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曾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一方面,它集圖片、動畫、聲音、視頻于一體,能改變單一的知識呈現方式,使知識更加趣味化、靈活化,從而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互聯網豐富的資源能拓展教學內容,賦予音樂課堂多元化、層次性的特點。在現代教學體系中,多媒體與教學的融合既是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客觀需要。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在歌曲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滲透在歌曲教學的各環節,憑借圖文并茂、聲像兼具的特點,它能為學生創造充滿意境的音樂世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發揮多媒體在促進學生理解歌曲和把握歌唱技巧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課堂效率。
1.利用多媒體,實現課堂有效導入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巧妙引入新知,還能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將其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多媒體的多功能特征既能滿足教師對課堂導入新穎化的要求,也適應學生對趣味化課堂的需要。
如在學習演唱《草原上》這首歌時,教師首先可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去過草原嗎?”“你們見過或想象中的草原是怎樣的,有沒有哪位同學和我們分享一下?”在學生的分享過程中,教師可以《草原上》的伴奏為背景音樂,投影出不同的草原風光圖供學生欣賞,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再進入學習環節,會取得不錯的課堂效果。
2.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的歌曲情境
旋律作為聽覺印象難以生動形象地反映在學生的腦海中。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主要通過感性思維感知事物,多媒體技術可視化的特征適應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可通過動態音樂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也可通過靜態的圖片呈現使學生感受歌曲傳達的意境。
以《草原上》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學唱時,教師可展示出馬兒、羊兒自由奔跑在草原上的風光圖,也可截取一小段草原風光的視頻供學生欣賞。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特別是在欣賞圖片和視頻時,會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投入“草原”的情境中。
3.利用多媒體,有效突破重難點
與板書相比,PPT在知識點呈現上顯得更加規范和易于理解:一方面,整齊的知識點井然有序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字體、顏色的變化可使重點突出,引起學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操作的功能使教學更趨便利化,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教唱《草原上》這首歌時,教師可用紅色加粗字體強調四分音符X和二分音符X-,以區分這兩種不同音符。另外,學生在學唱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教師可通過反復暫停、播放歌曲,使問題得以糾正。
二、多媒體在欣賞教學中的應用
除了歌曲教學,多媒體在欣賞教學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補充教材,拓展學生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可運用多種方法展現音樂所表達的感情,從而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總之,多媒體作為音樂欣賞的一種重要手段,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強化多媒體的功能,以推動課堂的縱向發展。
1.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
由于教材的內容有限,教師可通過網絡資源拓展教學內容,使知識呈現更加豐富和精彩,從而開拓學生的眼界,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草原上》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從網上搜索的資料向學生展示蒙古族的一些禮儀風俗,如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表示對客人的問候,還可展示黃油、奶茶、奶酪等美食及蒙古的服飾等。除此之外,還可介紹蒙古的音樂和舞蹈,馬頭琴是蒙古族常用的一種弓弦樂器,教師可向學生展示馬頭琴的圖片,引導學生欣賞馬頭琴彈奏的音樂、觀察馬頭琴的結構特征。通過對蒙古族文化的了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歌曲表達的感情。
2.利用多媒體,呈現音樂表達的情境
音樂常常將情感融入到節奏與旋律之中,并借此向他人傳達情感。學生要想聽懂音樂,須將自己置身于音樂創造的情境中,從而達到音樂與情感的交融。多媒體借用圖片展示、視頻欣賞等直觀感官感觸的功能,能夠展現表達的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
如在欣賞電子琴獨奏曲《靈隱鐘聲》時,為突出電子琴的音色和表現力,教師可播放一段關于靈隱寺敲鐘的視頻,通過音樂與鐘聲的對比,讓學生感受樂曲巧妙的構思:樂曲開頭傳來兩高一低的鐘聲,然后輕輕反復,仿佛僧人清早敲響的晨鐘在青山中回蕩。通過樂曲場景的再現,不僅能深化學生對樂曲各結構、各旋律安排的理解,還能達到物我交融。
三、多媒體在樂理教學中的應用
樂理教學比較枯燥乏味,理論講解往往使課堂顯得沉悶而壓抑。多媒體在樂理教學中能起到調節作用,一方面,它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形象,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另一方面,它在乏味之處巧生精彩,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因此,教師教學樂理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的作用,使多媒體與樂理教學巧妙結合。
1.利用多媒體,化抽象為具體,增加課堂生動性
圖譜教學是樂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計新穎的圖譜,把歌詞、音高、節奏融到圖譜中,形象直觀地展示音樂要素。如在節奏教學中,教師可在課件中設計一個動態鼓,通過點擊鼠標發出不同節奏,邀請節奏掌握較好的學生上臺示范,幫助其他學生掌握歌曲節奏。以多媒體為媒介,人機交互的功能化解了“注入式”“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危機,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煥發樂理教學課堂的生命力和活力。
2.利用多媒體,巧生精彩,增加課堂趣味性
以多媒體技術為依托的課堂游戲不僅能增加課堂的娛樂性、趣味性,還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如在節拍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音符節拍,要求學生通過跑與走、快跑與慢走掌握節拍的長短。又如在節奏的唱法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置動物的叫聲來代替傳統的唱法,為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endprint
四、多媒體教學須注意的地方
雖然多媒體技術能豐富教學手段、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能有效提高音樂課堂的質量,但作為一種工具,它在教學中只起輔助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切勿對其產生依賴,過分突出課件的作用而忽視教材與師生的主體性。
1.兼顧課件與教材
多媒體作為一種技術型教學手段是對傳統音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須分清課件與教材的主次關系:教材作為教學的依據和主要素材是課堂的“主心骨”,課件作為梳理和呈現教材內容的工具,一般是對教材重難點的概括,只起載體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避免陷入喧賓奪主的誤區,要兼顧課件與教材,在適當的時候可帶領學生閱讀教材,如課件有些地方只對知識點做簡單概括,教師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以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
2.課件與教材內容相統一
不少教師貪圖省力,常常去教學網站下載課件,不作修改直接用于教學。由于教學的側重點不同,沒有融入教師自身思考的課件不僅難以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而且常常會出現偏離教材內容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根據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與教材內容協調統一、與教學目標一致的課件,使多媒體技術發揮效力。
3.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很多教師奉課件為“萬能鑰匙”,逐漸淡化自身和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如有的教師整個課堂以課件為主導,將課堂簡化為點鼠標和口頭講授;有的教師以“講完課件內容”為宗旨,著眼于課件設計,導致課堂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為改善這一情況,教師要避免“被課件牽著鼻子走”的現象,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課件內容的基礎上有所發揮和延伸。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揮自主性,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
五、結束語
多媒體技術為音樂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教學手段來看,它突破了傳統音樂課堂“一臺鋼琴、一塊黑板”的單一形式,使知識的講授和呈現方式更趨多樣化和趣味化,滿足了學生多種感官的需求;從教學方式來看,它擺脫了機械化的理論式教學,圖片、視頻、音頻的融合使知識講解更加生動化、形象化,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雖然多媒體為音樂課堂增添了不少色彩,但教師要避免走入誤區,不能過分依賴高科技,要始終堅持教學的本質,那就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教學。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