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
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筆者結合自己在中等職業學校現代農藝專業課的教育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中等職業學校現代農藝專業學生的技能素質,談談一些體會和做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樂趣的學習氛圍。中職學校的學生一般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不好,而且他們大部分來自農村,在學習農藝知識時,由于對農作物和農業生產已經司空見慣,更加缺乏學習興趣。為改變這一現狀,我經常在課堂上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如在認識植物器官時,讓學生自己判斷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這六種器官中,哪幾種是營養器官,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糾正和區分,使他們對被子植物六種器官的形態結構有了明確的認識。如講到“植物呼吸作用”時,我從學生習以為常的小常識入手,問學生為什么蘋果庫和馬鈴薯窖走過之后聞到的氣味不一樣,他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我以此為契機向他們講解呼吸作用的過程和實質,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克服各種制約因素,加強實驗實踐教學
現代農藝專業課屬于自然科學范疇,它來源于農業生產,因此實踐與理論學習同樣重要,所以在完成課堂教學的同時,我也經常帶領學生到田地、果園、實訓基地或實驗室內進行實驗實踐操作。
1.在實驗實踐中培養學生規范操作的能力
通過講解和演練示范,我引導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規范學生的操作。如進行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常用的方法是當洋蔥根長到2~3cm時,剪去前端2~3mm進行浸泡、漂洗、制片、壓片、染色、漂洗,然后觀察。這種臨時裝片制作的關鍵在于壓片的方法和力度,如果用力過輕或者過重,都會影響觀察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切實提高他們的實驗實踐能力。
2.在實驗實踐中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現代農藝實驗實踐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缺乏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就會浪費土地資源,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如對某種農作物進行配方施肥,只有通過反復的試驗及翔實的數據記錄,我們才能得到第一手可靠的資料,科學指導某種農作物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方及施用量。實驗實踐要求學生必須對觀察對象進行實地考察,不能主觀臆斷或照本宣科。如對某塊農田的土壤質地進行鑒定,必須要走進田間地頭,通過眼看、手摸、耳聽等,才能確定它到底屬于沙土、壤土還是黏土,然后再取土樣,拿回實驗室對其酸堿性和肥力進行測定,確定種植農作物的種類以及配方施肥并做好記錄。因此在整個實驗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顯得尤為重要。
3.在實驗實踐中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毅力
現代農藝實驗實踐的對象是農作物,農作物的自然生長周期一般是數月或幾年,且受到各種環境條件的制約,為了得到優良的實驗結果往往要付出艱辛的工作。如進行玉米育種的時間是在一年最悶熱的暑期,為了縮短育種周期,育種人員還要北方、南方來回奔波,甚至要在田間親自勞作;有時為了獲得一個好的品種,往往要翻越大山河谷,穿梭林間溝壑,歷經數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時常告誡學生,辛勤的付出,并不見得有收獲,但你不付出汗水,收獲更無從談起,持之以恒是進行科學研究必備的態度。
4.在實驗實踐中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技術型人才,農藝學生作為將來從事農業科研的后備力量,一定要有創新意識。教師應有目標地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并滲透進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在講述植物分類的內容時,我給學生講述了甘肅省平涼師范生物教師高維衡的故事:高老師治學嚴謹,創新能力強,有一次他帶領學生到平涼市崆峒山去采集植物標本,無意中發現了一株不知名稱不起眼的植物,高老師憑借他深厚的專業知識,敏銳地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文獻資料中未被記錄的植物。他將這棵植物帶回實驗室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結果印證他的推測是正確的。為了給這棵植物命名,他努力學習拉丁文,最后采用林奈雙名法將植物命名為“輪葉繡球”,這種植物有了屬于自己的名字。因此,在實驗實踐中要有創新精神,并潛心探索,就一定能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采取多種有效途徑,使知識轉化為能力
為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我運用多種途徑開展大量有益的科技活動。
1.指導學生進行科研活動,提高實踐技能
我根據學生愛好組建了幾個科研興趣小組,指導他們參與科研活動。我親自帶領學生調查當地小麥的病蟲害類型,讓學生分組分期定點觀察,然后輔導學生將調查的材料、方法、結果及分析進行整理,并撰寫成論文發表,使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另外讓部分學生參與到我的課題研究中,如“莊浪縣蘋果疏花、套袋、著色與蘋果品質研究”“馬鈴薯氮磷鉀配比最佳模式研究”等,指導學生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以及實驗設計、數據整理、開題報告及結題報告的寫法,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綜合寫作能力。
2.帶領學生到附近農村向農民傳授實用技術
我校周圍就是農村,有大片的玉米田和馬鈴薯田。我時常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傳授玉米隔行去雄技術,幫助農民增加農作物產量。如傳授剪除馬鈴薯繁殖器官技術,減少對養分的無謂消耗,增加地下塊莖的產量。同時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和技能鑒定,讓學生與當地農戶進行交流溝通。通過這些活動,不但使科學技術在當地轉化為生產力,也提高了學生的科技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
3.結合教學內容啟發學生通過動手進行發明創造
如今對空氣濕度的測定大都采用干濕球溫度計,通過溫差反映空氣濕度狀況,學生理解起來費勁,操作起來也很不方便,我就啟發學生:“你能否想出一種更簡潔的辦法,制造出一個直接測空氣濕度的測定儀,如果成功了還可以申請國家專利。”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調動了他們的科研興趣,培養了動手發明能力。
總之,在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以及社會、家庭的配合下,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實驗實踐教學,采取多種有效途徑,定會培養出更多適合當前農村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農藝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工程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史雅寧)endprint