這些內容結合調查結果,逐項進行分析。
(一)關于“兩課”教育的目的。
在“兩課”教育目的的問題上,55.7%的漢族學生、54.5%的維吾爾族學生、74.8%的哈薩克族學生、60.4%的回族學生、58.8%的蒙古族學生、75%的錫伯族學生、69.2%的其他民族學生,認為是“為了樹立正確思想”,可見多數學生在這個問題的認識上是清楚的。但是這些數據也顯示出持有這種看法的學生并不占有壓倒性的多數,特別是在人數最多的漢族和維吾爾族學生中,各有44.3%和45.5%的學生對 “兩課”采取了實用主義的態度,他們學習“兩課”的目的是考研究生和拿學分,還有少數學生對學習“兩課”的目的不清楚。
(二)關于“兩課”教育內容。
調查顯示,新疆各高校普遍開設了教育部要求的馬克思主義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品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課程,還根據新疆的實際開設了一門新疆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兩課”教育在新疆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主陣地地位仍是不可動搖的。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三進”工作開展后,各民族學生對“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要思想的正向認知度普遍較高,有超過80%的學生認可“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作用。這說明,“兩課”教育在緊密聯系黨的方針、政策,及時、準確地傳播黨的方針、政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數據也反映了當前“兩課”教育所面臨的兩種不利形勢。一方面,各族學生對“兩課”教育所開設的課程認可率普遍偏低。在占調查對象多數的漢、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三個民族的學生中,對“你認為相對來說開的較好的課程有哪些”的回答中,僅有思想品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一門課達到了60.9%,其余大多數課程認可率僅在30%左右。另一方面,各族學生對“兩課”教育內容的重視程度普遍較低。同樣在前述三個民族的學生中,在“你認為目前最需要改進和加強的課程有哪些”的回答中,也僅有思想品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一門課選擇率達到了65%,大多數課程選擇率都在30%左右。“兩課”教育開設的課程認可率低,而又普遍選擇無需改進,這只能說明各族學生在對“兩課”教育的重視程度上存在問題。
(三)關于“兩課”教育的教學要素。
第一,在對于“兩課”教育教材的問題上,各民族學生的選擇情況大多是“兩頭小,中間大”,即對現行教材表示“滿意”和“不滿意”的學生加起來只占總數的30%左右,70%左右的學生選擇“比較滿意”或“一般”,這表明各族學生對待“兩課”教材的態度是比較折中的。
第二,關于“兩課”教育的教學方法問題。調查表明,在現有的教學方法中,按各族學生認可度高低排序,最高的是“講授討論結合”,“電化教學、多媒體授課”次之,“自學”排第三位。可見,當前各族學生中對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不再認可,師生互動討論的方式更受歡迎,而先進教學方式、手段的引入,也成為豐富“兩課”教法的一種途徑。
第三,關于對“兩課”教師的評價。在調查問卷中,綜合分析對“兩課”教師的評價,我們認為當前“兩課”教師的工作是基本得到學生認可的。在對于“兩課”教師的“工作投入”、“學術水平”、“師德師風”、“教法”四方面的評價中,除了“教法”因受多方條件制約,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受到限制,回饋的意見中表示“不滿意”的達到10%以上外,其余均在10%左右,而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學生則占總數的一半。
第四,關于學生學習“兩課”的評價方法問題。數據顯示,各族學生普遍對目前“兩課”教育中所采取的通過閉卷考試評價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方法持保留態度。在“你對政治理論課的考試方法是否滿意”這一問題中,選擇很滿意的,除維吾爾族學生達到21.4%和哈薩克族學生達到14.4%之外,其他各族學生均在10%以下。而與此相對應的選擇“不滿意”的學生在各族學生中都在20%左右。當然占據主流的還是選擇“比較滿意”和“一般”的學生,二者之和占到各族學生總數的70%~80%。這種折中態度恰恰反映出學生在這個問題上謹慎的保留態度。聯系“你認為政治理論課最佳的考試方法是什么”的反饋結果,這一點就更明顯了。在“閉卷”、“開卷”、“口試”、“開、閉卷結合”和“其他”五個選項中,選擇“開卷”和“口試”這兩種相對寬松的評價方法的學生占總數的60%~90%,而選擇“閉卷”考試的只占總數的10%左右。
第五,關于當前“兩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調查表明,有90%左右的學生認為“兩課”教育中“內容重復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和“理論脫離實際”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其中前兩個問題又處于突出位置。而選擇“教師水平不高”的學生不到總數的10%,在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三個主要對象群中則不到2%。這些選擇比率與前述相關問題的數據基本吻合。這說明各族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查表明,各族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表示“非常感興趣”和“有一定興趣”的約占總數的80%,表示“沒有興趣”的只占總數的20%左右。這一點在“你認為學校開設政治理論課是否必要”的調查結果中也得到了驗證,超過80%的學生認為“必要”或“非常必要”,只有不足20%的學生認為“不必要”或“不清楚”。但是在分析了“你平時喜歡閱讀政治理論類的書籍嗎”和“你獲得政治理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這兩道題的反饋數據后,卻明顯看出一種矛盾。有50%略強的學生表示“喜歡”或“很喜歡”閱讀政治理論類書籍,表示“不太喜歡”和“不喜歡”的占40%多。而且在政治理論信息獲得的主渠道選擇中,通過“書籍報刊”、“廣播電視”和“因特網”等主動渠道獲取信息的,只占主要受調查群的50%左右,而通過“教師授課”這一被動方式接觸政治理論信息的調查對象則占到了40%左右。這兩組數據顯示出來的這種矛盾說明:首先,各族學生對政治理論課是感興趣的,也充分認識到了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和學習它的必要性;其次,當前政治理論類書籍和各族學生獲取政治理論信息的主動渠道,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或者并不合乎學生的胃口;再次,“兩課”教師在宣傳政治理論方面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
在新疆,“兩課”教育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務在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和社會發展觀,調查高校“兩課”教育的實效性,必然要從這些方面入手。
(一)關于世界觀和社會發展觀。
數據顯示,大部分受調查的學生同意“社會主義終將戰勝資本主義”,其中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學生同意比率超過了70%。在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組問題中,各民族學生正向選擇率都在40%~60%之間。在“私有化是我國未來的必然趨勢”的選擇中,各族學生的選擇同意的比率出現了極大差異,從蒙古族的29.4%到錫伯族的66.7%,顯示出各族學生在理論難題上的不解。但是在關于黨的領導、私有經濟的作用、社會分化和我國發展的問題上,各族學生的選擇又表現出大體的一致性,反映在大多數人都認同黨對國家的領導、私有經濟的積極作用、兩極分化的客觀存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發展中國的重大意義。
(二)關于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在各族群眾中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和民族觀,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①。在新疆高校中,針對各民族大學生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調查表明,有超過80%的各族受調查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國家觀和民族觀,他們在對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關系方面,在對新疆的認識方面,在反對民族分裂主義方面都表現出了正確的思想和堅定的立場,這是十分可喜的一面。但是在宗教觀方面,情況發生了變化。盡管有超過60%的學生同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種宗教存在的地區,有超過50%的學生認為宗教活動要服從國家的法律,但比之前二者已有了下降。這種情況表明,在新疆“兩課”的教育中,關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黨的宗教政策方面的教育亟待加強。
(三)關于人生觀和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②本次調查著重對這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在對待當前人們比較關注的涉及個人利益問題的方面,有90%左右的受調查學生認可“個人利益應該服從國家利益”;有50%左右的受調查學生同意“積極的奉獻,正當的索取”;對于“人的價值在于享受”的觀點,表示同意的受調查者中,維吾爾族學生的比率最高,達到了54.9%,其次為錫伯族50%;而表示不同意的受調查者中,最高為回族的60.9%,其次為漢族,占59.7%。有60%左右的受調查者同意“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另外,有75%的受調查學生認可“等價交換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有超過90%的受調查者認同 “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材的前提條件”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這些數據表明,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各族學生的態度都是很明確的,絕大部分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在關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生價值,特別是一些存在義利取舍關系的問題上,部分學生表現出了功利主義的態度,未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綜合起來看,通過這次問卷調查,我們結論之三,新疆高校“兩課”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要靠深化改革、加強創新解決。“兩課”教育改革必須要在如何貼近社會、如何貼近學生、如何貼近教學實際方面下大力氣,堅持正面引導,突出思想教育,針對新形勢下“兩課”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展開耐心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理出新思路,想出新方法,找出新對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從而開創出新疆“兩課”教育的新局面。
注釋:
①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團結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疆.《人民日報》,2014-05-30,01版.
②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05-4,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